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檬楊冪都能號稱小周迅?先拿幾個影后再說吧

桃紅梨白:媒體人、專欄作家葛怡然和好友們的分享平台。公眾號:geyiran666。

文丨謙叔 冰潔 圖丨來源於網絡

這一屆坎城紅毯,幾乎要被國內明星包場了。

最早站在這裡的鞏俐,一定想不到這裡有一天會成為後輩女明星的必爭之地。

跟鉚足了心思紅毯爭豔的女明星相比,苗苗走了差異化路線,在坎城海灘拍了一組照片,致敬鞏俐。

勇氣著實可嘉,但出片之後,居然有種“賣家秀 VS 買家秀”般的反差。

有網友評價得非常刻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東施效顰。

且不說小迷妹致敬偶像有何不可,倆人氣場相差多少,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

凡是致敬、效仿前輩,甚至被稱為“小XX”的,往往成就都不如前輩本尊。

鞏俐其實一開始在國內算不上一線,她出道的時候,標準美女模板還是劉曉慶那樣的:身板小,有嬌媚氣息,放在鏡頭上明豔照人。

來自山東的鞏俐,當時一直被認為“人高馬大”,直到鄭曉龍翻拍《紅高粱》,還在沿用這個詞。

而且演的多是農村角色,根本沒有機會妝容精美,把自己捯飭出女明星的範兒。

但是,她剛巧趕上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黃金時代,而且一出手就是《霸王別姬》這樣的頂級作品,就有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意思。

從“謀女郎”起跳,直到拿下威尼斯電影節影后,做過坎城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鞏俐的成績相當能打了。

同時,她的大骨架和豐滿身形,在國內不算頂級美女,卻很符合西方人眼中的“東方性感”,理所應當成了國際公認的中國臉。

女王哪有隨隨便便就能當?鞏俐是因為作品影響力+個人魅力,才成了一代“鞏皇”。

在她之後,其實有好幾位女星打過“小鞏俐”的招牌。

比如周顯欣。倆人長得確實像,但周女士被人記住的只有內衣照、爆乳造型,low 了不止一點點。

苗苗呢,一直走的是人淡如菊的路線,跟《芳華》裡苦情的何小萍謎之相似,風頭一直不及女二鍾楚曦,這跟“鞏皇”怎麽比?

以“小鞏俐”定位闖出名堂,最終名利雙收的,只有章子怡。

那也是因為:她從一出道,拍的就是張藝謀、李安的作品,之後走的也是“拍戲、吃苦、新聞”的標準巨星路線。

同樣吃香的,還有“小張曼玉”頭銜。

牛萌萌當初就是打著“小張曼玉”宣傳的,葛老師採訪過她,回憶起來最直觀的印象是:確實蠻像張曼玉的。

但是這位“小張曼玉”的作品同樣不溫不火。

最近幾年多是在不知名影視劇裡演女二女三,沒什麽水花。

作品一般,緋聞倒是轟轟烈烈,跟圈內著名“星二代”張默,那可真叫虐戀情深。

相對於牛萌萌的主動爆料,張默就高冷得多了,連話術都是“小姐你有事嗎”的瞧不上。

講真,大張曼玉是一定咽不下這口氣的。

不管服不服氣,前輩們樹立的模板,後輩可以仰望,可以致敬,但是大多很難超越。

充分驗證這一點的,是人數最多、年齡跨度最大的“小周迅”們。

打著“小周迅”標簽的,上至樸樹老婆吳曉敏,中間包括李沁、張檬、楊冪……下至90後的周冬雨,甚至95後的張子楓。

為什麽這麽熱衷於打“小周迅”標簽,因為周迅的成就擺在那裡。

電影類的獎項足拿了24個,還不包括提名獎。包攬金馬、金像、金雞獎影后,拿過百花獎最佳女主角,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參演的《十七歲的單車》獲得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主演的《巴爾扎克與小裁縫》獲得第61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而且周迅的特質,屬於全面開花:

在“高級臉”出現之前,周迅壟斷了“靈氣”“精靈感”這些不明覺厲的形容詞多年,這幾年還有一個標簽叫“一張未婚妻的臉”。

出道很多年,但是看不到江湖氣,看不到風塵味,說少女就少女,就是很神奇。

商業片文藝片都能拍,《畫皮》這種票房2億的項目,抑或《李米的猜想》這種小成本都能玩的轉。

一向口味本土化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都捨得把影后頒發給周迅,因為她的表演是不需要解釋的、大多數觀眾一望便知的出色。

