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胎家庭注意了:擔心二胎寶寶搶走父母的愛,這家庭矛盾該怎麼辦

前兩天跟一個8歲的小女孩樂樂聊天,聊著聊著她說,「我覺得我媽媽不愛我了」,說著她撇了撇嘴。

樂樂有一個3歲的妹妹,平時看她倆相處,經常是樂樂在照顧妹妹,樂樂的父母也是非常愛她的,在外人看來,是一個很和諧的二胎家庭,父母愛姐姐,姐姐護著妹妹。所以樂樂說出這句話時,我很驚訝。

我問她,「為什麼你覺得你媽媽不愛你啊?」她又不說話,歪歪頭說,「要不你來當我媽媽好不好?」我哭笑不得。

我說,「那你現在要和我回家嗎?」

樂樂又馬上搖頭,「我才不要!」說著就跑走了。

其實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姐姐妹妹十分和諧,但是樂樂心理有落差是一定的,本來獨享父母的寵愛,可現在父母要花精力照顧年幼的妹妹,妹妹一哭一鬧,媽媽的注意馬上就轉移了。

如果是覺得樂樂年齡小才有這種想法,不,年齡大也會有這種想法,我見過許多孩子,父母在他們十六七歲時生了二胎,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與二胎和諧相處,嫌棄他們哭鬧、關起門不跟父母交流,說兩句就吵,與父母的關係急劇緊張。其實他們內心上是認為「父母被搶走了」,而父母卻認為「這麼大了應該懂事了,跟小孩爭什麼」。

所以,一旦家庭成員結構發生改變,大孩子被二胎影響或多或少都是有的,而且是無可避免的,父母能做的就是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

我自己也是兩個孩子,我最想跟大家分享兩點體會,或許能給正在困擾的你一點幫助。

首先,重視老大的心理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我很欣慰老大接受了弟弟的到來,也在我「你已經是個大孩子了,弟弟的玩具你不適合玩」「你是哥哥,不要那麼做了」的教育下,保持了表面的風平浪靜,殊不知,更大的浪在後面等著我,結果長時間的積壓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是老大變得越來越護食,既然弟弟的玩具不適合我玩,那我的東西他也不能碰,似乎看起來變成了一個「自私」的小孩兒。

二是他有想要的東西,卻從來不跟我們說,反而慫恿弟弟來向我們討要,或者也不準弟弟要,試圖在弟弟面前樹立哥哥的權威。

慶幸的是,我比較早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後來慢慢的我改變了策略,不再說「你是哥哥,讓著弟弟」之類的話,而是該是誰的就是誰的,我會說「你是弟弟,要讓著哥哥一點,哥哥怎麼會來招惹你呢?」,口頭上讓弟弟多謙讓哥哥,行動上每次拿東西時,都會讓弟弟拿雙份,別忘記拿哥哥的,讓哥哥全方位接收「弟弟也是愛你的」信息。

不要節省你會老大的誇獎,尤其是當他表現出有責任感,愛護老二的時候,你要把這種閃光點放大,健康良好的家庭氛圍應該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老大,老大愛老二,一家人才相親相愛。

其次,兩個孩子爭搶東西。

倆孩子年齡相差不大,爭搶東西那是常有的事情,幾乎每天都要給他們斷公道,比如,「弟弟為什麼能抱」「哥哥分的這個太多了」「弟弟為什麼能玩滑板車?」「哥哥為什麼不練寫字」等等數不清的狀況,哥哥覺得小的是個入侵者,小的也覺得哥哥以大欺小。

其實關於兩個孩子爭搶東西,勞倫斯·科恩《遊戲力》一書中給了很好的解釋,他說「手足相爭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競爭蓄杯的機會。」蓄杯可以理解成:孩子不斷需要父母的照顧和關注,就好像心中有一個杯子,不斷需要蓄水,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

最經常見的一種狀況,比如給老二買一個溜溜球,老大也要,可老大溜溜球有好幾個了,但他哭鬧著就是要,不買就搶著弟弟的玩,事實上老大要的不是溜溜球,他只是看到弟弟有,以為這是父母更愛弟弟,便不依不饒的想要爭搶一番,可老大要的是還是溜溜球嗎?不是,很有可能只是你的一句話,一個擁抱,一個安慰。就算你買了一個溜溜球給老大,等他看老二不玩的時候,他隨後也把它拋開了。

所以不要企圖做到所有事都要保證絕對的公平,而是學會找到背後的原因,關注兩個孩子不同的特點和需求。

當然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試一試,就是你把這個東西收走,跟兩個小孩說「現在這個東西歸我玩了」之類的話,如果他們真是對這個東西有興趣,你會發現剛才還在爭鬥的兩個人,不一會兒就會形成聯盟一致對外了。

如果老大和老二發生矛盾,在事實不清楚的時候,我的建議是適當護大不護小,因為對享受過獨享父母的老大來說,老二的到來對他情感上的衝擊是很大的,此時若家人袒護小的,強迫他去道歉、去讓步,往往不利於老大的成長和手足之情的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