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疆無人機供應鏈腐敗溯源:創始人夠狠,但不在點兒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商業街探案

年末的科技圈集中爆發了一批內部反腐事件:

大到優酷總裁楊偉東涉嫌司法犯罪被移交警方,小到百度55名員工因虛報計程車票被開除……最新發酵的事件是國內無人機的領軍企業大疆在1月18日發布公告,稱處理了涉嫌腐敗和瀆職行為員工共計45人。

和其他公司對腐敗事件的諱莫如深不同,大疆這次反腐的資訊非常透明,甚至把企業內部貪腐的套路和潛規則公之於眾:

被處理的45名員工中,涉及供應鏈決策腐敗的研發、採購人員最多,共計26人;銷售、行政、設計、工廠共計19人;問題嚴重、移交司法處理的有16人,直接開除的有29人,供應鏈貪腐導致造成大疆平均採購價格超過合理水準20%以上,保守估計損失10億。

大疆甚至用了“觸目驚心”和“冰山一角”形容這次事件,主動宣布預計牽涉到的人數超過百人。

企業反腐自然理所應當,但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會大張旗鼓,畢竟在商言商,反腐會導致外人企業的管理水準和產品品質有所質疑,比如大疆這次坦承供應鏈成本居高不下,很多物料長時間以高價賣給公司,高價物料少則20-50%,低價物料可以到兩三倍的成本,雖然大疆特意強調:

“這損失的10億人民幣每一分都是純利,我們原本可以用來做公司發展投入和員工福利,卻由於腐敗而白白損失掉”,意圖往福利層面帶節奏。但鑒於大疆產品一直都標榜質好價貴,業界難免會懷疑消費者為大疆無人機付出的每一分錢是否花在了應該花的地方。

而同時有關大疆創始人汪滔的管理能力也被置放到風口浪尖。

汪滔技術出身,以驕傲和高調著稱,他在2016年接受《中國企業家》時發出過“這個社會原來是這麽愚蠢,包括很多很出名的人,或者大家以前當成神、現在也當成神的人,其實level也不高嘛。”這樣的言論,更在2018年4月融資時讓投資人競價,非常不給人面子。

但他在企業內部管理層面上並沒表現出過和他言論對稱的睿智。

2015年前後,大疆內部其實就暴露出了腐敗問題,汪滔本人也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從對外的言論看,他是了解回扣是供應鏈的頑疾的, 並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開除腐敗人員,內部建立採購PK制度,但是從結果看,大疆的供應鏈管理反而愈演愈烈,到18年末時,內部腐敗已經到了不得不大範圍打擊的地步了——大疆在2017年的淨利潤是42億元,等於被吃掉了四分之一。

一位製造業高管告訴【商業街探案】:對製造業來說,供應鏈腐敗其實不算新鮮事,也很難根治,不過一些傳統行業比如汽車業已經到了相對平衡的狀態,他認為,大疆這種腐敗長期出現那可能就意味著變成了制度性腐敗。

一個組織最終的問題就是長官者的問題,從【商業街探案】了解到的資訊看,腐敗是一個結果,大疆真正的問題是,汪滔本人的個性和長官方式可能導致大疆內部在管理和文化層面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腐敗只是後遺症之一。

殘酷的賽馬

汪滔技術出身,據說對產品特別有情懷,在外人看來,大疆也應該是一個技術至上的公司,但程式員在大疆的生存環境並沒有想象那麽寬鬆自由,在程式員聚集的知乎,可以看到離職員工對大疆的負面評價偏多。在公開媒體報導上,也能看到汪滔對員工設計不滿時,直接吐槽“垃圾”的報導。

大疆內部推崇賽馬機制和淘汰文化。

2015年,大疆推出的第一代植保無人機名為MG-1,到2018年9月,大疆農業宣稱其MG系列植保無人機全國作業面結已經達到了1億畝次。而就在前不久的大疆農業新品發布會上,“T系列”取而代之。

前述接近大疆的A先生對【商業街探案】表達了他的質疑:如果大疆農業的植保無人機真的如他們官方宣傳的完成了1億畝次的植保作業,為何不是給予MG團隊更大的獎勵和資源,而是要徹頭徹尾地換班人馬、換套體系呢?

