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吳昌碩:他的毛筆能作金石,也能生出來花

是周末了,想要給大家推薦一個去處。

故宮文華殿這些日子有一個關於吳昌碩先生的展覽,有一些先生很具代表性的書畫與篆刻作品。布展的心思也很細,承襲了哪幾位,與誰人交遊往來,也都有呈現交代。

展覽的名字是《鐵筆生花》,展廳裡也有四季花開,與畫中花相應,是很值得興致勃勃去往的一處。

| 先生畫兒裡有一瓶折枝梅,緊鄰著是一樣的布置 |

| 展廳裡的梅花倒影 |

文華殿在故宮的東邊,過了午門往東走一段就能看到它。現下裡,文華殿外頭有一棵開得特別好的紫薇花樹,如果你去了,可以留心看看它。

小世界也去看了這個展覽,有一些覺得尤其值得留心留意的事情,說與大家聽,也分享給想要去看展的小夥伴

1 | 他的鐵筆

| 吳昌碩篆書 臨石鼓文 |

清代時候,金石考證學很流行,碑體也成了書法上的主流。吳昌碩先生身在其時,也是寫碑體最多,他在書法上下了許多功夫,很多的時日都給了《石鼓文》。

石鼓文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因為刻在十個鼓形的石頭上,所以叫“石鼓文”。石鼓文是由大篆向小篆衍變時的過渡性字體,尚未有定型,格外顯得生和拙,歷代書法家都把它看作是習篆書的很必要基礎。

吳昌碩曾經說,“予學篆好臨《石鼓》,數十載從事於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幾十年寫石鼓文,他寫出來了很自己風格的字。在那個時候,書法家寫大篆,都流行把線條寫得乾淨利索又婉轉流暢,但吳昌碩寫的大篆,筆畫邊緣線並不那樣清晰確定,很渾厚有氣力,就像是他以筆作了金石,每一筆都鑿鑿有聲,也稚氣洋溢,天真一派。

所以人們才會說,吳昌碩他有鐵筆,每一筆都是有金石氣的。

| 吳昌碩篆書 臨石鼓文 |

| 吳昌碩篆書 臨石鼓文 |

| 吳昌碩篆書 臨石鼓文 |

2 | 與印不一日離

| 吳昌碩的一個印章 :平平凡凡 |

吳昌碩曾說過一句話:人說我善作畫,其實我的書法比畫好,而我的篆刻更勝於書法。

後人也說,他是“印名第一”,“以金石起家,篆刻印章乃其絕詣”。

他刻印的風格,與他寫字的風格也像,也雄渾,也厚實,將石鼓文的筆法融到了刻印裡去。為了製造渾厚的氣息,在刀刻後,他會將印面在布鞋底上打磨,或者直接敲擊磨蕩,好讓印面生出斑駁,以造虛實。

他對篆刻的興趣是打小就有的,小的時候“性不好弄,獨好刻印”。他的啟蒙老師是自己的父親,“父多加指引,遂得門徑,益樂此不彼”。在私塾念書時,書包裡帶的都是刻印的工具。

年輕的時候,他是要靠刻印這件事情養家的,後來慢慢變成了以印會友,有了許多精彩又值得的交遊,很多人都會來跟他求印,比如康有為、於右任、鄭孝胥等等,吳昌碩很少推辭,即使臥病也要刻印,因為實在是很快樂的事。

他說: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

一輩子都在畫畫寫字和篆刻,但最心愛的那樣,還是篆刻。

| 這次展覽上也有展出吳昌碩先生的印 |

| 吳昌碩的刻印 |

3 | 西泠印社中人

| 舊時的西泠印社,右一為吳昌碩 |

在西湖的孤山南麓,有一處金石書畫界裡很有名的西泠印社。這裡與梅嶼、柏堂鄰近,泉水甘甜,景色很好。

那時候,愛好篆刻的大家會聚到一起切磋技藝,也喝茶畫畫。

1913年重陽節,西泠印社有一次雅集,是為了商量一個重要的事——推選第一任社長。因為印社從成立到彼時已經過去了九年,社長的位子一直空缺著,因為篆刻和書畫都很厲害的人是很難尋得到的。這次雅集裡,吳昌碩是在座都很信服的那一位,於是都推舉他作第一任的社長。

