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盲盒炒不動了?泡泡瑪特二手價格暴跌,半月時間股價腰斬

價格腰斬,“買一送一”,現在,泡泡瑪特已經沒那麽值錢了。在二手市場,曾被炒到萬元的可口可樂聯名款SPACE MOLLY,現在全新未拆封的價格只需要5000元。與此同時,泡泡瑪特的股價持續下跌,創歷史新低。一度備受追捧的盲盒,還能扛多久?

半月時間股價腰斬,泡泡瑪特會成為“燙手山芋”?

股價,曾是泡泡瑪特把“盲盒經濟”帶向市場的底牌,如今,卻是它的“心腹大患”。在去年在港股上市後,泡泡瑪特市值快速突破千億,堪稱“年輕人的茅台”。如今,泡泡瑪特的股價在半個月時間內腰斬,從每股39.95港元跌落至20.90港元。

在上周五泡泡瑪特發布的中報預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預期收入增速下滑至30%,淨利潤同比負增長接近35%,為首次負增長。

相比“遙不可及”的股票市場,更多年輕人關心的是手中的盲盒公仔是否會成為“燙手山芋”。除了可口可樂聯名款SPACE MOLLY價格跳水,泡泡瑪特的其余產品也在二手市場降價拋售。發售價為5999元的Keith Haring1000%,曾溢價至8800元,目前在二手平台也回落到了5000元;泡泡瑪特櫻桃小丸子聯名1000%二手市場價也回落到了發售價5999元以下;最初原價599元的Felix the cat現在也只要200元左右就能入手。除了極個別聯名款價格跳水嚴重,其余的款式也停止溢價,基本失去“炒娃”屬性。

8000多條投訴記錄,是什麽擊垮“炒娃”熱潮?

二手市場價格走低,泡泡瑪特的新品玩具倒是沒有絲毫退意。從去年開始,泡泡瑪特旗下的DIMOO、SKULLPANDA等大熱IP的新品均漲價至69元,部分單盒價格已經來到近百元的售價。

儘管售價上漲,但品質卻讓人堪憂。在黑貓投訴上,泡泡瑪特的投訴量達到了8842條,其中投訴內容包括質量問題、售後問題等。

有網友在微信小程序上購買了一款售價6999元的特大號玩具擺件,開箱驗貨後發現嚴重瑕疵;抽中隱藏款後發現,眼睛有個洞,被拒絕售後賠償;整盒端的亞當斯系列盲盒,共12個,其中8個都有掉漆、破損等等。

除了質量問題,另一個讓消費者不滿的問題就是泡泡瑪特“漫長”的售後時間線。購買的BDJ娃娃頭部損壞,聯繫客服維修需要2-3個月;購買特大娃返廠維修長達4個月,超出原定時間1-2個月等等。

泡泡瑪特自身品控和售後的問題讓消費者們頭疼不已,花大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價格卻只能換來一個滿是瑕疵的單品,確實讓人難以接受。另外一方面,因為此前黃牛倒賣、炒價格的現象嚴重,收藏愛好者也開始聯合抵製溢價娃娃,也是二手市場價格跳水的原因之一。

賣IP拯救不了泡泡瑪特,進軍海外市場可行嗎?

為了把泡泡瑪特從收入負增長的陰影中拉出來,泡泡瑪特CEO王寧頭也不回地走上了做IP這條路,他也曾多次強調:“泡泡瑪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其本質上是一家基於IP的潮玩公司。”

儘管在泡泡瑪特旗下有著Molly、Dimoo這兩大知名IP,但前方的形勢仍不容樂觀。根據泡泡瑪特官方財報顯示,Molly帶來的收入佔比已經開始下滑,從2018年的41.6%下降至2021年6月的11.5%。有不少泡泡瑪特的收藏者和業內人士指出:“沒有故事內容支撐的IP,不會擁有長久的續航能力!”

如今,在國內吃癟的泡泡瑪特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據媒體報導,泡泡瑪特海外業務總裁文德一表示,泡泡瑪特將在2022年加快發展,其中海外收入估計是去年的2-3倍。而王寧則表示,希望泡泡瑪特未來海外的收入佔比將達到一半。根據財報,截至2021年底,中國大陸以外的批發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了85.2%,達到了1.374億元,海外的空白市場的確讓泡泡瑪特緩了一口氣。

但是,泡泡瑪特的售後、品控以及IP上的問題由來已久,海外業務的擴展在售後、管理上也都存在挑戰,能否成功進軍國外市場仍是個問題。

從千億市值到股價腰斬,從萬元盲盒到價格跳水,或許這場“盲盒”的熱潮是該停歇了。

瀟湘晨報綜合報導 實習編輯李國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