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呵護“高原之腎”

(作者:宋曉英)站在中國最美湖泊——青海湖邊,曾經大大小小的窪地已變成了波光粼粼的“星星湖”,隨著水位上升、水鳥增多,青海湖濕地逐步煥發了盎然生機,這無不展示著青海濕地恢復的成果。

從青海湖鳥島、扎陵湖、鄂陵湖3處國際重要濕地,到貴德黃河清、西寧湟水濕地公園、達日黃河等19處國家濕地公園,青海濕地已從單一的保護到建立保護體系,從舉行業一家之力到創新體制機制協同社會參與上有了新的轉變,在青海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高原腎髒”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青海濕地也正在展現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

近年來,青海林業部門加快國家濕地公園保護體系建設,優先把生態地位重要、生態系統脆弱、退化嚴重的濕地納入保護管理體系。2016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青海濕地保護進入新發展的重要階段。8月,青海第一處國家濕地公園貴德黃河清國家濕地公園正式掛牌,拉開了青海濕地保護建設新的序幕。國家濕地公園數量與日俱增,保護面積達到487.65萬畝,數量達19處,國家濕地公園保護面積躍居全國前列。

青海濕地 公園

這一年,青海省林業廳先後落實濕地保護項目資金4380萬元。其中,落實中央財政濕地補貼資金2300萬元。包括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項目、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濕地保護獎勵試點項目。按期編制完成《青海省“十三五”濕地保護規劃》。省境內的扎陵湖-鄂陵湖國際重要濕地、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7處重要濕地列入全國濕地保護“十三五”實施規劃的中央預算內濕地保護工程。特別是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落實濕地生態修複資金1642萬元,全面完成木裡江倉濕地保護與恢復任務。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的建立,使得全省濕地保護管理能力明顯提高,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

青海濕地面積814.36萬公頃,居全國首位,濕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為了保護好高原濕地,青海林業部門在全國首創濕地生態管護員制度,初步建立了一支“牧民為主、專兼結合、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的濕地生態管護員隊伍。在確定濕地管護範圍上,選擇了國務院確定的第一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開展濕地生態管護員制度試點。試驗區有三江源、可可西裡和隆寶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10處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面積416.52萬公頃,佔全省濕地總面積的51%。自2015年底開始,全省共設定963名濕地生態管護員,管護此間湖泊、河流和人工濕地面積192.7萬公頃,工資標準按照每人每月1800元發放,年工資共計2080萬元,由青海省級財政全額負擔。

2017年,根據《青海省關於貫徹落實濕地保護修複制度方案的實施意見》,我省將全部濕地納入保護範圍。計劃到2020年,全省濕地面積不低於1.2億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65%以上。重點在三江源、柴達木、祁連山、青海湖以及河湟地區的國家和省級重要濕地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複為輔的修複方式,通過開展濕地生態補償、退耕還濕、地形地貌修複、自然濕地岸線維護等11項手段,逐步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增強濕地碳匯功能以及維持濕地生態系統健康。

多年的濕地保護建設成效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力量的廣泛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林業大學、青海師范大學等機構助力青海濕地保護,並取得一定成效。《青海省濕地保護條例》的頒布也將濕地保護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守護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傳播生態保護理念,助力當地經濟發展,一幅充滿青海高原特色與創想的濕地未來圖景正在加速構建,我們相信,又一個濕地保護的明媚春天已經向我們走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