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考歷史常見的6種綜合類題型,萬能答題技巧逐一化解

升學君說

掌握並理解以下這些做題公式,爭取拓展分析問題的思路;做主觀題時,對照使用公式的思路,很有幫助。文章枯燥,讀懂會用,受益無窮。

公式1: 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1)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原因:(1)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公式2: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布局+……

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布局+……

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手工業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布局 +……)

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製、租傭調製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布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經濟發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經營方式+政策+……

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製、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長官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國際經濟=總格局+(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協作+競爭)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政治內容=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階級+軍事+財政+民族+對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專製的強化、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關係、對外關係等。

近現代政治=政局+制度+政體+體制+政權+政治力量+權力+權利+……

如辛亥革命後的政治狀況:包括政局的動蕩、確立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的體制,袁世凱篡權、各派政治力量爭奪權力的鬥爭、人民的基本權利問題等。

國際政治=體系+格局+集團+合作+戰爭+對抗+妥協+……

如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兩大集團的對抗與妥協,集團內部的合作與矛盾,冷戰與熱戰等。

★文化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交流+……

自然科學=(科學理論+科技發明)(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農學+……)

社會科學=思想、宗教+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文化交流=(民族+對外)(傳播+吸收)+文化地位+……

★事件、事態過程:準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革命、二戰等。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革命等。對事件、事態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

公式3:歷史影響、意義和教訓

★性質分析:任務+長官階級+主力+手段+結果……

★影響或意義=(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深遠影響……

經濟影響=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政治影響=格局+制度+體制+政權+政策+階級+民族+……

文化影響=思想+科技+教育+文學藝術+……

判斷成敗及原因:判斷成敗依據:直接目標主要任務根本任務

成敗原因=(主觀+客觀)(經濟+政治+軍事+策略+……)

成敗根源=(社會條件+階級本質)(進步/局限)

★經驗教訓或啟示:(經驗+教訓)啟示 :

政治=國情+長官+群眾+武裝+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經濟=生產力+生產關係+客觀規律+發展戰略+……

文化=批判+改造+繼承+發展+……

★歷史評價=(積極因素+消極因素)史實+結論

(1)人物評價=屬性+事跡+影響(進步+局限)+結論

(2)事件、事態評價=概況+性質特點+影響(進步/反動+正義/非義)+結論

公式4:一些重點問題分析的思維模式

模式1:對比近代不平等條約:時代背景+簽約國+內容+對中國危害;

模式2:統一局面:背景+由誰統一+政權建設+地位+疆域+結局;

模式3:農業發展的表現:工具發明與改進+耕種方法+生產經驗積累+農作物種植和推廣+開墾荒地、施肥+興修水利+開發邊疆;

模式3:手工業發展的表現:手工業部門的擴展+手工業內部的分工擴大+手工業製品的工藝水準提高;

模式4:商業:商品種類+集市和城市+貨幣+對外貿易;

模式5:文化特點:時代特徵+風格+影響+世界地位+是否兼收並蓄+是否全面發展;

模式6:分析革命運動的原因和背景:矛盾衝突+誰參加誰長官+以何手段發動+導火索;

模式7:分析戰爭勝敗原因:性質+長官因素+民眾因素+戰略戰術因素+內部關係+敵方的戰備+交戰國雙方綜合

國力因素+國際因素;

模式8:決定改革成敗的主要因素: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改革派與反對派力量對比+政治地位與權力的高低強弱+最高統治者的態度+改革的方針、措施與用人是否得當+是否觸犯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的負擔;

模式9: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基本條件:資本+雇傭勞動力+生產技術+原料+環境+市場;

模式10:政黨成立的歷史條件:客觀條件(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觀條件(階級條件、思想條件、組織幹部條件);

模式11:文化發展的原因:政治+經濟+民族+對外+前代;

模式12: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鼓勵發展生產,重視水利的興修+改革生產工具和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民族融合和民族間的交流+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