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痔瘡疼,痔瘡出血,一味葯化解20年病痛!今天分享出來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引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華臨床中藥學》、《中醫外科學》、《外科正宗》

論岐黃之道, 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我這篇文說,給你談談怎麼化解痔瘡。

應對痔瘡,我在跟師學習的時候,見過老師用的一個小方法,效果很好。這就是妙用黃連和豬小腸。

我記得當時的患者,是一個60多歲的男性,體態微胖,來的時候彎個腰,走路十分小心。原來,他從40歲開始,就有嚴重的痔瘡了,有的時候脫出,有的時候出血。20年的時間裡,他嘗試過多種治療方法,效果時好時壞,甚至也做過手術。但是在最近的六個月,痔瘡疼痛、出血的癥狀開始加重,無奈之下尋求中醫治療。

當時看了一下舌象,是舌紅苔黃。

我的老師隻用一個特別簡單的辦法。我記了下來、這就是用黃連8克,豬小腸150克,水煎服。如果出血比較嚴重,加地榆10克。如果不嚴重了,就不加地榆。具體做法,就是把豬小腸給切成好幾段,然後把豬小腸和黃連、地榆等一起燉,燉到小腸爛熟了,每日服用一劑就可以了。

患者服用僅僅1劑,出血情況消失,疼痛大大緩解,於是停葯,隨訪未曾複發。

這個小方法,我記下來。從那以後,每當遇到此類適合的患者,我就應用一下,可以說效果不錯,至少能大大緩解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再後來 ,我在一本醫學類專業期刊上,看到了關於這個方法的應用體會文章,這才注意到,此法其實脫胎於《外科正宗》裡面的臟連丸。臟連丸,就是豬大腸配黃連。只不過,這裡把異味大的豬大腸,換成了豬小腸。

看起來,此法的使用是普遍的。

對於痔瘡,中醫分型有很多種。我體會,黃連配豬小腸的做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的患者。這類患者什麼表現啊?舌象上看,就是舌紅苔黃膩。您可以看看,凡是痔瘡嚴重,平時愛喝酒,愛吃肉,飯局不斷的人,往往舌紅苔黃膩。紅,代表有熱。黃膩,代表有濕。另外,這些患者因為痔瘡而流出的血,是鮮紅的,絕不是淡紅的,量很多,同時灼熱感比較明顯。應該說,很多青壯年的痔瘡,都屬於這個類型。患者屬於「濕熱交蒸肢體」。

這個時候,用黃連配豬小腸是比較好的。

黃連這個葯,咱們中國人都怕它,說它苦。其實,比黃連還苦的葯有都是。中醫裡面的清熱葯,你品嚐下,一般都苦。黃連性味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入心經、肝經、胃經和大腸經,對於清利大腸濕熱是比較好的。而濕熱下注所致的痔瘡,本質上就是濕熱之邪下注肛門。故而可以用它來治療。豬小腸,以臟補臟,滋陰潤燥。地榆善於止血。

不過,這辦法不適合常用,中病即止。脾胃虛弱、中焦虛寒的人不要用。因為黃連畢竟苦寒敗胃。用得太多,患者連食慾都沒了。其次,燥濕的藥材,一定會傷陰,所以陰虛火旺、津液虧虛不足的人不要用。

另外,我們可以簡單地應用穴位。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痔瘡,我建議你刺激天樞穴、合谷穴和上巨虛血。天樞穴乃是大腸募穴,通調大腸氣機。《針灸心悟》裡面就說,「大腸有熱天樞平」。合谷穴,乃是大腸經原穴,為大腸原氣匯聚之所,能清胃調腸,能疏風解表,善於清熱、疏通經絡。上巨虛穴,乃是大腸的下合穴,對於大腸濕熱、熱結大腸、脾胃不和、胃腸積滯所致的許多腸道疾病,有治療意義。三者配合,效果值得期待。

好了。文說到這裡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文君然個人微信公眾號sywmz2014開放,歡迎您參與討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