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Mate 20系列:能打敗華為的,或許只有它自己

一款具備真正意義上“機皇”氣質的手機應該是怎樣的?我認為其至少應該滿足“一超多強”的要求。

所謂多強,是指其在多個品牌、配置、體驗層面都達到頂級,沒有短板。而一超,則指的其應當是具備一項或幾項能夠拉開體驗差距,為全行業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技術發展和探索提供一定指導意義的黑科技。從關係上講,前者是必要條件,後者是充分條件。

上半年發布的P20 Pro擁有一騎絕塵的手機成像實力

從這個標準來看,上半年發布的P20系列無疑一款是具備機皇氣質的旗艦。徠卡三攝、超級夜景以及後續搭載的GPU Turbo技術都是其在體驗層面的殺手鐧。尤其是其屠榜DxO的相機實力,至今依然傲視群雄。而就如運動場上的競技一樣,第一永遠都是用來超越的。如何在優勢項目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同時在體驗層面做出更多突破就是接下來應當考慮的問題。

“守擂”與“攻擂”的雙重重任,自然就落到了下半年的旗艦——Mate 20系列的肩上。

自誕生之日起,Mate系列就肩負著在高端市場和三星、蘋果等國際品牌旗艦一較高下,提升“HUAWEI”品牌溢價能力的使命。考慮到四年前消費市場現實需求,華為當時給Mate系列注入了沉穩、商務的品牌形象,通過突出大屏、大電池以及偏陽剛設計等功能賣點尋求市場突破。精準的市場策略讓Mate系列通過四代產品牢牢站穩了4000-6000元價位的高端市場,成為華為產品序列中絕對的頭號主力。

“Porsche Design”系列的大獲成功,分擔了Mate系列一部分提升品牌溢價能力的任務

到了2018年,手機行業的市場環境再次發生了改變。首先,全面屏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屏”不再是能夠營造足夠差異化的賣點;其次,全行業手機平均價位再次躍進,尤其是高端產品線的售價已經逼近甚至是超過萬元;其三,就華為自身而言,“Porsche Design”系列的大獲成功,分擔了Mate系列一部分提升品牌溢價能力的任務。

如此一來,全新的Mate系列需要做的是進一步拓寬產品的閱聽人面。換句話說,無論是華為還是整個消費市場,需要是一款能夠滿足更多消費群體和細分市場需求的旗艦。所以我們看到,華為這次帶來了擁有截然不同氣質的三款Mate系列產品。

設計

給人的主觀印象就是,Mate 20和Mate 20 Pro完全可以看作是兩款不同系列的產品。最引人矚目同時又具備符號意義的設計莫過於其後背上獨特的“浴霸”設計。它實際上就是設計師對機身三攝和閃光燈分布上的重新排列而成。所帶來的好處就是重新賦予了機身對稱美學,讓整個機身重新有一種觀感上的平衡感。難的地方就在於,要在機身正中央安放這套體積龐大的“矩陣多焦影像系統”,對手機內部的工程結構設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相關的元器件可能要因此重新設計,排列,堆疊,這無疑是一項大工程。

相對而言,Mate 20在設計上應當更加符合你對於Mate系列產品線的認知。方正的機身、平直的線條,讓它擁有更加陽剛硬朗的商務氣質。如果你和前代Mate 10系列對比來看,可以發現這種簡潔的機身線條處理算是Mate系列的標誌性設計語言了。即便兩代產品在機身材質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設計上的特點依然得到了傳承。而兩款手機在螢幕顯示尺寸沒有拉開絕對差距的情況下,螢幕比例的不同的Mate 20機身更加寬大,我相信這也是設計師經過考慮之後的刻意為之。

至於Mate 20 Pro完全就是一套推倒重來的設計了。螢幕比例的變化讓它的機身更加修長,同時在機身四角、背部使用了曲率更大的線條處理,加之曲面屏的運用,讓整個手機擁多了一些柔和、晶瑩的味道。有意思的是機身部分,它和當前市面上所有的手機都不太一樣。

在維持了玻璃材質光澤感的前提下,Mate 20 Pro通過特殊的蝕刻工藝在玻璃機身的表面加入了一層類似羽毛的紋理。這種紋理摸上去非常細微,沒有很多人擔心的那種“銼刀”般的手感,但卻能夠很好地避免指紋的沾染以及機身的滑落。最關鍵的是,這種紋理給了手機更具層次、更立體的觀感,機身的質感得到突出。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紋理在亮黑版上是沒有配備的。

