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采飛揚的4副傳世名聯,讓人拍案稱奇,忍不住為古人點讚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我是真游泳的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文采飛揚的4副傳世名聯,讓人拍案稱奇,忍不住為古人點讚。

第1副對聯:引袖拂寒星,古意蒼茫,看四壁雲山,青來劍外;停雲佇冷月,予懷浩渺,送一篙春水,綠到江南。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清代文人顧複初。據說對聯是為成都的望江樓而寫,對聯中的“劍外”就是指劍門關外邊,可以說透露出了對聯的寫作地點。這個對聯用詞精妙,對仗工整,字裡行間文采飛揚,充滿了詩情畫意,可稱得上傳世名聯了。

第2副對聯:小月西沉,看一棹空明,搖破寥天孤鶴影;大江東去,聽半灘嗚咽,吹殘後夜洞簫聲。

這個對聯寫的是黃岡赤壁的景色,作者是清代著名學者阮元。說起黃岡東坡赤壁,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蘇東坡。這個對聯同樣如此,將蘇東坡的名句巧妙化用,將他人之思緒融為自身之思緒,文采飛揚間同樣有真情實感在流淌。

上聯巧妙化用了蘇東坡的《後赤壁賦》的名句:“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而下聯的“大江東去”,則是化用了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洞簫聲”,則是化用了蘇東坡《前赤壁賦》的名句:“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第3副對聯:有史公作傳如生,愛客若君,真令讀者慷慨悲歌不已;其門館風流未謝,於今視昔,問誰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這個對聯歌頌的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名垂青史,這裡就不細說了。而信陵君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在於他平時禮賢下士,對門客們十分尊重。比如侯嬴只是一個守大門的老頭,信陵君地位崇高,卻十分尊重侯嬴,這份心胸和用人的智慧令人歎服。

而這個對聯正是從這種“慧眼識人”的角度出發。上聯說信陵君幸虧有太史公司馬遷寫《信陵君傳》,才能夠將這種悲歌慷慨的故事流傳後世。而下聯則是說,時光悠悠,過了千百年來,還有誰能像信陵君那樣“識英雄於未遇”,誰還能像信陵君那樣重視人才呢?可以說,下聯充滿了作者自身懷才不遇的感慨,既是詠古,也是抒懷,可謂情真意真,令人拍案稱奇。

第4副對聯:從龍逐鹿兩茫然,我思妙用無方,何害英雄同婦女;黃石赤松皆戲耳,獨懷善全有術,不遭烹殖即神仙。

這個對聯是歌頌楚漢時期著名的謀士張良的。張良和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為劉邦建立天下做出了重要功勞。一般人寫讚美張良的對聯,都會從張良的智慧出發,而本對聯卻是角度獨特,文采飛揚,令人眼前一亮。

上聯的從龍,是指選擇賢君;逐鹿,是指爭霸天下。而“何害英雄同婦女”則是因為司馬遷在《史記》裡記載:“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上聯意思是說,一個人的能力並不是和外貌正相關的,張良雖然長得文秀,卻是天下少有的大英雄大豪傑。

下聯則是從劉邦平定天下後“鳥盡弓藏”的角度出發,高度讚揚了張良的審時度勢的能力。相傳張良曾經得到黃石公傳授兵法,曾經跟著赤松子學成仙之法。而對聯的作者則認為所謂的黃石公和赤松子都是張良弄出來糊弄人的,其實是他善於保全自己。不被過河拆橋,能夠安然病逝,已經算是神仙人物了。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寫得很好的對聯呢?你們自己有創作過對聯嗎?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小編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編,多多收藏和轉發小編的文章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