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張朋:企業服務創業的未來十年

為了幫助優質企業發聲、幫助行業探索者尋找方向、幫助業務需求方進行有效的對接,36氪推出了首個新經濟行業“線上”大會——WISE2020新經濟領風者大會,其中首場主題大會企業服務峰會於3月31日和4月1日舉行。活動邀請了關注企服賽道的知名投資人和行業代表企業,為大家分享了最新的行業洞察及解決方案,向市場展示企業服務在商業領域的基礎設施功能,並借助社群交流,幫助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實現有效對接。

此次大會,我們邀請到了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張朋,為我們分析未來企業服務的新趨勢。在本次演講中,他將分別就企服市場、企服供給側創新兩個方面談談未來十年可能的變化,並在最後為廣大企服創業者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以下為嘉賓演講實錄,經36氪編輯整理:

大家好,我是北極光創投張朋,很高興參加36氪舉辦的WISE大會。

為什麽選這個題目呢?“未來十年”是北極光一個主題活動的名稱,我們會把對行業的研究和未來的看法,分享給行業的創業者和合作夥伴,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企業服務在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和一些新的變化。

十年後企業服務市場的預測

第一個觀點,傳統產業的全面數字化。這是一個大的趨勢,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因為我們今天除了互聯網公司之外,還有大量的行業沒有被數字化。在消費環節,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或者我們稱為消費互聯網的整個生態和用戶體驗,已經是全球最領先的了。而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現在還相對落後,未來蘊藏著大的機會。驅動這一進程發展的除了消費互聯網在中國的高速增長從而推動整個產業互聯網的滲透之外,還包括人力成本因素和科技發展因素的影響。

第二個觀點,未來在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會形成互聯網巨頭生態+垂直行業玩家的格局。中國市場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即互聯網的巨頭在企業服務市場上都會有相應的布局。阿里有阿里雲、釘釘,比如今天的WISE大會用的就是釘釘的視頻會議功能;騰訊有企業微信、企業服務號;頭條也推出了飛書等等。中國互聯網巨頭的生態正向2B行業逐漸滲透,這種現象在美國是沒有的。

在互聯網巨頭的生態裡,會以“免費”的形態抓取服務,進而通過增值服務變現,這和toC互聯網的生意模型類似。這些C端互聯網巨頭構建的toB服務產品生態在美國是沒有的,美國的公司是各自賺各自的錢。所以未來在企服領域裡面,垂直行業會有很多機會,這是所有巨頭都觸達不到的領域,因為它更偏業務,更偏場景,更偏個性化

今天在toB行業創業,垂直行業、垂直場景是創業公司的機會。中國的經濟體量非常大,千億規模市場有很多,這些垂直市場或者垂直場景中,能夠孕育出體量足夠大的企業服務公司。

第三個觀點,從客戶的角度看,企業將更專注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會通過外包或者協作的形態和第三方公司、個人合作。縱觀其原因,隨著科技的發展,企業/組織可使用的IT手段越來越豐富,比如在線辦公,遠程通訊的工具,LBS定位,loT可以實現很多感知的功能,還有很多協作工具可以實現在線共同編輯文檔、執行任務等功能。

對企業管理來說,IT手段的豐富意味著管理形態更靈活、更開放。這會驅動企業的組織管理和部門管理向相對松散和靈活的方向發展。

今天這場大會的主題是和人力降本相關。

在過去,靈活用工的主要形態是人力外包,勞動密集型崗位是需求主體,比如說餐廳的服務生、酒店的清潔工,都屬於勞動力密集型崗位。如今,知識密集型產業也在慢慢走向外包的形態,一些基礎技術崗位開始進入了外包市場,並且在某些企業呈現出部門整體外包的形態。

以研發崗位為例,雖然是IT技術部門,有些缺乏晉升通道的員工崗位,任務相對單一、管理簡單,這類崗位更適合採用外包的形式滿足崗位需求。相應的提供外包服務的公司,也由過去針對一家企業、單一提供人力招聘和管理服務,逐步發展到能夠同時服務多家企業。

總體而言,我認為科技賦能能夠讓企業更加專注於核心業務,圍繞核心業務構建競爭力。為核心業務服務的支撐部門,則更多會採用合作/外包的形態來實現。

第四個觀點,企業對產品的付費意願增強。中美的企業服務市場差異巨大,美國有很多百億美金市值的公司,而中國沒有,核心原因是美國基本是提供標準化服務,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面臨定製化服務的競爭。

本質原因在於,中國的定製化產品目前比較便宜,與標準化產品價格上沒有太大差異。我認為隨著整個人力成本的提高,定製化的成本將越來越高。從性價比看,標準化產品會越來越有競爭優勢,中國的企業客戶對產品的付費意願會越來越趨近於美國市場。對客戶來講,並不是更想去買標準化產品,而是被市場倒逼。在這種情況下,標準化產品公司的優勢會越來越強,並且越到後來越有機會。

