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貨拉拉”載客影片熱傳 發生事故誰擔責?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來,華北等地遭遇了連日分散性強降雨,這讓不少人在出行時遭遇了計程車難的問題。有網友選擇“另辟蹊徑”,叫輛貨車去上班。作為同城貨運叫車平台,這兩天,“貨拉拉”載客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爭議。那麽這樣的平台既“運貨”又“拉人”,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貨運平台車輛“運貨”、“拉人”兩不誤

近日,一張朋友圈截圖在網上熱傳,該網友稱,早上起來暴雨將至,計程車平台叫不上車,直接打了一輛“貨拉拉”,順利上班。隨著截圖的大量轉發,有網友質疑,“貨拉拉”貨車載客是否符合相關規定?還有網友對貨車載客的安全隱患表示了擔憂。

對此,7月16日貨拉拉回應稱,發現情況的嚴重性,堅決發文製止此次事件。按照相關交通法規規定,貨運和客運分開,貨拉拉不能接受客運訂單。

公開資料顯示,貨拉拉是一款專注於貨運O2O領域的APP,業務方向定位為同城即時整車貨運。而記者調查發現,和這位網友一樣,曾經把貨拉拉當成網約車使用的用戶還大有人在。石家莊的王先生(化名)告訴記者,幾天前就因為趕時間叫了一輛貨拉拉,“因為那天下雨,網約車沒有人接單你得等好長時間,而且最主要的是什麽,你還得加錢!那天計程車也很難。朋友說也可以用貨拉拉,我就嘗試了一下,然後就用了一下。大概我叫完之後,有個不到一分鐘時間,然後就有人有司機跟我聯繫了,是這種不得已的情況下。”

王先生表示,接單的麵包車只能乘坐一人,雖然不如轎車舒適,但確實比普通網約車好叫的多,“來的是一個麵包車,這個麵包車裡邊是經過一些改裝的,把那個座位都拆掉了,人可以坐在這個副駕駛,就能做一個人。”

王先生認為,除了迫不得已趕時間外,一些人選擇叫貨拉拉的原因或許也是由於其價格相對合適,“距離呢大概在七公里吧,收費我結帳是結二十四塊多錢,它收費有一個標準,五公里收費是22塊錢,這是一個起步價,超過五公里之後呢一公里是加兩塊八。算了算,這麽計程車下來,如果你超過五公里,你這個距離相對要較遠的話,其實你算下來比那個正常的計程車,包括那個滴滴這些可能還是要合算的。”

司機:既運貨又拉人,多次遇到但實屬無奈

記者打開貨拉拉app發現,在輸入發貨和收貨地址之後,除了選擇車輛大小之外,並沒有選項要求填寫所運貨物的具體名稱。而在其貨物托運服務協定中,除了規定了禁止托運危險品、禁運品及贓物之外,也並未對人員乘車做出明確禁止性規定。

為了驗證“貨拉拉”的貨車是否真的也能像“網約車”一樣使用,記者在北京通過手機app下單,一輛距離2公里的小麵包車很快接單。記者在沒有攜帶任何貨物的情況下順利上車。

司機:像你這種情況都不讓。現在貨拉拉,只要你不拉貨可以拒單。

記者:就是讓咱們司機拒單是吧?

司機:對,就是因為下雨,現在那個滴滴打不上車嗎。前天下大雨有兩個,現在貨拉拉的平台上,今天沒有了,(之前)他就在上面螢幕上寫著,像這種情況都是可以拒單的。

司機表示,類似的情況自己曾遇到過多次,實屬無奈。雖然知道這種方式違反相關規定,平台也禁止此類行為,但也沒有相應的監控措施,“像這種情況我遇到兩次了,在馬路邊上有兩三個人,從哪到哪坐公交不願意擠,計程車,打不上嗎,有兩三次了。他也沒法監控你,除非要求裝貨拍照,平台拍照回單。你想一下它本身是拉貨的東西,現在你要變成拉人的了,他不屬於人貨共裝了嘛。拉貨的,你說跟車最多也都跟一個人,多了人也不讓跟。但是有時候他也不管,他也管不住。同時人家要拉點東西,然後稍微拉個人,跟個三個人兩個人的,你不讓人跟,也不合適啊。”

最終,一段5公里左右的路程,記者共支付了33元。據了解,根據北京市此前發布的針對網約車的相關規定,車輛應是符合提供載客運輸服務基本條件,由此可見,貨拉拉平台運營的車輛性質與網約車存在明顯不同。對於近期出現的“運貨”、“拉人”兩不誤的行為,平台如何防範?

記者撥打了貨拉拉客服電話,工作人員表示,平台已告知司機貨廂載人屬嚴重的違規行為,如果是司機接到此類訂單會引導司機拒絕完成訂單,“非常抱歉,這邊是不可以的,平台這邊只是提供一個運輸的平台,並不提供這個拉人的這個平台的。這邊的話平台是有告知司機,平常是屬於一個運輸的平台,如果是說您這邊是隻拉人的話,司機也會拒絕您的這個訂單的。司機是有加入平台培訓的,平台這邊的話是有跟司機嚴正的說明平台只是一個運輸的平台,非拉客的平台。這邊的話如果是說貨廂載人是嚴重的違規行為的,如果是司機接到此類訂單的話,我們也會引導司機拒絕完成訂單的。”

發生事故誰擔責?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長期關注網約車領域,在他看來,首先平台應加強自律,盡到提示告知的義務,同時希望平台能夠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該禁止平台司機以平台的名義,以欺詐的手段或者私利的手段,進行載客活動。第二,平台應該明確提醒消費者,平台不允許從事載客活動,防止部分消費者因為不知情而把貨車當做網約車使用。平台應至少從這兩方面進行相應的規製,也希望平台能夠進行自律。

而如果平台已盡到提醒注意的義務,作為消費者在明知車輛性質的情況下,仍將其當作網約車使用,一旦遭遇交通事故,也需承擔相應責任。韓驍說:“(貨拉拉)如果當網約車其實是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這個消費者就是這個乘客,他一旦要坐這個車發生相應的這些交通事故,或者陷入一種比如關於費用的問題進行一個維權,他會陷入一種困境。如果你要是明知他是一個拉貨的平台,也是一個拉貨的一個貨車的話,然後你去坐進去,它不能具有這個相應的提供這個拉人的這些營運的資質的話,一是這個保險公司可能不予理賠;同時依據這個侵權責任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可能不對你進行相關的保護。因為本身它是一個貨運,它不是一個客運。基於自己保護的情況,包括基於自己人身安全的這個情況,我們也不建議這種行為的發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