在P20系列的極光色獲得廣泛好評之後,華為繼續在機身配色上下工夫。此次不僅在Mate 20系列上全系標配了極光、櫻粉金等新配色,還帶來了一款別具一格配色——翡冷翠。這個源自著名詩人徐志摩詩歌中的名字賦予了Mate 20系列一些浪漫、藝術的氣質。翡冷翠並不如極光色那麽顯眼,但它隨著光線的折射帶給人一種或青或綠的光澤,配合原有的細膩紋理,整個機身有種如同翠鳥羽毛一般的既視感。而全系精致多彩的配色給原本就偏時尚設計的Mate 20 Pro有了完全不一樣的味道。特別是跟我們手上亮黑色的Mate20相比,Mate 20 Pro翡冷翠更加符合年輕群體的審美口味。

總之,如果之前你是“餓死,死外面,從這跳下去,也不會買商務範兒濃厚的Mate系列”的年輕人。那麽此次你見到Mate 20 Pro翡冷翠之後,也不禁會感歎:真香!

螢幕

作為兩款手機在外觀方面的另一個重要的區別點,不同形態和材質的螢幕成為了此次Mate20系列在設計層面最顯著的特徵。當然LCD和OLED共存,也是Mate系列慣有的做法。無論是Mate 20的珍珠屏,還是Mate20 Pro的瀏海屏,首先從屏佔比上看兩款手機都維持了非常高的水準。即便是採用了LCD面板的Mate 20,在“下巴”寬度的控制上也是非常優秀的,這應該是螢幕封裝工藝改良之後的結果。而“珍珠屏”作為當前主流的全面屏形態,用在Mate 20身上自然也是合情合理。

瀏海屏的存在,當然是為了3D結構光。目前3D結構光幾乎已經成為了區別“頂級旗艦”和“次旗艦”最重要的性能指標。作為進階版本,Mate 20 Pro基於3D結構光技術而來的3D人臉識別在體驗層面沒有問題,在識別的精準度和響應速度方面表現良好。極端暗光的情況下,也能做到精準快速識別。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官方似乎沒有公布其3D結構光在工作狀態下的投影點陣數量。不過從同樣基於該技術的3D Qmoji功能中可以看出,結構光模塊對於人臉細微表情的捕捉精準度有待加強,生成動畫畫面有比較明顯的粘滯感。據此推斷,Mate 20 Pro點陣數量應該是低於iPhone XS系列的。

基於3D結構光技術的Qmoji動畫,畫面還稍顯生硬

任性的是,在標配了3D結構光情況下,Mate 20 Pro此次還帶來了螢幕指紋。但螢幕指紋並不是標配的,只有在Mate 20 Pro UD版上才有(6GB版本沒有配備)。就手上這台配備螢幕指紋的Mate 20 Pro而言,儘管螢幕指紋的體驗也足夠良好。但就高頻次的解鎖而言,3D人臉識別無疑更加便利,也很容易產生依賴感,螢幕指紋反倒是顯得有些多餘了。

即便是不用放大,也能看出兩款手機在顯示效果上的差別

螢幕素質方面,LCD面板的Mate 20這次採用了RGB-RGW 排列,分辨率為2244*1080;OLED的Mate 20 Pro 採用了Pentile排列,分辨率達到了3120*1440的2K+水準。對比Mate 20和Mate 20 Pro的實際螢幕觀感後可以發現,Mate 20這塊LCD螢幕在顯示精度上是明顯不如Mate 20 Pro的。特別是在顯示一些文字的時候,Mate 20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鋸齒感。

這是為什麽?

