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考研不理想要不要考慮美國留學?國內考研和國外留學大比拚

考研er們終於完成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大考,無論結果孰好孰壞,現在一定正在狂歡,狂補覺,狂吃喝,把這一年的娛樂活動全補上!

在嗨過冷靜下來之後,小編想和大家聊聊,如果考研不理想,或者錄取的學校不滿意的另一個選擇----出國讀碩!與其重新二戰考研,還要承擔二戰失利的風險,不如試試留學碩士申請,還有保底學校可選擇!

國內考研和國外留學的對比

1

硬性考試

國內考研需要什麽?筆試+面試複試。

筆試這一關就讓太多考研er們身心俱疲,因為往往需要刻骨銘心地複習一年,然後一朝進考場就定勝負了,像高考一樣,這一次沒考好,想下一次考就是明年了,期間還要再閉關修行一整年。

筆試結束了以後,如果成績不錯,在12月到2月期間,考研er們還需要準備複試,辛苦學習一年,好不容易成績達標了,面試被刷下來就更令人難受了。

所以,一般考研的經歷就是一場漫長的征途,你的身邊沒有花草芬芳,你的朋友圈都在歲月靜好,而懷揣夢想考研的人面前卻只有政治數學英語......

留學美國讀研需要什麽?

TOEFL/雅思,GRE/GMAT/LSAT,還有你已經擁有的GPA!

乍一看需要的考試那麽多,足矣把人嚇走,可是仔細研究以後發現,一步步走來並不太艱難。

(1)TOEFL和雅思:

是出國的必備語言考試,多數人集中準備三個月來學習就能取得較理想的成績,即使第一次考試失利也並不要緊,對於托福考試次數和間隔並沒有硬性要求,只要你準備好,隨時可以再次報名刷分。

(2)GPA即本科學業的學分績點

對於已經畢業的小夥伴來說,這是既有成績了,只要GPA不低於3.0,在留學申請中都不會成為一個硬傷。

(3)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適用於除法律與醫學外的大部分專業,由美國教育考試服務處(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簡稱ETS)主辦。

GRE在美國院校申請中的適用範圍還是很廣的,是申請的必備材料之一,也有部分美國名牌大學把GRE專項成績作為“推薦成績”:即希望申請人能夠提供此項成績,無論本科專業是否與其申請研究生專業相同,但不把它作為必須要求。如果想要獎學金的同學們還是推薦的,因為GRE成績也是部分學校和教授衡量獎學金的標準之一。

GRE自改革後,每個月都會有考試機會,兩次考試之間間隔在20天以上即可,對於GRE總的報名次數沒有限制,不過12個月內總考試次數不能超過5次。

(4)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

研究生管理科學入學考試,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高校都採用GMAT考試成績來評估申請入學者是否適合於在商業、經濟和管理等專業的研究生階段學習,以決定是否錄取。

GMAT的考試場次很多,第一次考試不理想的同學們可以多次刷分,不會出現一考定終生的情況。考生兩次考試預約的間隔必須超過15天,在連續的12個月內最多可參加5次GMAT考試。

(5)LSAT(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

法學院入學考試,該考試做為美國法學院申請入學的參考條件之一,成績將作為預估申請入學者在法學院的正確且合理的推論與判斷能力、分析及評估能力之表現,沒有資格報考的限制。

LSAT考試每年舉辦四次,分別在二月、六月、十月及十二月。中國大陸地區六月和十二月在北京大學有固定考試。部分中國大陸地區考生會選擇在二月丶十月時到香港參加在那裡舉辦的LSAT考試。一般最晚在12月參加考試後,也能趕上第二年秋季入學。

(6)作品集等

藝術類的學生,在此,指的是美術、音樂表演等,除了需要托福或雅思的語言考試,還有專業課GRE考試之外,還會根據專業要求作品集等。

總之,在硬性考試面前,國內研究生需要通過漫長的學習準備階段,然後到12月份考一次試定結果。國外碩士考試也並不簡單,比較優勢的地方是可參加的考試次數比較多,一次發揮失常的話,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再次考試,考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績再進行研究生申請。

2

申請難度

據統計,2018考研,參與人數達到了238萬人,其中應屆考生達131萬,比去年增加了18萬;往屆考生107萬,比去年增加19萬人。2017年報名總人數201萬,報考總人數比去年增加了27萬人,增長率為18.4%,而2019考研的形勢更加嚴峻,報考人數達290萬人,比去年增加52萬人,增幅達到21.8%,成為近十年裡年增幅最大的一年。

另一方面,在國內研究生考試中,你只能報一所學校,如果不被錄取,可能調劑到二級學校,學生的選擇度不大。

我們再來看前往美國的碩士留學生情況

申請美國名校碩士相對容易一些,因為大部分研究生同學專業已定,轉專業概率小一點,於是更關注學校的專業排名,而不會像本科一樣都往綜合排名靠前的大學擠。其次比起美國和國內研究生招生,美國碩士招生錄取決定權更多在於院系。

