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Wind
近日港元銀行間拆息(Hibor)全線走高,各期限Hibor不斷刷新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準,香港市場流動性趨緊。其中一個月利率達到1.6679%,三個月利率升至2.01%,比今年3月初的0.67%和1.02%分別上漲了100和99個基點。

三大原因助推港元Hibor全線走高
對於近期港元Hibor全線走高的原因市場觀點較為一致,廣發證券(香港)巨集觀研究報告指出,以下三大因素是推動港元Hibor持續走高的關鍵原因。
首先,美聯儲加息行動帶動Hibor走高。緊跟本周三美聯儲的升息步伐,香港金管局周四(6月14日)宣布,上調貼現窗基本利率25個基點,至2.25%。較高的基準利率為港元Hibor帶來上行壓力。
其次,部分投資者為小米IPO做準備,使得香港資金面偏緊。目前小米上市計劃已經獲得香港證券交易所批準,有望成為2018年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 IPO。其中,小米計劃在香港市場融資的額度大致為70億美元。港股投資者對新經濟企業興趣濃厚,打新意願高。
最後,廣發證券認為,內地融資困難,轉向香港融資推升Hibor。受到於國家去杠杆的戰略要求,中國很多企業內地融資成本大幅上升。今年一季度,香港新發行債券(除外匯基金账單和票據)超過1000億港幣,同比增長21%,香港市場的資金需求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也推升了香港資金利率。
廣發證券表示,展望今年下半年,Hibor可能進一步攀升。該機構認為,“Libor 與 Hibor可能短期背離,但長期走勢是相同的。全球流動性收緊疊加中國去杠杆的因素,我們認為,Hibor年內將會在波動中上行。”
香港市場面臨利率快速調整壓力
民生銀行報告指出,今年香港仍將會持續面臨香港利率快速調整的壓力,目前已經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香港的匯率市場、利率市場、信貸市場以及資本市場正在逐漸形成一個風險傳遞的鏈條。
隨著美聯儲的持續加息,美元Libor利率仍將上漲,今年香港市場面臨的外溢性風險仍在累積。民生銀行認為,隨著香港貨幣和信貸市場的同步收縮,下半年香港的樓市和股市可能將面臨更明顯的調整壓力。

香港當局亦不斷提醒投資者對市場風險提高警惕,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美聯儲預告今年會再加多兩次息,港息勢必會跟隨上升。針對目前香港樓市過熱的情況,他指出,港元資金流動及利率正常化會對資產市場包括樓市的未來發展有利,但期間會有波動,呼籲投資者要小心應對好利率同市場風險。
香港樓市依舊火爆,抵押上調、空置稅風險逼近
香港住宅樓價2018年以來不斷創新高,根據特區政府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4月全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按月上升1.84%,連升25個月且連續18個月創新高。
目前市場高度聚焦香港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方面的動作,而匯豐、中銀香港等香港龍頭商業銀行早已在3月底開始陸續暫停定息抵押產品,這被認為是銀行為將來上調抵押利息進行前兆。凱投巨集觀中國經濟學家Chang Liu亦表示,預計3個月期Hibor將在明年年底升至近3%的水準,並稱“這無疑將使過熱的香港樓市承壓”。
澳新銀行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美國加息會影響香港最優惠利率以及美元與港元利差的調整,前者影響樓價,後者則影響港匯。
他表示,目前港元拆息的上升趨勢已十分明顯,最優惠利率也應很快作出調整。然而,由於最優惠利率一直未跟隨美聯儲加息而上升,此次調整時間、幅度及次數難以預計。長期而言,楊宇霆認為香港未來的第一次加息並不會對樓價有太大影響,第二次往後的加息可能會影響利率周期,對樓價起到積極正面的影響。
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梁認為,香港若再不跟隨美聯儲加息,資產市場則有泡沫化的風險。香港加息有利於資產市場發展,使得經濟較健康發展,也可助壓抑樓價。
謝國梁又表示,加息是否會引起樓市的大調整,還要看其他方面因素,尤其是供求關係。他指出,市場預計此次加息周期將持續到2020年,若香港房屋供應量在此期間有顯著上升,樓價則會面臨較大的挑戰和壓力。
目前香港樓市依舊保持火熱,為了給樓市降溫,香港當局正在醞釀對一手建案徵收空置稅。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本周中曾透露,政府就空置稅的研究已近尾聲,本月內政府會得出結論,然後交給立法會進行辯論。
韌性與壓力並存,下半年港股市場仍可期待
短期內香港股市壓力凸顯,但光大證券本周公布“香港市場2018年下半年投資策略”指出,港股韌性與壓力並存不礙長期潛力,均衡配置價值與成長均有太空。
光大證券認為,香港市場顯著的估值優勢、進取的改革環境、背靠防風險去杠杆後更為健康的體量龐大的中國經濟,都為香港市場中長期提供了向上動力。
但就當前的環境來看,香港市場也在幾種力量中膠著前行:
首先,近期巨集觀環境來看,一方面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債收益率系統性回升,都為包括香港市場在內的新興市場帶來持續資金外流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2018年的巨集觀環境,內需方面地產、基建的拉動動力較2017年減弱,外需方面持續的貿易摩擦也為進出口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這給香港市場帶來持續情緒上的壓力。
其次,市場估值及盈利增速來看,恆指TTMPE為11.9倍、上證綜指TTMPE為13.8倍、滬深300指數TTMPE為12.7倍,而目前一致預期顯示香港主機板2018年業績增速為17%,為2011年來的次高增速,又進一步提升了港股市場的估值吸引力,特別是對內地長線資金的吸引力,這為市場提供了較好的底部韌性。
最後,從全市場盈利增長的結構來看,2018年港股市場強周期行業在增長邊際中的比重大幅下降,大消費行業對市場增長的貢獻顯著上升,其中可選消費板塊對港股市場2018年全年業績增長貢獻達14.48%,而2017年該數據只有2.54%,是全市場業績增長貢獻度同比變化最大的板塊。
基於以上判斷,光大證券認為,2018港股市場消費板塊的投資相較周期性板塊具備更好的業績增長比較優勢。但對一定規模以上的資金來講,近期市場持續震蕩,已使得中資金融前瞻PE不到7倍、中資地產前瞻PE不到8倍,特別是業績穩定性更好的行業龍頭,估值更具優勢,保持對低估值龍頭一定程度的底倉配置尤為重要,特別是在中國內地經濟環境企穩之時(光大巨集觀團隊判斷中國經濟大概率在第四季度企穩),對巨集觀環境擔憂的逐步緩解,將使得低估值龍頭公司亦具備較好的估值彈性。
光大海外研究團隊梳理8個重點方向建議的標的,其中包括消費品、醫藥、互聯網和教育、軟體、硬體、汽車、公共事業和機械。具體標的的盈利預測和估值情況詳見下圖。

責任編輯:馬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