RGBW的像素排列方式和普通的RGB有所差異

Mate20這塊LCD螢幕標稱PPI為381,按理說是夠用了的。但問題是這次華為在這塊螢幕上採用了RBGW排列方式,在這種排列方式下,每2個像素裡面的就有一個B像素換成了W像素。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利用W像素更好的透光性,來達到提升螢幕亮度,降低功耗的目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Mate20搭載的這塊LCD螢幕,其最高亮度達到了驚人的820nit。

而RGBW排列相較於傳統RGB排列方式,其由於有效像素的缺失必然會導致實際的像素密度要打一些折扣。而這一次,Mate 20在螢幕顯示面積達到6.5英寸的情況下,採用了一塊1080P級別的LCD螢幕,自然在顯示的細膩程度上就不如雖然是OLED螢幕,但卻採用了pentile排列,分辨率達到2K+級別的Mate 20 Pro了。

性能

Mate系列旗艦首發搭載最新的麒麟旗艦處理器已經是慣例,此次Mate 20系列也不例外(嚴格意義上講,榮耀Magic 2算是“宣布首發”麒麟980)。麒麟980的性能和功耗表現是很多人關心的重點。

麒麟980有兩個“首次”:全球首款7nm製程工藝手機芯片、Cortex-A76和Mali-G76的首次商用。更先進,更高工藝密度的7nm製程工藝讓麒麟980不僅集成了更多的晶體管數量,而且還帶來了堪稱恐怖的整體能耗比的提升(CPU和GPU能效分別比麒麟970提高了58%和誇張的178%)。而全新的A76架構和Mali-G76,讓麒麟980的CPU、GPU性能分別提升了78%和46%。

相較於傳統的性能指標,其實可以明顯看出華為此次更加注重功耗、AI性能和應用場景的優化。這次麒麟980搭載了雙核NPU,相比上代麒麟970,麒麟980的雙核NPU性能提升226%,能效比提升182%,這給麒麟980帶來了AI性能上的飛躍性提升。基於NPU方面的強悍性能,華為Mate 20此次引入了3D仿生成像功能,發布會上官方用了比較長的篇幅去介紹該功能。不過,目前華為還沒有推送相關的韌體。後續更新之後,我們會再為大家帶來實際的體驗。

而在應用場景方面,除了AI技術的廣泛運用,麒麟980還採用了“三檔能效架構”:2超大核(基於Cortex-A76開發)+2大核(基於Cortex-A76開發)+4小核(Cortex-A55)。相對於傳統大小核兩檔位設計,三檔能效架構在核心調用的靈活性和精確性方面更具優勢,能滿足不同負載下的使用場景,提升處理器的整體能耗比。

高負載狀態下的核心頻率

這樣一來,傳統的“跑分”對於衡量麒麟980性能表現的實際意義就並不大了。因為其關鍵的NPU性能、功耗比以及對遊戲表現有著非常重大意義的“GPU Turbo技術”並不能很好地反映到實際的跑分成績上。不過,為了便於大家參考,我們依然為大家測試了麒麟980(Mate20 Pro)的主流跑分成績:

安兔兔:298928

geekbench4:單核3353,多核9900

3DMark:OpenGL ES3.1-3496;Vulkan-4143

而至於具體的遊戲表現,面對《王者榮耀》和《刺激戰場》兩款標杆級手遊,HUAWEI Mate 20 Pro基本都能夠保證高畫質滿幀運行。對性能要求更高的後者,Mate 20 Pro的平均幀率也能穩定在在58幀以上,非常流暢。而即便是體驗更吃性能的《NBA2K18》時,HUAWEIMate 20 Pro也沒有任何問題。

總結下來就是,搭載了麒麟980處理器的Mate 20系列在絕對性能方面已經是當前的頂級水準。華為通過一系列的硬指標提升和深層級的功能優化,著重提升了手機對於複雜應用場景和主流遊戲的實際表現。特別是在遊戲方面,Mate 20系列的流暢度、穩定性、功耗方面非常出眾。

相機

拍照對於如今的華為手機來說,是其體驗層面能夠做到“一劍封喉”的應用。DxOMark這個將原本主觀的手機拍照水準用評分的方式直觀體現出來的榜單在過去的半年時間經歷了多次排名上的更迭,但無論怎樣改變,處在頂端的HUAWEI P20 Pro綜合109的得分依然如陰影一般籠罩在各家主力旗艦頭上。

我們都知道,要想在拍照上打敗HUAWEI P20 Pro的,或許只有華為自己了!