在當時的上海畫壇,吳昌碩是很重要的角色。這次擔任社長後,那些我們都熟悉的民國文人,李叔同、豐子愷、潘天壽、黃賓虹……都紛紛入了印社,有後人這麽形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帶著大家一起玩,一起作畫,後面人就越來越多了”。

| 吳昌碩擔任社長後刻過的

一方印“西泠印社中人” |

4 | 像寫字一樣,畫那些花兒

| 吳昌碩的梅花枝乾和他的篆書 |

吳昌碩寫字的時間很長,畫畫其實是後來的事情。三十歲以前,他是沒有真正畫過畫的。後來喜歡上了畫畫,才讓朋友介紹與任伯年結識,想著能和任先生學畫畫。當時見了面,任伯年和他說,你隨便畫幾筆吧。吳昌碩就畫了幾筆。看了畫,任伯年很驚訝地說,你將來的成就肯定會超過我的。

任伯年先生之所以能這樣的篤定,也許是因為在過去文人的書畫觀和評品標準裡,畫好不好,與書法上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他畫畫也許造型不很準確,但書法裡的金石氣入了畫,那氣息就支撐了他,於是畫裡能看出來書法上的筆意。那些梅花的枝乾,荷葉的葉杆,松樹的松針,用的正是他寫石鼓文大篆的筆法。而那些紫藤的藤蔓,也能看出草書的意味來。

是因著這點,展覽的名字才會叫《鐵筆生花》的吧。

| 吳昌碩的紫藤花和行草 |

| 吳昌碩的荷花莖稈和篆書 |

5 | 昨宵八大入夢

左 吳昌碩《蒲草白蓮圖軸》局部

右 八大山人《荷花水草圖軸》局部

展廳裡有一幅《蒲草白蓮圖軸》,吳昌碩在上頭題了字,說:昨宵八大入夢,督我把筆畫荷。

旁邊掛了一幅八大的荷花,兩相對照下,能看到他對八大,是真的很喜歡啊,也吸收了很多的營養。

其實,過去文人並不很崇尚那種憑空的創造,做什麽總是講究從傳統的土壤裡長出自己來。吳昌碩也是如此的,從前人處,學會了很多。他學過陳淳,也學過八大,還有徐渭,所以展廳裡,凡是他學過的畫家的代表性作品,也會有一幅,與他的畫掛在一起,很像是彼此的應和。

左 吳昌碩《秋葵圖軸》局部

右 陳淳《葵石圖軸》局部

左 吳昌碩《墨梅圖》 局部

右 金農《梅花圖軸》局部

左 吳昌碩《葡萄圖軸》局部

右 徐渭 《水墨葡萄圖軸》 局部

6 | 一個缶

| 去看畫兒時,也記得留意展廳裡的這個缶哦 |

展廳裡有一個缶,那是吳昌碩晚年收到的一個禮物。

吳昌碩個子矮,肚子大,缶這種容器,也是口小肚子大,但能夠裝很多東西。吳昌碩覺得這樣物什和自己特別像,就很珍愛它,還用它作自己的名號,稱自己是老缶、缶翁。

這裡面有一種很深的情義。很多文人的字號,也是這樣與自己鍾愛的某件東西有關。歐陽修叫六一居士,是因為“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還有“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合起來共六樣,所以才是“六一”。吳昌碩先生有他的缶,所以才叫“缶翁”的呀。

7 | 為齊白石而作的潤格

展覽上,展出了一幅吳昌碩為齊白石而作的潤格。

齊白石和吳昌碩之間,有很多的淵源。

齊白石人到中年定居北京,衰年變法,學的就是吳昌碩的大寫意,才有了後來我們所得見的鮮明風格。在北京過了很多年,齊白石的畫名比吳昌碩還要盛。據說,吳昌碩還曾經在私下裡說過,“北方有人學我,竟得享大名。”

但齊白石曾在日記裡記過一件事:三月初二日,得吳缶老為定潤格。

吳缶老,也就是吳昌碩先生。“潤格”,也就是當時畫家給自己為他人作詩作畫所定的報酬,一般說來,畫家們會請地位較高的人為自己定潤格。

當時吳昌碩名氣大,兩人並未見面,也互不認識。齊白石托人請吳昌碩給自己定潤格,吳昌碩就很認真、很中肯地為他寫了一篇,說他“書畫墨韻,孤秀磊落,兼擅篆刻,得秦漢遺意”。

想來,“竟得享大名”,也許只是一句玩笑話。

左 吳昌碩《致三多花卉冊》局部

右 齊白石《石榴圖》局部

8 | 好多吃的

| 展覽上的一幅荔枝,我們覺得它們一粒一粒紅得乖巧可愛,所以給你看看?? |

這次展覽還展出了不少吳昌碩畫的蔬菜、水果的畫兒。

對待吃這件事,吳昌碩是最認真,最投入的那位。他喜歡吃肉,把瘦的花豬肉和白菜一起燉,每餐都要有。喜歡甜點和果子,尤其鍾意酥糖和柿子。他給朋友寫信,說“如見象筍,望寄我少許”,這種產自常熟虞山的象筍做成筍羹,是他的一生中最愛。