即使是上了年齡的觀眾,也會對《橘子紅了》《大明宮詞》裡的周迅有種情意結。

演員做到這個身份上,就成了人群中的最大公約數。

粉絲的心頭好,跟普通觀眾認可的演員,很多時候都是兩個世界。“小周迅”們之所以成為不了、更取代不了大周迅,是因為她們都好得片面、好得有限。

她們中的大多數,並不具備獨一無二性、不可取代性。

“小周迅”名單裡,最讓人震驚的,並不是楊冪,而是張檬。

導演楊文軍評價張檬是:周迅之後少有的(靈氣女演員)。

和現在網友對張檬的評價相比,真是天差地別。

當初在2013版《天龍八部》裡演王語嫣,是她自己爭取來的,結果因為跟角色設定差太多,網友們幻滅之後,吐槽源源不絕。

有人把《夏家三千金》《美人心計》稱為她的代表作,可是,這些角色換誰來演都可以啊,張檬的發揮也只能說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舉個例子,《夏家三千金》的劇情本來就夠狗血了,張檬就著苦情的路子演苦情女,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甚至我在採訪一位資深演員時,他直接點名說,自己合作過的女演員裡,張檬算是不太會表演的。

到了《北京女子圖鑒》裡演王佳佳,同樣是誰演都可以。

而且,頂著這張變來變去的臉,連形象都是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讓人記住都難,更別說愛上了。

凡是可重複的、可取代的,也就意味著,同樣是可以被遺忘的。

周迅不是第一眼就能讓人驚豔的濃顏美人,可就是她的大眼睛,眼波流轉中的情態,讓人迷戀啊。

另一個原因是,“小周迅”們太著急了。

“體驗生活”這個詞兒,聽起來好像已經是上世紀的天寶遺事了,但是周迅一直就是這麽做的。

李少紅當年弄了一部無比前衛的《戀愛中的寶貝》,拍攝前,周迅去了好幾次精神病院。

她在電影裡演出了那種“飛起來”的味道,在女演員們還沒放飛自我的時代,簡直是膽大包天的演法了。

拍《紅處方》的時候,她去看望那些吸毒的女孩,化成角色身上的沉淪感。

“小周迅”之一楊冪呢?拍《我是證人》演盲人,體驗角色的方法只是去成都一家黑暗體驗館,待了兩個小時……

周迅拍戲的時候,工作習慣是,提前一天把台詞背完。

跟秦海璐合作過,秦海璐能當天背下來詞,可把她羨慕壞了,因為她自己是每天要背兩個小時的詞,在跑步機上、騎在自行車上都在背台詞。

除了背台詞,還要熟悉情境,把自己代入人物,可想而知需要花多少時間來準備。

而新一代小花們的工作方式呢?

在《圓桌派》裡,名編劇汪海林透露過,有演員背不下台詞,到了拍攝現場演戲的時候就說1234,否則就不知道自己下一句要說什麽。

入行二十年,周迅自己也發現了環境的變化。

她在一個活動上感歎,現在的片場變得嘈雜了。以前都是吸一口氣進去,大家都沉浸在其中好好創作,你在片場都能聽到自己的呼吸。

現在?大家都在聊天。

沒心思創作,沒心思進入人物,你能指望這樣的演員什麽呢?

行業沒有給演員時間,如果演員自己也要求寬鬆,從效率上來看是提高了,但是表演這件事從來都不是拚速度啊!

演員隨緣表演,觀眾隨緣觀看,這種短視的結果就是:演員演不到觀眾心裡去,角色跟演員都沒法深入人心。

不管周迅之後的成就如何,至少在最富創造力的時候,做到了演一部是一部。

《風聲》裡的顧曉夢,是投身革命的富家大小姐,能在舞廳裡滿場飛,也能在暴露行跡之後選擇犧牲自己,用身體把情報傳送出去。

當時電影炒作的是周迅李冰冰“同性情誼”,但是到了戲裡,觀眾就會看到,顧曉夢跟李寧玉那12分鐘的對峙戲,完全就是高手過招。

顧曉夢藏著一切,真心把李寧玉當姐姐,反手就挨了一巴掌。

表面若無其事,要給李寧玉縫補旗袍,其實早就把生死遺言化作針腳,縫在了這臨別的禮物上。

隨便抽出一個細節,都能讓人反覆咂摸,這才是演到人心裡去。

《畫皮》裡面的狐女小唯,也不是刻板印象中的“狐狸精”,而是鴻蒙初開的妖,撞上了原配夫人的人性,弄得自己不知如何是好。

每個角色都是周迅,都有她的一部分特點;

每個角色都不是周迅,因為區別度太明顯。

這樣的演出,不是重複勞動,而是創造。所以周迅演起戲來,有種手工業者一樣的稚拙。

當演員的魅力跟角色的特質可以互相成就,也就有了不可替代性:這樣的戲,這樣的角色,就適合她,而不是別人。

唯一比較接近周迅的,周冬雨可以算一個。

跟周迅合作過《如果愛》,後來發掘周冬雨拍了《七月與安生》《喜歡你》的陳可辛,比較過兩人的不同:

周冬雨是按直覺演,卻不一定對。抓得準的話,往往給到意想不到的表現。而周迅的直覺很準。

如果周冬雨能保存持續高水準的表現,演出少女之外其它人群的悲喜,這一屆小花還是值得期待的。

這個圈子不缺人精,缺的恰恰是“看起來稚拙”的周迅。時代仿佛被按了快進鍵,身邊所有人都在奔跑,而她在漫步。

最好的風景,只有漫步的人才能看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