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和孩子制定的規矩總是執行不下去?

很多父母會為孩子制定一些規則,規範孩子的行為,希望孩子在行為上形成好習慣,在做人上形成好品德。那麽怎麽定?定多少條才算夠?執行起來要注意些什麽?

一位7歲男孩的媽媽找到我,興衝衝地給我看她給孩子定的規則,A4的紙寫滿了3篇,上面有幾點起床幾點睡覺之類的日常生活規則,還有幾點開始念書的學習規則,還有玩電子遊戲的規則。

“我還沒跟他定完呢,後面還有,我隻不過先拿給你看看,給參謀參謀。”

“你給他定了這麽多,孩子記得住嗎?”我問。

“我就怕他記不住,準備貼到牆上。”

我問:“是你自己定的規則,還是和孩子一起定的?”

“他哪裡想得到這麽全面,我定好了是要向他宣布的。”

看得出來,這位媽媽很負責任,很認真,很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方法有些不對頭了。我明確地告訴她:“你單方面給孩子定規則,沒有尊重孩子。另外,你一下子給孩子定這麽多規則,孩子很難消化,效果應該與你的期望值不一樣。”

那麽家長如何做呢?

定規則時讓孩子當主角

第一、大人跟孩子定規則時,要遵循很重要的一條——尊重。

建議家長邀請孩子一起開會討論。告訴孩子:為什麽要開會,開會不是針對孩子行為的批鬥會,而是大家各自發表觀點,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場所,爸爸媽媽充當的是幫助的角色,主角是孩子。孩子在受到尊重和情緒放鬆的前提下,往往能提出很有建設性的意見,家長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我家過去有個規則,兩個娃疊好被子後才能去吃早點。最近我家大娃早上有訓練,他5點多鍾就要起床,如果他疊被子就會吵到正在熟睡中的二娃(兩個娃睡一個房間),訓練結束後到家只有5-10分鐘的時間,還要換校服、洗漱,如果再疊被子,那幾乎就沒有時間吃早點了。

另外一個規則是,兩個娃早餐後一個擦桌子一個掃地,誰乾完誰就出發去上學,乾活晚的孩子就承擔上學遲到的風險。過去的家距離學校很近,娃們可以步行上學;現在的家相較過去有些遠,要開車送,也就意味著一個孩子乾活晚的話,自己走路上學就不可行了。

為此,我們開了家庭會議討論這個事情。大娃的建議是放學回來後疊被子,二娃建議在那個時間段裡乾活,大娃認為課後兩個孩子有不同的事情去做,與乾活衝突,建議把早上乾的活改到晚餐後,我們采納了他們的建議。事後證明,娃們能踐行自己的提議

集中火力,逐一攻破問題

第二、制定規則不能八面同時開戰,要集中火力個個擊破。有時家長心急,恨不得在短時間內孩子在所有方面都形成好習慣,這往往欲速則不達。

一是,孩子面對繁雜的規則,很難一下子都記住,有時會無所適從,制定規則之前還知道怎麽做,制定規則之後孩子反而不知道該怎麽做了。

二是,孩子看到自己平時“好好的”,怎麽一開會就變成了問題孩子,這也要調整,那也要調整,全是不足,如果在改正的過程中再受到爸媽的訓斥,自己又沒有一下子全面提高,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打擊,這與父母制定規則的初衷可就大相徑庭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自己想清楚,孩子的哪一個行為問題是最優先要解決的,那就可以針對這一個問題來制定規則,當孩子在這一點上形成好習慣了,已經做到了,家長再針對下一個問題來制定規則,育人需要時間和耐心。

例如,文中提到的那個媽媽,她現在最著急解決的是孩子校服、書包亂放的問題。早晨時間很趕,她擔心孩子上學遲到,所以早晨她幫孩子找,幫孩子把需要帶的東西放進書包,她一邊乾一邊氣哼哼地數落孩子,她告訴我:“每天早上都是這一出,我都氣死了!”“我都煩透了!”

我向她提供了兩個方法,建議她跟孩子商量一下:

1、置冠服有定位,《弟子規》裡的這一條很有道理,孩子放置校服和書包應該有固定的位置,可以讓孩子出主意選個位置。這一點做到了才有下一項,也就是說書包、校服放好了才可以吃東西、學習、玩等等。

2、畫一個表格,事情不要多,一到兩個足已。像這個例子,可以做只有兩項內容的表格:“放到固定位置和提前整理書包”,除了把衣服和書包放到固定位置之外,晚上睡覺前讓孩子把應該放進書包裡的東西放好,自己檢查自己畫勾,家長切記不要自己去做這個事情,把責任和權力教給孩子,讓孩子管理自己,家長可以適當地提醒:畫好勾了嗎等等。等孩子在這一點上形成習慣了,再變換其他內容。

事後,這位媽媽告訴我,她跟孩子商量了一下,他孩子選擇了第二種方法,情況好轉了許多,但時不時需要提醒。我告訴她,提醒只是個過渡,慢慢地,家長就不需要提醒了。

制定明確詳細的規則

第三、家長和孩子制定規則時,要跟上相應的措施。做到了會怎樣,沒做到會怎樣,要明確而詳細,沒有這一條,規則也是形同虛設。

現在的孩子們都喜歡玩遊戲,有的孩子玩遊戲上癮,一方要長時間地玩,一方要控制,家長和孩子因為這個事情經常鬧出家庭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制定和執行規則上出現了問題。

我和娃們開會討論過相應的措施,最後達成一致的方案是: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完成後可以用螢幕時間(這一點各家可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螢幕時長和應該做的事情的具體內容),如果沒有完成就去玩了,螢幕時間一次減掉10分鐘;如果過時了,下次螢幕時間取消掉。

我家倆娃曾經試探過這個規則,我和我太太堅定地執行,他們有過體驗了,就知道要好好管理自己了。現在他們在玩遊戲之前養成了設定時器的習慣,自控能力鍛煉出來了。

規則制定了這麽多,孩子能遵守真是不容易,家長往往認為孩子做到是應該的,而忽略了鼓勵。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在孩子改正自己行為的過程中,在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中,如果孩子付出努力了,如果孩子取得點滴的進步了,家長要記得及時鼓勵孩子。

作者與授權

作者父愛本色,現定居紐西蘭,多年研究兒童心理學,是紐西蘭當地機構認證的親子教育引導員,以中西結合的角度注重孩子的積極,樂觀的教育。我是一個愛孩子的父親,希望和父母們一起用正確的方法愛孩子;我們已獲其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