他認為,雖然很多公司也有賽馬機制,但如果過度,這種競爭機制會嚴重影響到產品線的一致性和經銷商的利益,研發團隊內部也會出現問題。產品在開發時就讓兩個團隊分頭去做,誰的產品好就用誰的,這本來無可厚非,但產品未被選用的團隊結局是直接被乾掉,這就太殘酷了,而在產品研發過程裡兩個團隊形成了惡性競爭,比如相互挖人,後期甚至產生了敵對情緒。

A先生告訴【商業街探案】在反腐前,汪滔就把一個年輕的程式員送進了監獄。起因是該程式員在寫完代碼後把代碼存在第三方雲端,保存時不小心點了public,結果被黑客發現,試圖攻擊大疆的伺服器。

大疆內部很快鎖定了這位程式員,當時就要移交送法機構,其時程式員的父母甚至以下跪的方式求大疆高管放他一碼,未果。此後這位程式員的上司以降職的方式保住了這位程式員,“當時大家還說老闆寬容,結果老闆在這位程式員的電腦上安裝了後門軟體,監控他的資訊,很快掌握了程式員上傳公開代碼的證據(此前還沒有實錘證據),還是給送進去了。”A先生認為:“其實依法辦事本來沒有問題,但這個過程讓很多大疆程式員寒心,反腐前實際上已經走了一波人了。”

當然,也有員工認為大疆內部的競爭性問題不大,一位剛剛從國內某巨頭公司跳槽到大疆的員工告訴【商業街探案】:“我們內部的‘懟’確實是真懟,但是對事不對人的,我覺得這總比一些組織內部的‘假懟’,對人不對事兒要好。”

文化與圈層的撕裂

在知乎,有為數不少的大疆前員工吐槽汪滔喜歡雇傭年輕的、有清華伯克利等高校背景的文科生做管理,當智囊團,即“外行長官內行”,一位無人機行業從業者B先生告訴【商業街探案】:“和他們接觸過,感覺都很厲害,都是人精,但不太接地氣。”

有一種說法認為,大疆大面積貪腐的現象和汪滔喜歡“文科生”外行長官內行有關。B先生告訴【商業街探案】:無人機行業有兩種貪腐形式:一種是大疆自己在公告解析的供應鏈貪腐,另一種是研發貪腐,“比如你作為主管是不懂研發的,你的下屬告訴你要做飛行控制系統,就必須要用XXX廠商的芯片,這就是技術貪腐”。

因此,一邊是程式員高壓,甚至傳出過程式員加班猝死的事故、一邊是供應鏈貪腐獲利而管理層管理不利,從離職員工的吐槽看,大疆實際上已經處於內部文化撕裂的狀態,導致大疆在18年不得不到了壯士斷腕,全面暴露管理問題也要大規模反腐的時候,但正如前述,任何反腐資訊的暴露都是雙刃劍,大疆為什麽不但不低調處理,還要強調“只是冰山一角”呢?

反腐,反給誰看?

B先生認為,這是大疆在利弊權衡下的一個公關行為。據他和大疆內部一些員工的溝通後,大家普遍對營收比較悲觀,認為營收會縮水,甚至利潤也會大幅度下滑,原因是無人機消費市場的增長空間已經不大。

一位無人機愛好者告訴【商業街探案】:大疆的前幾代產品都買了,但並未入手Mavic 2,因為感覺雖然比前代產品有更新,但更新點並不足夠說服自己花費小一萬塊購置。他認為:“大疆確實是在消費無人機領域做到最好的,產品一直追求新、奇、酷,配置都是高端的,但到了今天,再往上走已經很難更新了,比如傳感器已經做到一英寸了,再更新到兩英寸?業界還沒這個東西。”

在B先生看來,早期無人機應用的都是手機領域的成熟產品,價格可以做到很低,但是再往上走,已經用到了專業領域的產品,比如單反相機裡的傳感器,成本自然就要上來了,所以大疆在往行業走,比如安防、植保,等於進入到一個不追求極致硬體的領域,這樣可以讓已經成熟的、規模化、有利潤空間的技術和產品發揮“余熱”。

因此,“很多人覺得大疆高調反腐強調福利損失是給員工打降低年終獎的預防針,但更本質的原因可能還是給投資人看的,畢竟自己在上半年搞了一出競價投資,到了年末,你們要有心理準備,我們利潤數字要不好看了。” B先生說。

大疆的內部人士則對【商業街探案】表達了截然相反的看法:“其實反腐一直都在進行,並不是一個年末突然爆出來的事情,所謂的反腐公告給投資人看的推斷,恐怕也只能說並不太了解大疆和投資人之間的關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