這次Mate 20 Pro 繼續沿用了 P20 Pro 上徠卡三攝的思路,分別是 4000 萬像素主攝影頭(IMX 600), 2000 萬像素廣角鏡頭以及 800 萬像素長焦鏡頭。此前HUAWEI P20 Pro上的那顆2000萬像素黑白鏡頭被Mate 20系列新的16mm超廣角鏡頭所取代。Mate 20 系列的規格要稍低些,主鏡頭為1200萬像素的IMX 380,16mm 超廣角的像素也低了 400 萬。

至此,HUAWEI Mate全系搭載了“超廣角+廣角+長焦”的鏡頭焦段組合,這可以看作是華為對手機成像領域的新思考。官方宣稱Mate 20 Pro支持10x變焦,擁有了16mm~270mm的變焦範圍。不過你大可不必當真,Mate 20 Pro最高3倍光學變焦的事實決定了其只有在16mm到80mm焦段是光學變焦,135mm焦段靠混合(光學+數位)變焦實現,再到後面的270mm焦段就是純粹的數位變焦了,由此帶來的畫質損失不可避免。實際上,從我們拍攝的樣張中就可以看到,在光線不理想的情況下,即便是3x光學變焦最終的成像畫質也會有一些折扣。

3x光學變焦受限於長焦分辨率,也會存在畫質損失

超廣角能夠實現更具視覺震撼力的畫面

但拋開畫質而言,更多焦段的覆蓋的確極大增強了手機的可玩性。不僅手機上“打鳥”成為了可能,還能夠在利用長焦的優勢進行更靈活的構圖創作。而16mm超廣角的出現,對於手機而言則是具有高度實用性的功能。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在於能夠讓你的手機能裝進更多你想要拍的景物,而且還能夠憑借超廣角獨特的視角,來呈現更具震撼力的風光、建築等題材。

HUAWEI Mate20 Pro能夠實現2.5cm左右的超微距拍攝

同樣具備高度實用性的,還有憑借超廣角鏡頭所帶來的超微距模式。在該模式下,HUAWEI Mate20 Pro能夠實現2.5cm左右的超微距拍攝。你可以使用HUAWEI Mate20 Pro來拍攝更細致的樹葉紋理,更生動的昆蟲,更清晰的花蕊……這是之前所有手機都難以呈現的視覺觀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超微距模式下,HUAWEI Mate 20系列的白平衡控制還需加強,在實際的體驗中白平衡漂移的幾率並不小。總的來看,從微觀到巨集觀層面的拍攝體驗,是HUAWEI Mate 20系列相機最大的優勢所在。

很多人會問:取消了2000萬像素的黑白鏡頭之後,HUAWEI Mate 20 Pro的整體解析力會不會下降?

可以從樣張中看出,HUAWEI Mate20 Pro這顆4000萬像素的主攝在細節表現方面依然出眾。拿樣張中來說,遠處樹葉的輪廓,即便是在如此遠的距離上依然清晰銳利,甚至依稀還能看到梳理的紋理。要知道,當天的光照條件其實並不理想。很多手機在面對同樣的場景時,樹葉往往會糊成一團,塗抹嚴重。而HUAWEI Mate 20 Pro這顆主攝的高像素和後期算法在此時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

Mate20(上)和Mate 20 Pro(下)夜間成像對比

和之前的P20 Pro一樣,夜間才是HUAWEI Mate 20系列真正能拉開差距的主戰場。擁有大光圈、大底優勢的HUAWEI Mate 20 Pro在暗光成像相較於Mate 20擁有明顯的優勢,畫面亮度細節表現層面都明顯要好上一大截。而實際上,Mate 20的夜間成像能力並不弱,特別是在其畫質增強算法的幫助下,面對一些極限場景時擁有非常優秀的畫質表現。隻不過在更強悍的Mate 20 Pro面前,Mate 20不免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愴感。

實際上,HUAWEI Mate20的夜間成像能力並不弱

既然如此,我們就重點來看看獨孤求敗的Mate 20 Pro。

超級夜景樣張效果對比

Mate 20 Pro樣張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畫面整體亮度的提升,從而帶來更多的畫面細節和層次。不過,這種亮度的提升並非是借助高ISO值來實現,而是依靠鏡頭模組和CMOS的硬體實力而來。與此同時,華為專門為暗光場景開發的超級夜景模式算是一個“BUG級別”的存在。Mate 20 Pro 會根據具體場景設定一個曝光時間,並通過多張合成以及機器算法,在保證高光部分不過曝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升暗部細節。