根據2018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統計,美國國際學生人數連續第三年超過100萬,增長1.5%達到1,094,792人的新高。

其中,中國留學生前往美國攻讀碩士學位的人數上升了2%,前輩研究生們數量的增加,讓美國讀研的競爭力看起來沒有國內考研人數那麽大。

處於OPT實習期的同學數量上升最大為9.8%,(OPT,全稱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是專門為持有美國F1學生簽證的學生提供在畢業後的一段實習期,留美期限因專業而不同)

也就是說在美實習的OPT機會也相應增多了。OPT也是一部分研究生小夥伴們可以選擇的,不僅可以積累工作經驗也能緩解一部分經濟狀況。

在學校的選擇度方面,留學生的學校申請沒有限制,是雙向的選擇,在錄取的學校中選擇最滿意最喜歡的就讀即可。在申請策略上,可以綜合個人情況,選擇高中低不同檔位申請,保證了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試和申請之後盡可能少地出現一個offer也沒有,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情況。

在這裡,小編迫不及待地想秀一下明德立人團隊取得的良好戰績,過去的一年,我們團隊獲得了傲人的成績:

★ 簽證一次性通過率100%

★TOP 50錄取率92%

★ 五星好評率98%

★ 其中48位學員逆襲名校

相較於國內考研的人數上升快,競爭力加大並且單一選校來說,讀碩的競爭力在國際上來看雖然也不小,但是勝在被錄取的人數一直持續上升,並且可以選擇多個學校,錄取機會較大。

3

準備周期

在國內考研,大多數人是提前一年準備,本科在校生從大三開始閉關準備考研,大四第一學期的12月份考試,2月-4月前往目標學校面試,通過後大四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研究生學校入讀。

國外研究生申請的時間和國內研究生申請周期類似,也需要同學們在最少在一年之內完成申請所需的標準化成績考試,但是每一個考試的周期根據自己能力來決定。最早的可以從大一開始準備,最晚也需要大三開始準備,期間除了硬性條件還需要鍛煉自身的軟實力。

相較於二者的準備和學習周期,國外讀研稍微麻煩一點。國外研究生申請需要文書書寫和個人背景的打造,同學們在學習之餘再空出時間來做會稍微費事一點,這也就是留學機構存在的普遍原因。

4

留學成本

一說到出國留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貴。

在這裡小編和大家一起從時間成本和投資回報方面來算一筆账。

國內研究生一般為三年製,學費一年差不多1.5萬-3萬RMB,總計需要4.5-9萬。

國外研究生一般為1-2年,學費為15-30萬RMB,總計需要15-60萬。

國內研究生的國家獎學金約為1萬/年,有的還無法覆蓋研究生學費。

相比而言國外研究生畢業較早,比國內研究生早1-2年開始工作,且國外高校的留學生無論是在國外工作還是回國內工作,工資都普遍較高,於是比國內的研究生早幾年拿到工作和高薪資,還多積累幾年工作經驗。如果留學的成本再加上在國外的生活成本的話,工作後5年內基本可以把留學的學費收回。

這些是小編為大家計算的留學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再從同學們投入的精力成本和成長來看:

生活成長:

留學生們需要往往需要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溝通能力和環境的適應能力。

初到陌生國度的不熟悉,課堂教學形式的不習慣,生活方面的不適應都需要同學們自己克服,尤其是在學校中的學習方式以及和教授的溝通,和國內都大不一樣。這期間,留學生們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去提升自己,適應環境。

當然,付出的這些精力和發生的改變讓同學們變得更加獨立更加出色。

學術成長:

國內頂尖高校研究生的水準也並不低,所以每年才會有那麽多人前赴後繼地往985,211學校考研。

但是,國內的課堂上互動不多,課後的作業也不多,這就要求學生自己尋求學習和提升的機會。

相同的,國外的選課也自主性較大,所選每門課程學習形式就是按時上課、完成作業,小測驗、參加期末考試、結課。高校更加關注思維訓練、創新訓練,通過活動提升自我,因此課堂互動較多,課後作業和活動也很重。

除此之外,國外高校非常注重實驗研究與實踐,在更重的學術壓力下也有更多的名企實習機會,國際上有名的500強企業總部說不定就在學校旁邊,或者定期到學校進行招聘等,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也不在少數。

研究生畢業後,留學生在國外找到工作後留在國外的概率就增大,如果回國,國內部門大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歸員工采取了傾斜性待遇。

由此看來國外讀研是壓力和機會並重,投入大量精力的同時也能獲得大量高品質回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