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次,中國芯片業的機會來了

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導最近幾天,日韓之間再度散發出關係緊張的氣息。大韓航空公司7月29日確認,將暫停運營韓國釜山和日本劄幌之間的航線,原因是韓日關係緊張導致客流量減少。輿論認為,上述現象是日韓貿易爭端升級的又一證據。

當前,儘管有關各方正在尋求解決途徑,然而鑒於日韓分歧關乎歷史問題,實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即便短期內日韓關係不排除好轉的可能性,一些日韓企業也已開始在為自身發展作長期打算,最近,就有一些企業將目光投向中國。

據韓國KBS電視台報導,韓國半導體企業紛紛尋找替代供應商謀求供應渠道多元化。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企業近日派出高管前往中國,尋找新供貨商,並陸續向一些中國企業開出半導體產業重要原料——電子級氫氟酸的訂單。《日本經濟新聞》則稱,三星電子、SK海力士已著手對非日本廠商的氟化氫進行性能試驗,供應商很可能是中國企業。

有分析認為,日韓在全球半導體芯片產業鏈中佔據上遊地位,以往,兩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產業鏈,即日本提供原材料,韓國則從事加工、製造及設計。因此,此次日韓爭端將對全球半導體芯片產業鏈造成廣泛影響。中國在受到波及的同時,也迎來了半導體芯片行業的機遇。隨著日韓貿易戰給產業鏈格局帶來的新變化,中國企業有望破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者李崢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稱,當前,日韓兩國的分歧已導致了原有產業鏈的不穩定,一些日韓公司會考慮是否更多地讓中國成為產業鏈中的一環,甚至將部分產業鏈轉移至中國。一方面,在日本長期掌控的半導體尖端材料領域,一些日本企業會來華進行投產;另一方面,在半導體零組件製造領域,一些來自韓國的產能將轉移至中國。

近年來,中國在半導體,尤其是集成電路製造領域發展迅速。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近日就刊文稱,中國在半導體領域成為世界領導者的最新努力取得了初步成功。文章指出,美國集成電路研究公司稱,今年,中國在全球晶圓產能中所佔份額已經超過北美的12.5%。該公司還預測,未來5年中國的產能將增加一倍,達到470億美元(1美元大約6.9元人民幣)。

李崢表示,如果韓國大型產能轉移至中國,那麽將使中國半導體芯片產業鏈上下遊的完整性有所加強,並很有可能成為全球半導體制造的中樞。

輿論注意到,隨著產能轉移,相應的產業投資也將有所增加,進而就會出現先進的設備工藝、人才以及管理理念湧向中國的局面,中國芯片發展將受益於技術擴散的影響,發展環境亦將得到進一步改善。外界認為,未來,中國芯片在自主發展、構築本國產業鏈的同時,還將能進一步參與全球產業鏈,實現融合發展。

資料圖片。新華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