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肺癌已成惡性腫瘤第一殺手,控煙形勢嚴峻,全病程管理待推廣

全球癌症負擔估計結果顯示,中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已分別佔全球23.7%和30.2%。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張伯禮認為,一方面應多措並舉,應加強癌症的早防早控;另一方面,通過一些科學的方法,加大醫療資金投入,也是必要之舉。

來源|中國縣域衛生

近日,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與歷史數據相比,癌症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其中,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統腫瘤及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肺癌位居男性發病第1位,而乳腺癌為女性發病首位。而按發病人數順位排序,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發病率為20.03%。

根據全球癌症負擔估計結果顯示,中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佔全球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的23.7%和30.2%,在全球185個國家或地區中,中國的惡性腫瘤發病、死亡位居中等偏上水準,部分消化道腫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病和死亡約佔全球的一半,整體防控形勢嚴峻。

顯然,中國正面臨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不斷上升的嚴峻挑戰。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統計表明,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對於癌症的早防、早診、早治的全病程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01

早檢早治很重要

在2月19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表示,癌症致病因素複雜,防治難度大,給家庭、個人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國內外的經驗表明,採取早期預防、早期篩查、早期治療等防治措施,對於降低癌症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的效果。

事實上,癌症防治已經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為患者家庭和社會醫療體系帶來沉重負擔。目前,我國癌症5年生存率仍低於歐美、日本等地區。以肺癌為例,在美國,由於早期篩查的開展,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達到70%到90%。而我國有近70%的肺癌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肺癌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腫瘤的預防與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張伯禮認為,對於改善目前癌症早期篩查以及早防早治尚不理想的現狀應從兩方面入手。首先,在平時體檢時,尤其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應增加肺部CT檢查項目,以彌補因為X光檢查靈敏度不夠而可能帶來的漏檢。由於肺癌高發於40歲以上的吸煙人群,因此這部分人群通過CT檢查,早期檢出率會有明顯提高。

其次,要提高預防防護意識。即從根本預防角度上需要禁煙,同時加強防護,需要提升進行早期檢查的意識。在張伯禮看來,除了媒體宣傳引導,有家族史並且吸煙的人群,如果經常有不明原因的乾咳要主動去醫院進行檢查。只有增強安全預警意識,早診早治才能發揮積極作用。

從目前來看,隨著癌症逐漸變為一種慢性病,構建一個連續的、能有效整合協調各種醫療資源、監測醫療質量、提高患者醫療體驗的全病程管理模式就顯得很是重要。對此,張伯禮認為,癌症患者應該實行全病程管理模式,即三甲醫院完成治療後將患者轉到基層醫療機構,社區醫院的家庭醫生要督促患者進行定期檢查,同時患者自己也要加強檢查意識,若感覺不舒服要及時進行檢查。此外,癌症的生物標誌物的早期發現也可以作為監管的指標之一。

據李斌此前在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我國在癌症防治方面堅持預防為主,強化早期篩查和早期發現,積極推進早診早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並將重點從四方面來加強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的工作:健全腫瘤登記報告制度;加快推進癌症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提升基層專業能力;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傳。

02

提高公共醫療資金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加強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事關億萬群眾福祉,要加快完善癌症診療體系,堅持預防為主,推進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努力降低死亡率。

近幾年來,用於癌症的創新治療手段和治療藥物不斷推出,如靶向藥物和免疫療法,讓醫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癌症5年生存率有望大大提升。但無論是研發還是治療都離不開公共醫療資源的投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預防多投入1元,治療支出可減少8.5元。

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近幾年已經相繼頒布了多項政策規劃,明確了預防為主的戰略方針,積極推進癌症的篩查和早診早治,旨在完善診療體系、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強化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針對高發地區重點癌症開展早診早治工作,到2030年,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煙草製品生產國和消費國,吸煙人數超過3億,還有7.4億人遭受二手煙傷害,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煙草相關疾病。吸煙,已成為影響全民健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瓶頸。

不僅如此,吸煙還是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的共性危險因素。據估計,約有70%的肺癌、42%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10%的心血管疾病歸因於吸煙。根據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預測:到2030年,我國吸煙致死人數每年將達到200萬人,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00萬。

實際上,控煙的根本目的在於維護國民健康,與健康直接相關的變數除了控制吸煙行為本身,還有對與吸煙有關的相關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後者涉及醫療費用高昂。如將針對吸煙行為徵收的稅款,有效用於因吸煙行為導致的疾病預防及治療,將大大提升控煙政策效率。

縱觀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面臨種種挑戰,其中之一是缺乏資金。而通過提高煙草消費稅,可以為政府衛生投入提供補充,尤其是在吸煙相關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發揮重要的資金支持。

但另一方面,自2006年中國加入世衛組織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來,我國政府先後兩次提高捲煙消費稅,但提稅幅度遠趕不上經濟增長和收入水準的提高,導致我國捲煙的支付能力持續上升,兩次提稅並未對煙草消費產生實質性影響。

對此,張伯禮認為,可以將增收煙草稅中的一部分用於醫療投入,特別在宣傳和檢查方面,例如早期篩查完全可以免費。同時,政府應該秉持積極的態度來限制煙草生產,提高煙草稅,控制煙草銷售,並且加大禁煙的宣傳和管理力度。此外,中國煙民的年齡在逐漸年輕化,所以包括家長、學校為和媒體和社會在內的教育要對禁煙形成合力,共同維護和推動國民健康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