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兵荒馬亂”暑期檔,港片要重新救市了嗎?

文 | 叮當貓

截至今日發稿前,內地電影票房整體報收約353億,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超20億。這已經不是今年第一次出現票房下滑事件,影視半年報顯示,2019上半年中國內地票房收入311.7億元,對比去年同期減少2.7%。其中國產片票房157.5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16.94%,佔市場份額也從去年的59.21%降至50.54%。

票房整體的下滑,自然讓大眾視角轉移至暑期檔。作為歷來年的兵家必爭之地,暑期檔(6-8月)一向是產生“爆款”影片的絕佳時機。2015年的《捉妖記》,票房產出24億;2016年,《魔獸》《X戰警:天啟》搶佔先機,共計票房近23億;2017年,《戰狼2》一家獨大,貢獻票房超50億;2018年,《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我不是藥神》三足鼎立,共計票房超70億。

到了今年,原本被觀眾寄予厚望的暑期檔,卻隨著《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願望》等多部頭部影片撤檔,迎來全新變革。記者初步統計,目前市場上已經有8部影片撤檔、7部影片改檔、5部影片提檔,堪稱史上“最亂”暑期檔。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簡稱《哪吒》)、《烈火英雄》等多部新片的強勢上映,暑期檔格局正在被重新改寫。

暑期檔上半場:外語片搶佔先機、港片救市

可能對於漫威粉絲、豆瓣網友和資深發燒友而言,今年的暑期檔足夠“驚喜”,提前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蜘蛛人:英雄遠征》和《獅子王》(真人版),打破了以往暑期檔保護月的“陰謀論”,甚至引發好萊塢媒體關注,並暗嘲其為“消失的國產保護月”。

不過,對於影業、院線和影城而言,進口片的吸引力以及後續票房增長能力在逐漸萎縮,除了一些非好萊塢、獲獎以及口碑影片之外,大部分超前、同步上映的進口大片已經大不如從前。中國觀眾正在逐步厭煩“進口大片”,目前除漫威的復仇者系列影片之外,大部分好萊塢的進口大片在國內的票房走勢甚至不如大部分的國產片。

暑期檔開局僅靠《蜘蛛人:英雄遠征》和《獅子王》兩部進口片撐場面,是遠遠不夠。事實也證明,這兩部影片最終總的票房落點在22億左右,相比最近兩年國產片在暑期檔開局的火爆而言,他們的影響力遠不及前年的《戰狼2》和去年的《我不是藥神》的地位和影響力。

伴隨著《少年的你》和《八佰》的突然撤檔,原本只是在力爭進入第一梯隊的《銀河補習班》倉促的被“推舉”成暑期檔的頭號選手,但從該片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距離扛起市場大盤重任,還略有差距。

但令人感到驚喜的,反而是此前一直不被市場看中的港產片《掃毒2》,因佔據檔期優勢、路人觀眾門檻低、IP持續性與口碑尚可等一系列因素,意外成為了暑期檔上半場“票房黑馬”。這也在無形中給低迷了許久的影視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至此,暑期檔上半場戰事,暫告一段落。

《哪吒》《烈火》正面PK,暑期檔下半場“花落”誰家?

上半場“戰事”完結,下半場戰爭的號角自然吹響。作為《大聖歸來》後最燃國漫《哪吒》,其通過小範圍點映獲得了超高的口碑和關注,特別是作為首部國產動畫IMAX3D影片,在點映期間上座率堪比《複聯4》的零點。

同樣,作為博納影業獻禮“中國驕傲三部曲”首部影片《烈火英雄》,則有望成為另一系列紅色經典影片的開端,特別是“主旋律”題材已經成為博納在中國電影市場上最擅長和最值得稱道的影片類別。

但站在博納主旋律影片背後的,一直都是香港導演和香港班底,《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的林超賢、《建軍大業》的劉偉強和這部《烈火英雄》的陳國輝,這種“香港電影人+內地主演題材”的模式已經被驗證成功。

