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夫妻先後便血,都是腸癌,醫生:3種「肉」不碰,腸癌不來

腸癌的發生,多和飲食有關,長久的不良飲食習慣,會讓腸癌不請自來。

李大爺最近上廁所總能見到血,但因為自己此前有痔瘡,李大爺全當是痔瘡嚴重了,並沒多想,只是囑咐老伴,把自己之前用的管痔瘡的葯再買點回來。

就這樣,李大爺便血了兩個月,愣是沒去醫院檢查過。這天晚上,李大娘上完廁所,眉頭緊皺地和李大爺說:「我怎也有血呢?我也沒有痔瘡啊?要不咱倆去看看吧。」

第二天上午,李大爺和李大娘就去了醫院,醫生一檢查,兩人都是腸癌,而且已經不是早期了,不僅需要手術治療,後期還需要化療。

李大爺和李大娘雙雙住進醫院,兒女們都很孝順,輪換著來伺候,術後恢復也還算不錯。可是,這對老夫妻怎會同時患上腸癌呢?

醫生了解了李大爺和李大娘的生活後,推斷兩人的腸癌是因為一種「肉」吃太多了,那就是冷凍肉。

李大爺和李大娘生活條件還蠻好,倆人沒事就去逛超市,看見好的肉就忍不住買一塊回去,可家裡就他們老兩口,買回去的肉常常是吃不完的,老兩口就把肉凍起來,慢慢吃。

醫生說,這種長期冷凍的肉可不是好東西,它和其他兩種肉一樣,都會增加腸癌的幾率。

醫生:3種「肉」不碰,腸癌不來

1:冷凍肉

我們吃水果蔬菜往往追求新鮮,但肉就不那麼講究了。放在冰箱裡凍很久,拿出來化一化,還是照樣吃。

其實肉類也是不能久凍的,最多不能超過一個月,不然細菌和微生物很容易滋生。並且在解凍的時候,萬萬不要用開水去解凍,因為這樣會生成丙醛這種致癌物質,會極大的增加患癌的幾率。

2:醃肉

鹹魚、臘肉等醃製出來的肉製品,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見菜,醃肉的確風味獨特,好吃。

但是醃肉裡面會產生二甲基亞硝酸鹽,在攝入之後是可以轉變成致癌物質的,所以醃肉也是要盡量少吃的,可能會誘發腸癌。

3:烤肉

烤肉聞起來香,看起來好吃,其實也是有致癌風險的。

因為在燒烤的時候,會加入到大量的調味料,這些大都是熱性的,吃下去之後是很容易刺激到腸道粘膜的。

並且,烤肉的過程中,肉汁流到碳火上之後會產生多種的致癌物,也是會增加腸癌幾率的。

腸癌出血和痔瘡出血的區別:

痔瘡:鮮紅色 、流血多且快

痔瘡出血多數是隨著大便排出後滴下來,與糞便不相混合,沒有黏液存在,顏色多為鮮紅色,流血會比較多且快。

腸癌:暗紅色、血流速度慢

腸癌出血一般是大便內混雜有血液。是陳舊性出血,顏色多見暗紅或果醬色,同時可帶有黏液和膿液,血流速度會比較慢,流血不像痔瘡便血那樣明顯。

養護腸道,預防腸癌,注意4個生活細節

1、少吃肉,尤其是紅肉

不管是哪種肉,吃的太多都對腸道是一種負擔,尤其是紅肉,吃的太多,很容易罹患腸癌的。

紅肉是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紅肉的顏色主要來自與哺乳動物肉中含有的肌紅蛋白。常見有豬肉、牛肉、羊肉等。

進食紅肉過多會顯著增加了患結直腸癌的風險。紅肉經過高溫烹調後可能會產生能導致DNA損傷的致癌物質雜環胺。

2、增加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預防腸癌。膳食纖維分為兩大類:水溶性膳食纖維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

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來自於大麥、燕麥、亞麻、柑橘、豆類、胡蘿蔔、燕麥糠等食物中;

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在食物中的小麥糠、玉米糠、芹菜、金針菇、果皮和根莖蔬菜最多。

3、補充水分排腸毒

多喝水可以幫助腸道更好地排毒,尤其是養護腸道的茶水。

蒲公英玉蘭根茶:清腸排毒、潤腸通便、消腸炎、防腸癌

——蒲公英根+玉蘭根

蒲公英根具有很好的排毒消炎作用,可以幫助腸道排出多餘毒素,消除炎症。

中醫大夫多用蒲公英治療腸癰。而現代研究表明,它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桿菌等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玉蘭根富含低聚果糖,具有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等生物活性。

同時,玉蘭根也能潤腸通便,減少腸道內有害物質的產生與積累,抑製細菌毒素的產生,從而抑製腫瘤細胞生長,預防腸癌發生。

4、每天多點運動

堅持運動6周就能改變人們的腸道細菌。

以前不愛運動的人,如果能夠做到每星期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腸道細菌產生丁酸鹽的水準就會增加。

丁酸鹽是一種抗炎酸,它與預防腸癌、減肥和增強免疫力有關。所以,經常運動的人,就不太容易患炎症性腸病,也就更不容易成為腸癌患者。

運動產生的丁酸鹽對身體健康有非常多的好處,然而,這種物質在你恢復不愛運動的「懶散」狀態後就會消失,運動對腸道細菌的積極影響就會逆轉。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我們還是應該克服困難,堅持每天多點運動。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