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00萬珍貴藏品葬身火海,盤點那些被人類親手損毀的世界遺產

當地時間9月2日,巴西裡約熱內盧有著200年歷史的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大火蔓延到博物館的所有地方,超過2000萬件文物被燒毀。國際博物館協會稱:9月2日是巴西,也是世界遺產界“黑暗的一天”。

這座被大火毀掉的博物館,今年剛剛迎來200周年紀念。目前,雖然大火已經被撲滅,但博物館主體建築損毀嚴重,目前仍存在坍塌危險,而那2000萬藏品中,僅有10%得以幸存。

這些損失是無價的,也無法用金錢彌補。

巴西總統特梅爾今天發表聲明稱:“兩百年來的努力、調查和知識毀於一旦,這對所有巴西人來說都是悲傷的一天。”

因為人類已經對這些世界遺產犯下了多次無法挽回的“罪行”。這樣的教訓,值得所有人銘記。

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古城等,像巴西一樣的被毀的世界遺產還有很多。

這樣的歷史都應該引以為戒。

① 被燒的國家博物館,巴西

巴西國家博物館由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成立於1818年,它曾是葡萄牙皇室和後來巴西皇室的宮殿,現在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

由於佩德羅二世的努力,國家博物館開始向現代化發展,成為南美自然歷史和人類科學最重要的博物館。這裡的藏品有2000萬件之多,珍藏有南美地區動物學、考古學、植物學等方面的珍貴資料。

博物館副館長路易斯杜·阿爾特則在接受巴西電視台時表示,“這是一場無法忍受的災難。這個國家的遺產已有200年歷史。這是200年的記憶、200年的科學、200年的文化教育。”

② 慘遭炮擊的巴米揚大佛,阿富汗

阿富汗巴米揚地區擁有悠久的佛教歷史,巴米揚大佛,位於阿富汗巴米揚省巴米揚市境內,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的巴米揚石窟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玄奘都曾瞻仰過巨集偉莊嚴的巴米揚大佛。

▲ 被毀前後對比的巴米揚大佛。

塔利班曾經希望將這段歷史抹去。2001年4月,塔利班不顧聯合國和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對,用機槍、榴彈炮、迫擊炮、反坦克地雷、TNT炸藥等各種武器,將世界文化遺產巴米揚大佛摧毀。

▲ 從遠處看一片空洞的佛龕。

在破壞行動期間,塔利班資訊部長昆德拉圖拉赫·賈馬爾歎道:“破壞工作並非如人們所想般容易,你不能以炮轟推倒那些佛像,因為它們是鑿入山崖內;它們牢牢地連接山嶺。”2001年4月,兩尊大佛在經過近一個月的猛烈炮轟下,最後被炸藥摧毀。

▲ 2016年舉辦的巴米揚國際馬拉松比賽,少年們正從大佛前跑過。

③ 被惡意縱火的崇禮門,韓國

2008年2月10日,韓國首爾中區南大門4街崇禮門被惡意縱火。火災開始於晚上8時40分,由於上層樓閣乃木製建築,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整層樓閣都陷入一片火海。最後除了下半部石砌部分仍保持完整外,上層整體木製框架連同脊梁瓦片在翌日凌晨1時54分付之一炬。

▲ 大火之前的崇禮門。

▲ 燒毀之後的對比照。

首爾南大門警察署在京畿道江逮捕了70歲的嫌疑人蔡宗基,他後來承認自己出於怨恨而縱火燒毀崇禮門,首爾警方調查顯示他還曾在韓國著名景點昌慶宮文政殿縱火。

▲ 火災發生後,前往崇禮門悼念的韓國民眾。

雖然崇禮門被毀,但文化財廳決定將崇禮門繼續維持一號國寶之地位。而蔡宗基於4月25日違反文化財產保護法罪成,被首爾中央地區法院判囚10年。

▲ 燒毀後的崇禮門。崇禮門是李氏朝鮮時期京畿道漢城府(今首爾)四度城門之中規模最大的城門,始建於1398年,1962年12月確定為韓國“一號國寶”,被譽為韓國的“國門”。

④ 7年戰爭毀掉6處世界遺產,敘利亞

敘利亞曾經的6處世界遺產分別為大馬士革古城、布斯拉古城、帕爾米拉古城遺址、阿勒頗古城、騎士堡和薩拉丁堡、北敘利亞的古村落。因為戰爭的緣故,這些珍貴的世界遺產在2013年,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瀕危遺產,而到2016年被均被不同程度地損壞。

▲ 敘利亞的6處世界遺產。

ISIS把歷史古跡看成是偶像崇拜的一種形式,與他們的信仰相悖。但是也有不少人指出,ISIS摧毀類似的遺址是為了攫取文物,通過在黑市上賣出高價,以增加收入來源。

▲ 曾經非常漂亮的大馬士革古城。

敘利亞是世界古老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遠在舊石器時代早期就有了原始人類。但命途多舛的敘利亞被戰火璀璨的傷痕累累,滿目瘡痍。一些考古遺址被武裝組織視為打擊目標,很多珍貴的世界遺產都成了炮灰。

例如敘利亞南部的布斯拉古城一片狼藉,這裡曾是商隊去往沙特阿拉伯麥加的停靠點。

⑤ 難逃地震厄運的加德滿都,尼泊爾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後一個月內4級以上餘震265次。

地震致使尼泊爾約51.70萬座建築物部分損毀,另有51.34萬座建築物完全損毀,1.6萬所學校遭破壞,4個地區的90%醫療設施受到嚴重損毀,文化古跡損毀情況也較為嚴重,經濟損失可能超過50億美元。

在本次尼泊爾地震中損毀的重點古建築共計14座,其中12座為世界文化遺產,修複至少需要5-10年。

一些建築在1934年大地震中躲過一劫,但卻未能在這次地震後繼續傲然挺立。

▲ 2017年,地震重建後的加德滿都。

位於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囊括了尼泊爾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間的紐瓦麗古典寺廟建築和宮殿,現在都是輝煌的世界文化遺產。地震導致加德滿都世界文化遺產杜巴廣場上的建築大部分倒塌。

▲ 2017年,地震修複後的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依然腳手架林立。

⑥ 被戰爭滅頂的巴比倫,伊拉克

兩河流域孕育了輝煌一時的古巴比倫文明,伊拉克所在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孕育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文明,五千多年來伊拉克留下了難以計數的珍貴文物。但近20多年來,戰亂與伊拉克一直如影隨形,不少歷史遺跡和古城遺址毀於戰亂,大量珍貴文物在戰亂中流失。

伊拉克的4處世界遺產,有3處都被列入了瀕危遺產的名單。

亞述古城位於伊拉克北部底格裡斯河西岸,是古代亞述帝國的首都,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2003年,亞述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尼姆魯德古城,位於伊拉克摩蘇爾以南。尼姆魯德克古城最重要的建築物是公元前798年建立的文學之神那波及其配偶的神殿。神殿藏書室及附屬房舍中收有許多宗教和亞述文獻及以撒哈頓的遺囑。從這些建築物中曾發掘出數千件牙雕,多為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作品,是當前世界上最豐富的牙雕寶藏。ISIS從2015年3月5日開始破壞當地古跡。

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警醒國際社會

自1994年以來,為保護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加強了文化遺產的監測工作,將存在嚴重問題的遺產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敦促遺產所在國家采取措施修複和保護文化遺產。《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設立是為提醒國際社會,部分文化遺產正在受到威脅。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