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ETF“急行軍”,大股東花樣減持新玩法

上半年未迄,ETF基金產品已經發行超過560億,是2018年全年數字的兩倍。ETF已成為低迷的公募基金行業一支“急行軍”。

“今年ETF上市交易份額肯定會超過千億”,一位公募基金業內人士判斷。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疊加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衝動,和公募基金衝規模、去散戶化“衝動”兩項因素,2019年ETF基金出現井噴。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上市日期截止至5月20日,全市場已有21隻ETF產品上市,上市交易份額總計達568.98億元。而2018年全年,ETF產品上市交易份額合計只有243億元。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發現,目前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用ETF減持的案例,大部分合並減持比例,均符合證監會2017年9號文有關減持比例的規定;而證監會2017年9號文令大宗交易減持受限後,令找不到大宗交易買家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找到了一次性足額減持的通道。

換購ETF的變相減持潮來臨?

今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股票以自家股票換購ETF公告頻現,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三七互娛、中興通訊、中國石油、先導智能、光環新網、強力新材、辰安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就發布了股東以股份換購ETF的公告。

其中中國石油集團的換購倍受市場矚目。5月18日,中國石油公告,中國石油集團以其持有的4.13億股中國石油股股份,換購市值對應的工銀滬深300ETF份額,認購總金額30億元。

中興通訊也於5月17日公告控股股東中興新通訊,以4192.67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1%股份換購市值對應的工銀滬深300ETF份額,股份均價為29.77元/股,折合認購金額約12.48億元。

有中國石油和中興通訊兩家控股股東作為“大戶”墊底,工銀瑞信的ETF產品規模也頗有底氣。根據工銀瑞信近日發布的公告,旗下工銀滬深300ETF宣告成立,首募規模接近69億元,成為今年以來發行規模最大的權益指數基金。

今年3月,三七互娛原大股東吳緒順將其持有的2120萬股三七互娛股份換購銀華MSCI中國ETF份額。

5月8日,光環新網控股股東以不超過2%的股份認購富國創業板ETF及華夏創成長ETF份額。

“上市公司股東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換購ETF產品,本質上是一種減持,因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換成了ETF產品中的一攬子股票,而且ETF產品流動性決定了換購後股東未來可以拋售基金份額以實現贖回,”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

通過換購ETF份額減持的細則,滬深交易所《減持實施細則》並沒有提到,這一花樣減持屬於“模糊地帶”。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上述發布換購公告的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無論是披露時間還是“減持”比例,均在規則規定範圍之內,且將ETF減持納入集中競價減持額度。

比如中國石油集團公告強調,“所涉及股票佔用競價減持額度”; 中興通訊、先導智能、光環新網、強力新材、辰安科技等幾家公司,均在公告中聲明:在任意連續90個自然日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減持公司股份(含本次基金份額認購所減持的公司股份)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通過換購ETF減持股票,屬於集中競價減持還是大宗交易減持並無規定。三七互娛大股東吳緒順在認購則公告中並未申明,換購ETF減持,佔用大宗交易減持額度,還是佔用集中競價減持額度。

2019年3月12日,吳緒順通過ETF減持三七互娛1%,而2019年2月28日和3月12日,通過大宗交易合計減持1.77%,加上ETF減持,連續90個自然日內減持合計2.77%,如果佔用大宗交易減持額度,則該比例已超過大宗交易減持的限制比例。

第一財經記者就此事問詢三七互娛,截至發稿時,三七互娛未答覆記者。

從吳緒順的減持紀錄來看,減持新規令大宗交易接盤減持者寥寥,以致吳緒順平均每筆大宗交易減持,不過數百萬股。但換購ETF減持,即能一次性達到2000萬股以上,ETF減持新法顯然方便很多。

統計數據顯示,公募行業ETF產品從2010年開始較大規模發展,2012年全年達到過400億交易份額,但此後並沒有直線型發展起來,至2017年全市場只有65億ETF交易份額。2018年下半年開始,ETF規模逐漸放大。2018年全年交易份額243億。而2019年未結束的前五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560億。

形勢比人強

有市場前瞻人士早在去年年末已經預計到,為規避證監會2017年9號文減持新規,ETF不失為一個變通的減持辦法。

“在前兩年去杠杆的背景下,大股東沒錢,銀行貸款又進不了實體,再加上減持新規。所以大股東一定會想辦法,我們去年就討論過,通過ETF這個方式,是能夠‘減持的’。這也是被逼出來的辦法。”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專業人士解釋說,ETF是開放式指數基金,其申購與贖回都是以實物的形式進行的,投資者申購時,是指ETF上市後,將ETF對應的一籃子股票申購為ETF份額,贖回也是。

但認購階段不同,比如上市公司大股東認購的ETF基金,均為該ETF基金在募集期間網下認購,認購者即可以以持有的該ETF的某隻成分股來認購。

因此,不是每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都可以選擇ETF減持玩法。前提是正好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正在募集某一ETF產品,同時該上市公司還必須是該ETF的成分股。

早在2012年,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發行之時,成分股海康威視的股東曾將持有的600萬股海康威視換購等值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至2016年,又有匯添富上證上海改革發展ETF發行,彼時上海多家市屬國企的成份股股東,認購了這隻規模152億元的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樂於配合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新玩法也是ETF發行井噴一大原因之一。一方面,開放式的、場內交易的ETF產品有助於基金管理公司衝規模;另一方面,對接上市公司大股東認購也令產品規模發行變得容易。

而更大的背景在於,公募基金行業面臨“變局”。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此前預見了指數化投資的崛起。他發表的報告顯示,公募基金面臨三大行業變局:一是公募行業在資本市場低位下降; 二是散戶持有人在偏股基金中投入減少; 三是基金費率將進入下降周期。

以富國創業板ETF為例,該基金費率為0.3%,甚至低於貨幣基金的費率0.33%。而一般股票型基金產品的費率大多在1.5%。“ETF的管理費大大低於普通股票型基金產品,這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們在做資產配置時,就會把ETF考慮進去。”上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除此之類,業內人士表示,分級基金叫停之後,市場上缺乏主題類跟蹤的指數基金,但對主題類指數基跟蹤的訴求並沒有減少,也是ETF出現井噴的一個原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