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明傑:古籍善本在當代中國傳播的文化意義

中國是一個古代典籍異常豐富的國家,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愛書、讀書的民族。儘管因為各種天災人禍,歷代典籍遺留至今的十不存一,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存古籍仍有約19萬種,其中僅保存在公共圖書館系統的就有2750萬冊,可列入善本的約有250萬冊。在長期的藏書、聚書活動中,古代讀書人養成了鑒書、校書的傳統,如西漢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征購藏書,必留獻書人的正本,且隻收先秦古文字寫成的舊籍,內容“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宋人歐陽修讀書,聞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清代乾嘉學者黃丕烈藏書專喜宋元舊槧,並自號“佞宋老人”。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對書籍的選擇形成了近乎相同的標準,都把目光投向了善本。

所謂善本,是指在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方面獨具價值的古籍,包括年代久遠、傳世稀少的舊稿本、舊抄本、舊刻本,以及內容與形式俱佳的精校本、精注本、精印本。如果說卷帙浩繁的古籍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的歷史見證,那麽其中的善本則堪稱國之瑰寶。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護古籍的法規制度,對古籍進行集中調撥、統一保存,並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征集散落民間的善本,初步建立了以各級各類圖書館為主體的古籍保存體系,同時著手實施《趙城金藏》《敦煌遺書》《永樂大典》及西夏文獻等一系列大型珍貴古籍的修複項目。為摸清家底,各大圖書館陸續編印了一批館藏古籍善本書目,如《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上海圖書館善本書目》《複旦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武漢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廣東中山圖書館館藏善本書目》《天津市人民圖書館善本書目》等。20世紀七十年代末,根據周恩來總理生前的囑托,《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編纂得以啟動,至八十年代中期完稿時,共著錄全國圖書館、博物館、文管會等981家部門的古籍款目6萬餘條,收書13萬部。2002年5月,由文化部和財政部主持、國家圖書館承辦的“中華再造善本工程”,採用仿真影印技術,分兩期再造唐宋至明清時期的古籍善本1300余種,使之化身千萬,分藏於全國各地。自2007年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以來,經文化部擬定,報國務院批準,我國先後公布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12274部),日前第六批的評審工作也已近完成。2010年,文化部又啟動了海外古籍回歸工程,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海外中文古籍的尋訪、登記工作,並以回購、數字化等形式促使古籍善本回歸祖國的懷抱。

當前,我國的文化建設正處於大好的發展時期。文化的實質即“人文化”,是人類的價值觀念經由符號介質在傳播中得以實現的過程。對於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而言,古籍善本很好地充當了這一“符號介質”。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象徵性的符號介質之一,它既有實在的物質形態,又有抽象的思想內容,還有無形的版本工藝。通過對古籍善本的征集、保存、修複、編目、影印及數字化,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念也藉此突破時空的限制在全社會擴散開來,這就是古籍善本在當代中國傳播的文化意義。

首先,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借由古籍善本的傳播得以傳承。中華古籍作為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自身發展的歷史,也記錄了本民族創造的文明成果,舉凡政治、經濟、軍事、哲學、文學、藝術、倫理、醫藥、建築、科技、禮儀、典製,無所不包。而善本之“善”,首在內容之善。現存古籍善本是無數歷代典籍披沙揀金的結果,經歷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淘汰過程,是中華民族思想與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世界文明優秀成果的組成部分。屠呦呦受東晉葛洪《肘備份急方》的啟發,採用低溫萃取法成功提取青蒿素,從而獲得舉世公認的諾貝爾獎,就是明證。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民族個性與民族品格,如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仁義禮智信、愛國主義、民本主義、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為公、知行合一等精神理念,也在一代代中國人對古籍善本的傳讀中得到繼承,並與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發展。

其次,正本清源、求真務實的治學精神經由古籍善本的傳播得以弘揚。古籍善本是對大量同書異本進行品鑒和校勘的結果。中國古代無論是在官方還是民間,對前代典籍都有“廣勘異本,則善而從”的學術傳統。官方如劉向等人對西漢政府藏書的系統整理、歷代秘書監對國家藏書的校勘、歷代石經的刊刻等,都是通過官定正本的形式,向天下讀書人頒布內容權威的版本。私家校勘則由孔子的七世祖正考父創始,其風綿延至今兩千八百餘年而不絕,期間湧現的校勘家無以計數,其校書理念是“校書猶掃落葉,隨掃隨有”,因而永不止息。這種歷代因襲的校勘行為,表面看是力圖恢復古籍文本的舊貌,但背後透露的卻是對事物本原的無止境的探究精神。今天的學者在得益於前人校勘成果的同時,也在經受這種治學精神的熏陶和養育。

再者,全民愛書、藏書、讀書的社會氛圍的培育有賴於古籍善本的傳播。古籍善本除去其承載的思想內容不說,單是帶給人們的視覺體驗就美不勝收。就版本類型來講,有寫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等;就版本工藝來講,有套印、插圖、餖版、拱花等;就裝幀形式來講,有卷軸裝、龍鱗裝、經折裝、梵夾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無論是字體秀麗、紙張光潔、墨色青純的宋版書,還是筆跡遒潤、黃紙黑口的元版書;不論是雕鏤精美、校讎精審的明代徽版書,抑或紙潔如玉、墨凝如漆的清代精刻本,都是絢麗多姿的古代版本文化遺產的“活化石”。隨著《公共圖書館法》的頒布實施,閱讀推廣在全國各地開展得如火如荼,而古籍善本以其獨有的文化藝術魅力,對於培育全民愛書、藏書、讀書的社會氛圍,作用無可替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