這兩部影片已經被大部分業內人士幾乎鎖定為今年暑期檔的票房的冠亞軍,但市場是多變且複雜的,這兩部影片雖然有優勢,但能否破圈讓更多路人觀眾走入電影院,還是要劃上一個問號,畢竟從目前的多平台的觀眾想看指數上他們沒有太強的優勢。

在《哪吒》和《烈火英雄》之後,內地的電影市場並不寂寞。

作為中國科幻元年的第二部國產科幻大片《上海堡壘》,以及前作熱度極高的《全職高手》動畫片大電影和《憤怒的小鳥2》都極具粉絲基礎和觀眾緣,在略顯平淡的7月後,內地電影市場可能要在8月逐漸火爆起來。

甚至連突然空降成龍大哥的《龍牌之謎》都有希望成為一個X因素來影響市場,更不說還有8月底的《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作為開學前票房巨鱷來助力市場。

這當中,港產片《使徒行者2》尤其令人期待。作為劇集IP延續,2016年上映院線影院的《使徒行者》,曾一舉拿下6.05億票房,持續蟬聯12天票房單日冠軍。升級之後的《使徒行者2》,無論是在製作、還是演員層面,都做了較大突破。目前,該片在貓眼、淘票票上想看指數分別突破26.2萬和44萬,位列同期電影第一,有望成為今年春節檔後第三部破10億國產電影。

《使徒行者2》:港片又來救市了?

長期以來,特別是近幾年,內地觀眾對於港片所體現出的那種強烈的又愛又恨的感情溢於言表,畢竟港片曾是帶給無數影迷,無限的歡樂和美好的記憶。

在不斷有人鼓吹“港片已死”的今天,觀眾又會發現,目前活躍在中國電影銀幕內外,還是有非常之多的香港優秀電影人才,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幕後的製作人員,甚至可以說中國電影這些年的進步是離不開香港電影人的努力和奉獻。

去年的國慶節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李茶的姑媽》和張藝謀的《影》均表現不佳,反而是港片《無雙》成為大贏家,最終《無雙》以12.73億稱霸2018國慶檔。清明檔《反貪風暴4》7.9億也成為了一匹黑馬,《掃毒2》輕鬆破10億打響暑期檔頭炮,港片、港星的市場及票房號召力可見一斑。

作為經典延續的《使徒行者2》,整體制作班底承接了前作核心編導。導演文偉鴻和編劇關晧月恰好是經典TV版的編導,主演古天樂、張家輝和吳鎮宇的超強“鐵三角”組合也得以完整保留。在製作、拍攝層面上,劇組也特意邀請來以錢嘉樂(動作指導)、關智耀(攝影指導)為首的頂級團隊前來拍攝,影片中的爆破、槍戰等大場面戲份,都將進一步拉開與過往港片距離。

其實這幾年華語影片之所以能夠在票房上屢屢反超進口片,更多得益於華語電影的真實情感。這其中既包括了撩動人心的親情、友情和愛情,同時,也在“兄弟情”上做了進一步升華和打磨。諸如《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和狄龍、《無雙》中的吳志輝和李問,都令觀眾記憶猶新。

《使徒行者2》中的古天樂和張家輝,這對戲裡戲外的多年好友在《使徒1》後再一次攜手合作拍片。兩人的演技一直都被內地觀眾所肯定,低調謙和的古仔一直致力公益,他和張家輝在內地的觀眾緣保持的非常良好,兩人合作影片的票房也都有不錯的保障。

昨日(7月26日),《使徒行者2》已經開啟大規模預售,截至發稿前,預售票房達到191.7萬,遠超同期其他電影。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今年七夕檔最早開啟預售的一部影片。在檔期不確定、以及諸多先例在前,提前預售即是信心的保障。

今年暑期檔影視市場波折縱生。上半場,“港片救世”成為業內佳話;下半場,業內將爆款壓在《烈火英雄》《哪吒》等頭部影片身上,但從目前想看人數、檔期選擇,以及題材因素與IP影響力層面來看,《使徒行者2》反而有望成為暑期檔最大贏家。下一部市場“救世主”,或將依舊“花落”港片。屬於港片的黃金時代,或許真的要回來了。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