旅居蘇州的時候,他給在當地的好友顧麟士寫了一封信,信裡寫:昨天承蒙您的款待,不勝感激。現在我有一個懇求,昨日的冬瓜茄子,頗得佳味,想勞煩府上的廚師照造二品,想在午飯的時候來吃,不知是否可以?現奉去一元大洋,望您費勞。另外,做這兩味菜的時候,若改雞湯為火腿煲湯,就再好不過了。

他是真的很愛吃啊。

|這幅《珍果圖卷》,也在這次展覽裡展出了 |

| 《珍果圖卷》局部 |

|《珍果圖卷》局部 |

|《青藤遺意花卉圖冊》|

|《佳藕好合》|

|《白菜立軸》局部 |

9 | 兩幅肖像

左 任伯年 《蕉陰納涼圖》局部

右 任伯年《酸寒尉像》局部

展廳的開頭和結束處分別掛了兩幅吳昌碩的肖像,《酸寒尉像》和《蕉陰納涼圖》,來自是朋友也是老師的任伯年。

這兩幅畫裡,有兩則故事。

吳昌碩曾經在一個叫“安東”的地方做過縣令。當時正是盛夏,吳昌碩日中歸來,十分疲乏。任伯年看到這一幕,就為他寫照,說他是酸寒尉。在這個職位上,吳昌碩前後做了一個多月,後來他給自己刻了一方印,上面寫的是“一月安東令”。

另一幅畫裡,是已從官場辭職的吳昌碩。正坐在芭蕉樹蔭下,坐在竹榻椅上,坦著胸,露著臂。吳昌碩很喜歡這幅畫,用小篆在畫上題字,說自己腹鼓三日醉,身肥五石瓠。以後再也不做官了,不如歸來寫字畫畫。還說:

“蕉葉風玲瓏,昨夜雨如注。青山白雲中,大有吟詩處。”

10 | 超山的宋梅

|《致三多花卉冊》局部 |

吳昌碩很愛梅花,畫了很多梅花,永遠不會畫膩煩的樣子,這次也展了不少。他說自己是“苦鐵道人梅知己”。

80歲那年冬天杭州孤山,吳昌碩正與西泠印社的社員們一起聚會,忽然聽他們說到塘棲超山的梅花正開著,便興起無論如何都要乘舟往塘棲去看梅花。

那超山上有報慈寺,也是近千年的古寺了。寺裡的住持大概也不是尋常人吧,他從各處移植了許多老梅樹,其中一棵是宋代時候的。

吳昌碩與這棵宋梅已經是老朋友了,這是十年以後的再度看到,他看得很高興。

旁側友人問他說,吳老先生,您看這株宋梅,真正是宋朝種植的嗎?吳昌碩說,人人都說是宋梅,那就叫它宋梅吧。

幾年後,吳昌碩逝世,遵照先生遺願,墓地選在超山報慈寺西側的山坡上,靠著青山,面前是梅林。

|《紅綠梅花》局部 |

|《墨梅圖軸》局部 |

|《梅花柳枝圖》局部 |

|《歲寒友圖》局部 |

|《折梅煮茶圖》局部|

關於展覽,也許你會想要知道的

1. 展覽將持續到本月15號,也就是本周的周日,故宮的進館時間為8:30-16:10。如果想要在裡頭慢慢看,可以早些時候去。

2.展館在故宮的文華殿,只需要購買故宮門票即可,展覽無須另外購買門票。現在是旺季,故宮門票為60元,可在故宮博物館的官方網站在線購票,請記得提前一天買票,去時攜帶身份證即可。

4.現下北京雨水較多,記得帶上雨具哦。

5.文華殿內冷氣機開得較大,看展時可以帶一件薄衣和一壺熱茶水,會更舒服熨帖些。

吳昌碩是個很可愛的先生,會因為自己沒有胡須,無法“一笑難掀髯”而覺得懊惱;也會因為吃到甜蜜水果很高興。他喜歡刻印,說自己“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寫字的時候,每一筆都是有金石氣的鐵筆,畫畫很晚,但因為書法寫得好,所以畫兒也有了自然而來的好。

如果時間機遇都恰好,去看看他的字、他的畫,應該會有所收獲的,祝大家看展開心

- THE END -

內容為 Lstudio 原創,皆為過心愛惜之物

合作轉載等事宜,可以聯繫我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