企服供給側創新的三大趨勢

上面講的是需求側,以及整個大的行業環境,接下來談談供給側創新的三大趨勢:

一、未來的企業服務會更加智能化。智能化來自於科技驅動。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還有初期的雲計算,美國在這些領域領先中國三到五年,甚至提前十年已經進場。而今天,在雲計算、大數據、AI以及IoT等領域,技術的應用在中美兩國間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了。科技可以讓企業服務產品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提升產品力,使產品不僅僅局限於過去的流程管理,而是能在業務決策中提供一些建議。

二、賦能核心業務。什麽是核心業務?行業不同,企業關注的重點不一樣。比如說商貿型和流通型行業,庫存的周轉率就是企業的核心,因為周轉效率就是資金使用效率,在這個關鍵點上幫助企業提升效率,價值更大。

流程製造行業,煉鋼或者石油化工等企業,一套流程下來,提升它工藝環節的效率,會大大降低企業成本。因為這種複雜的流程作業每一步都是銜接在一起,影響著最後的成品率以及成本。生產效率的提升,會直接降低企業的成本。

再比如說像金融行業,風控就是核心,把錢給出去容易,關鍵是你能不能把它收回來。

三、促進協同。前面講的智能化和賦能核心業務是在生產力層面的提升,協同實際上是企業服務在生產關係上的創新和產生新的價值。改變生產關係和生產力都能提升產業的效率,這裡麵包含企業內部的協同,比如同時編輯共享文檔,通過協同工具共同完成研發任務;還包括跨部門之間的協同,比如說產品研發時,產品經理需要跟IT和設計人員協同,三者在一個平台進行多輪互動,產品才能迭代出來。而產品銷售時,涉及到墊資等等問題,銷售需要跟財務和法務協同。

再延展來看,還有企業間的協同。在整個產業鏈上你能扮演一個角色,或者說在以前有一個概念叫To B的交易平台。本質上是消費互聯網向產業鏈上遊傳導,促進了今天這些新的產業機會的誕生。

比如說我們現在講的柔性製造(C2B)、個性化定製,它需要你在生產的供給端實現工廠之間、產能之間的協同,或者說叫冗余訂單和空余產能的匹配,從而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效率。

這裡邊你能夠把產能的冗余,或者產能的空閑在線化出來,還能有效控制整個工藝、質量,然後按照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動作完成規定的產品,按期貨貨,這都是科技+企業服務能夠賦能的,也是能夠有機會去改變行業的。

給創業者的建議

最後一部分是我們對於企業服務創業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第一點,我們認為未來整個大的機會在垂直行業和業務場景,而不在通用型的產品。我們看BAT在企業服務裡面的布局主要圍繞著通用型、標準型的解決方案和基礎工具。很多大的垂直場景或者垂直行業更偏近業務的領域,有更多個性化需求,BAT是比較難進入的,這是留給我們創業者發展的空間。

第二個從產品的定位來講,創業者需要思考自己產品和客戶的關係。中國和美國一樣,客戶分為大客戶、中客戶和小客戶,每一類客戶的需求、質量不同,生命周期也不一樣。

大客戶很有錢;中型客戶沒有那麽多錢,但他已經有了複雜的業務需求;小客戶沒錢,他的業務需求也簡單。所以是不同的產品在不同的行業裡面適合不同的商業模式,越大的客戶越需要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越小的客戶越需要標準化的產品,創業者怎麽找到適合的切入點,既能擴大規模,又能夠最大化地滿足客戶的需求,這裡面涉及很多的行業特點。

同時創業者也要考慮和誰競爭,不要和巨頭核心戰略業務競爭。尤其是BAT有深入布局的領域,大家要特別小心去避開。

第三個,企業服務創業實際上是一個尋找標準化產品的過程。因為不同行業不同細分領域,客戶的痛點各不相同,怎麽能夠在一個行業裡面把這些痛點提煉出來,然後形成一個標準化的產品去服務行業,滿足行業70%-80%的需求,這一步是關鍵。找到這個點再去擴充一套豐富的產品,這就是尋找標準化產品的過程。有了標準化產品才能夠形成規模化。

再補充一點,叫構建行業的PaaS能力。目前中國的企業服務公司具備PaaS能力的不多,基本都是在最近一兩年、兩三年才構建的這種能力。這是一個重投入並需要長期去積累的過程,極具挑戰性。但是如果想“長”成一家大公司,或者做成一個十億或者幾十億美金市值的公司,PaaS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至少在你的單行業裡要有這種PaaS能力。

最後,在企業服務裡創業需要做長跑的準備,它不像消費互聯網是門短期爆發的生意。企業服務行業增長相對穩定,不會大起大落。只要你不犯大的錯誤,在行業裡面的排位是相對固定的。所以這個行業是靠積累,不是單靠創新來形成的。企服創業一定要抱有長跑的心態,不要想著去走捷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