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破冰行動》收官:不是每一部劇都得有愛情線

曾於裡

5月30日晚,《破冰行動》落下帷幕。《破冰行動》是一部現實主義大劇,大膽的題材、老戲骨精彩的演技,讓它得到了諸多讚譽。不過與開播之初豆瓣8.7分的高分相較,大結局後該劇豆瓣評分已經跌破8分,滑落到7.5分。

截至5月31日早上9時,《破冰行動》豆瓣評分已經滑落至7.5分。

《破冰行動》總體上雖是一部好劇,但公正地說,劇集後半程多少也出現了劇情拖遝、邏輯破綻等瑕疵,有觀眾說該劇是“虎頭、狗身、貓尾”。尤其是陳珂這一角色,人設尷尬、戲份吃重,更是招致了年輕觀眾的大量批評。劇情後半段,陳珂屢屢登上熱搜,是因為被“罵”上熱搜;筆者身邊的劇粉,也表示有陳珂的戲份一律快進,陳珂要減一星;很多觀眾對大結局雖然不滿意,唯一滿意的地方是終於沒有看到陳珂了……

不誇張地說,劇集後半程有陳珂的地方,就有類似的彈幕吐槽。

這裡的評價並不針對演員本人,而是針對角色。為什麽觀眾對一個角色的反感情緒會這麽重?偏偏編劇和導演還給了她這麽重的戲份?

對陳珂的反感,不是常見的觀眾對劇中反派角色的憎惡(比如對容嬤嬤、雪姨的討厭,並不會影響到對劇集的評價),陳珂是正面角色,也是主要角色;觀眾對她的反感主要源於,角色對於劇情的功能是可有可無的,但每一個關鍵場景她總在那邊晃蕩。嚴厲點說,這樣的角色有點類似於“注水”“強加”。

劇中,陳珂是宋楊的女友,一開始宋楊被害、陳珂的弟弟有販毒嫌疑被捕,審問陳珂得到線索,陳珂戲份多一些尚可以理解。但李飛的嫌疑解除了,陳珂並沒有淡出舞台,相反,她一個醫院的小護士,也卷進了這場緝毒大案,出沒在多個重要場所,跟幾個主人公有非常多的對手戲,但她其實對於案件的偵破並沒有發揮什麽作用,幫倒忙是有的,除此多是一些可以替換掉的廢戲。

陳珂去塔寨前給李飛打電話,李飛讓她不要去,她把電話給掛了。一個純粹“添亂”的角色。

編劇沒有將這個角色立住,陳珂在劇中的狀態常常是惹是生非、驚慌失措、左顧右盼、哭哭啼啼,存在的價值便非常低。

角色本身的定位就很尷尬,演員的表演也比較粗糙、不細膩,總是哭喪著臉、瞪眼、永遠一種模式地哭,想要讓觀眾對角色產生同理心就更難了。不要將攻擊從角色上升到演員,但新人演員也是得好好磨練演技。

那為什麽陳珂的戲份這麽重?這或許與角色扮演者是愛奇藝旗下演員有關,但根本上還是製作方立意上的偏差:想讓陳珂與李飛之間產生點感情戲。

《破冰行動》有三個編劇,陳育新在2015年就創作了劇本初稿,之後愛奇藝拿到項目後,為了增加劇集的“網感”,又加上兩個編劇對劇本進行調整。在陳育新最初的劇本裡,陳珂是李飛的女朋友,不是宋楊的女朋友,也沒有馬雯的角色。因此劇集播出後,連陳育新本人都覺得詫異:陳珂怎麽變成宋楊的女朋友了?