超級夜景在提升畫面亮度的同時還能對畫面純淨度進行優化

難得的是,超級夜景在提升畫面亮度和細節的前提下,還通過算法優化了畫面噪點。樣張中可以明顯看出,普通模式下書架表面有明顯的噪點。但在開啟超級夜景之後,整個畫面的純淨度明顯好了不少。

使用下來,基本上可以立flag了:HUAWEI Mate 20 Pro會接替P20 Pro成為新的DxO冠軍。

華為此次在Mate 20系列的相機中加入AI色彩功能

快充

華為這次給Mate 20系列全系標配了快充。其中Mate 20採用的是4.5V/5A的低電壓高電流快充方案,其兼容5V/4.5A和5V/2A的標準製式。至於Mate 20 Pro則配備了10V/4A,最高能實現40W充電功率的新型快充方案。

該方案應該是基於目前最新的電荷泵(chargepump)技術。

電荷泵也稱為開關電容式電壓變換器,是利用電容器儲能的器件,它能使電壓成倍升高或降低,優點是轉換效率極高。工作模式下,電源適配器向手機輸出較高的電壓,由電荷泵高效地轉換成可以給手機電池直充的低壓,然後以較高的電流進行快速充電。如此一來,因為高壓、高電流所帶來的安全性和發熱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華為40W的適配器體積並不算大,擁有很好的便攜性

實測下來,Mate 20搭載的最高功率22.5 瓦的 SuperCharge 快充,能夠在半個小時的時間為手機充滿50%左右的電量,完全充滿手機需要1.5小時左右的時間;而最高功率40W的Mate 20 Pro能夠在0.5小時的時間內,為Mate 20 Pro這塊4200mAh電池充到72%的電量,完全充滿也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這樣的快充成績,在目前的手機快充方案中算是頂級水準了。

需要注意的是,HUAWEI Mate 20 Pro此次還引入了最高15W的無線充電模塊。最有意思的是,HUAWEI Mate 20 Pro還加入了反向無線快充功能。也就是說,開啟該功能之後,你可以使用Mate 20 Pro為其他支持無線充電的手機供電。在快充方案和大電池的加持下,該功能具備一定的實用意義。另外,個人認為該功能在某些特殊場景下還具備一定的社交屬性。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此次的Mate 20系列,那就是:改變。

這裡既是指Mate系列市場定位的改變,也是說華為產品思路的改變。在繼承了Mate系列原有大屏、大電池品牌基因的前提下,華為有意識的將Mate系列身上濃重的商務氣息剝離。通過一系列工藝、ID設計、功能配置層面的手段,將Mate 20系列進行更細分化的整合以滿足更多消費群體的差異化需求。

具體來說:Mate 20作為Mate系列“入門級”產品,在一些功能配置層面有所取捨,但又不乏亮點。比如其搭載的低配版三攝方案性能不俗,這體現出華為對於三攝方案的打磨已經更加成熟,不排除後續有將這套影像方案下放給更多中端機型的可能。

Mate 20 Pro則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旗艦,它是華為手機目前在設計、工藝、製造、技術層面的集大成之作。華為將當前一流的旗艦配置毫無保留的放在Mate 20 Pro身上以突出其“Pro”的地位。諸如3D結構光+螢幕指紋這種“溢出”性配置方案,甚至讓人覺它有堆料之嫌。實力強勁的Mate 20 Pro能夠在各個維度與當前一流的旗艦展開對決,堪稱安卓陣營的新晉“機皇”。

至於另一款Mate 20 X則可以看做是Mate系列市場定位轉變的集中體現。它更強調大屏和遊戲性能,閱聽人群體更加垂直,還配備了Mate 20 Pro同款的影像系統。這是一款非常有看點的機器,後續我們有機會再為大家深入解讀。而更高階的保時捷版,則將繼續承擔提升華為品牌溢價能力和形象的使命。

變則通,通則達,達者成也。無論是從10天前那場聲勢浩大的海外發布會,還是剛剛結束的國內發布會,亦或是Mate20系列產品本身而言,華為展現出來的是一個具有足夠自信心和技術研發實力的國際大牌形象。經過多年技術積累的華為在Mate 20身上加入了更多自己對於產品定位和用戶需求的理解,盡可能地在用戶看得見的地方發力。麒麟980、超級夜景等核心科技就是這是華為多年厚積薄發,臥薪嘗膽之後結果。僅此一項,華為就值得一眾同行尊敬和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