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籍友人展現“每天不一樣”的武漢

(記者 劉舒)12月26日,《中國日報》推出2018武漢城市表情連通版英文報導,向全球推介武漢。報導介紹了今年在籌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背景下,武漢提升城市品質和國際化水準的作為。報導配發的10張圖片,均由4位生活在武漢的外籍友人拍攝,他們向全球讀者展示武漢的城市變化,分享了在武漢“每天不一樣”的生活。

4位長住武漢的外籍友人接受採訪,分享了他們在武漢經歷的科技發展、基礎設施完善、城市面貌提升和對外開放程度擴大。他們以自己的作品為代表,介紹了外國人眼中最能代表武漢的城市瞬間。

伊朗人帕達:

在漢5年見證城市各方面變化

版面主打照片中,貨輪行駛在寬闊的長江江面,不遠處的武漢最高樓綠地中心正在建設中。這張照片由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生、伊朗人帕達拍攝,他發布在海外社交網站Instagram上,獲得1385個“讚”。

帕達在武漢生活了5年,見證了城市各方面的變化。他在訪談中說:“‘武漢不一樣’不只是一句口號,能真實感受到進步每天都在發生。”帕達以《中國日報》上刊登的他拍攝的戶部巷照片舉例說:“每戶商販都有二維碼,掃碼付款非常方便。現在武漢的留學生都在用微信和支付寶付款。”帕達印象最深的是武漢作為無現金城市,在公車上覆蓋了掃碼支付,這是他在中國其他城市沒有見到的。

俄羅斯人高飛:

周末每天拍攝量超千張

俄羅斯人高飛曾是大學裡的網絡技術管理員,為了圓兒時的中國夢,他辭去工作來到中南民族大學學習漢語。

高飛為《中國日報》拍攝的照片中,記錄了武漢生活的豐富性:塗裝軍運會吉祥物兵兵的中歐(武漢)班列發車駛向德國,從高空俯瞰形似梅花圖案的四新北路高架橋,知音號上市民吹著江風欣賞樂隊演奏……

高飛說:“記錄城市的新變化成了我的職責。”每到周末,高飛一一拜訪近期新聞中看到的新竣工建築或大型賽事活動,一天拍攝量超過1000張。

孟加拉人沙裡夫:

記錄在漢留學生傾城時光

沙裡夫是一位有15年從業經驗的資深媒體人,曾在新華社孟加拉分社工作。2016年,他來到華中科技大學深造,把鏡頭對準了生活在武漢的外籍人士。華中科技大學有2285名留學生,他們中許多人找到沙裡夫記錄獲得學位的幸福時刻。

沙裡夫的相機裡,外國友人在武漢過得就像我們的老少鄰居,在東湖綠道騎自行車,在櫻花林中賞花……最國際化的場景出現在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國際文化節上,各國學生換上民族服飾,用特色歌舞展示各國文化,現場製作家鄉特色小吃。

英國人馬特:

計劃拍遍武漢所有地鐵站

在英國人馬特的鏡頭中,武漢是一座科幻的未來都市。《中國日報》刊登了他的兩張照片:長江大橋上的車流軌跡拉出縷縷銀線,把大橋變成銀河;武漢商務區地鐵站藍色的穹頂在高樓映襯下宛如太空站。

馬特說:“我喜歡在晚上借用城市的燈光拍攝,因為燈光最能凸顯武漢現代化的一面。”在他看來,武漢的地鐵站設計前衛,候車大廳開闊且富有藝術氣息,很適合拍出有設計感的照片。馬特說:“我的目標是拍遍全市所有的地鐵站,不過實施起來有難度,因為武漢的地鐵建設速度太快了,每年都有兩三條新線路通車。”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