這是製作方的意見,他們的考量是:如果《破冰行動》只是拍警察、拍緝毒,沒有感情戲、沒有愛情線,會不會沒有市場,年輕觀眾會不會不喜歡啊?於是兩個新加入的編劇便在陳育新的劇本基礎上加入了大量感情戲。

根據導演傅東育透露,在修改後的定稿劇本裡,李飛與陳珂是有明確愛情的,但拍攝時遭到演員“強烈的排斥”。黃景瑜表示很難接受,李飛怎麽跟自己生死兄弟的女朋友好上了?在一次路演上,他也明確告訴觀眾,李飛與陳珂沒有感情戲。

拍攝時,導演也聽從了演員們的意見,可定稿劇本裡明明是有的,導演只能邊拍邊刪。可是又沒有砍刪乾淨,李飛與陳珂就永遠處於一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尷尬狀態,模棱兩可讓觀眾看得更難受了。不是戀人的話,你們幹嘛這麽親近?是戀人的話,你們怎麽沒有明確表態?

陳珂主動抱住李飛。

製作方本意是通過感情戲,吸引年輕人,結果事與願違,年輕人對這樣的感情戲並不買账。而像《破冰行動》這樣的尷尬,並不是第一次出現。

《破冰行動》大結局當晚,導演傅東育發微博解釋一些邏輯BUG,並對情感戲處理不佳致歉。

想當初,諜戰劇《偽裝者》明台跟於曼麗搭擋時爽心悅目,後來編劇也是硬是弄出一個毫無存在感女主角程錦雲,強行讓明台程錦雲產生感情,招致大量吐槽。

另外一部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也是如此。老戲骨圈粉無數,劇集口碑非常好,收視率也創下記錄,但劇集後半段口碑下滑,因為大風廠工會主席鄭西坡的兒子鄭勝利這個角色,各種“加戲”,以至於觀眾稱呼他為“鄭快進”,一看到與他相關的劇情立即快進。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鄭勝利這個角色是為了吸引年輕人。他說希望這部劇能夠介入年輕人,而年輕人喜歡的是一些情感戲、時尚的因素、熱點話題等,鄭勝利剛好承擔了這個功能。看到導演這麽善意的出發點,年輕觀眾深刻感受到什麽叫“代溝”:導演對年輕人的誤解有點大啊。

李路導演談《人民的名義》為什麽給鄭勝利“加戲”。

的確,感情戲永遠是市場上的硬通貨,瑪麗蘇劇永遠有市場。但這絕非意味著,一部劇一定得有感情戲才能吸引觀眾。現在年輕觀眾的審美水準,可能比製作方以為的要高太多,因為這一代年輕人雖然是看著國產劇長大,但他們也是看著美劇、日劇、韓劇長大;他們具有極大的審美包容性,既能接受那種無腦偶像劇,同時對於一些小眾、硬核、沒有感情戲的優質劇集有著極高的接受度。看無腦偶像劇,並不是說觀眾的審美上限就到這了,恰恰相反,這是觀眾的審美下限。年輕觀眾從內心上是渴望一些硬核的現實主義力作的。

但現在製作方總是低估年輕觀眾的審美水準,以為什麽題材都得以感情戲做噱頭,搞得不倫不類或喧賓奪主。《破冰行動》的尷尬也在於此:它本是一部緝毒題材的硬核作品,而不是什麽都市情感劇或者言情偶像劇,觀眾也對它有更高的審美要求,結果它摻雜了拙劣的感情線,反倒讓這部劇不夠純粹。就像有觀眾說的,“好好的緝毒劇,你拍什麽感情線啊”。

總之,製作方千萬不要低估了觀眾對於優秀類型劇的接受能力,也不必太執迷於所謂的“網感”。如果是好劇即便沒有感情戲,也會受到歡迎,反之,哪怕全部是感情戲但劇集質量不佳,觀眾也不會買單。當然,這也不是說緝毒劇就不能有感情線,關鍵在於感情要能讓人信服——像劇中馬雲波夫婦這條感情戲就讓人唏噓不已。不必有那種為了吸引某一個群體的“強加”,這樣做很可能事與願違。

本期編輯 邢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