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化騰:騰訊二十年來我一直如履薄冰

5000字長文採訪馬化騰,回應股價回調、遊戲版號、投資與夢想等。

新京報經濟新聞部一如既往推出年度巨獻《看2019.新聲》,邀請國內頂尖級經濟學家、企業家和官員,共話民營企業,問道中國經濟。

作者 | 白金蕾 金彧

編輯 | 徐超 楊礪

為慶祝二十周年建設的騰訊濱海總部十分高大,外形酷似巨大的互聯網的“互”字,二十周年之際,騰訊也在轉舵。今年九月,騰訊召開中期會議,決定進行戰略更新,由消費互聯網向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並重轉型,並為此進行了第三次架構調整。

在此前的九個月(1月至9月),受巨集觀經濟環境、遊戲版號限制、二季報不達預期等多方因素影響,香港“股王”騰訊的價格從年初高位的每股475.72港元,至構架調整前的(9月28日)每股305.20港元。

無論是出於對外部的回應,還是內部治理的需要,以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為首的騰訊總辦主導了上述戰略更新和架構調整,亦如他們在“3Q大戰”之後、移動互聯網到來時做的一樣,只是這次,這艘互聯網大船需要駛出熟悉的C端用戶海洋,駛向略顯陌生的B端客戶群體,而這或許決定著騰訊未來二十年的走向。

馬化騰是這場“大船掉頭”的掌舵人,也是這家超兆元市值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幾個月以來,他將原有的三個事業群——移動互聯網事業群(下稱:MIG)、網絡媒體事業群(下稱:OMG)及社交網絡事業群(下稱:SNG)打散重組,裝入新組成的平台與內容事業群(下稱:PCG)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下稱:CSIG),並成立廣告行銷服務線(AMS),和技術委員會。

這位產品經理出身的首席執行官,還用兩天參加五場世界互聯網大會論壇的勤奮,為騰訊的新戰略奔走鼓呼,同時一改過去的態度,以“數據打通給外界用,後果是災難性的”直面質疑。

第五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新京報獨家文字專訪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聽他講述戰略更新和構架調整的目的,暢談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型思考,以及對投資、夢想、遊戲等問題的回答。

談經濟環境:沉下心學會打“逆風球”

新京報:今年年初至今,以騰訊、阿里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公司,股價出現了一波回調,你如何看待中國科技公司的股價下跌問題?你覺得影響中國科技公司股價的有哪些外部環境因素,以及行業內部因素?

馬化騰:股價有漲跌,市場有起伏。我們相信,在公司架構調整和戰略更新之後,我們沉下心來努力創新,能夠贏得更美好的未來。這也在過去二十年騰訊的發展歷史中得到了證明。

新京報:今年以來,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的經濟形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覺得這會對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產生怎樣的影響?甚至會對世界互聯網公司的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馬化騰:首先,我們需要沉下心來,學會打“逆風球”。要穩住陣腳,把手頭的每一個球打好,更要堅定信心,緊緊抓住轉型更新的發展軌道。

第二,在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推動下,我們正在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變革。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數字化進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這需要我們發揚“數字工匠精神”,從外到內打磨每一個細節的改進,同時幫助更多的人跨過數字鴻溝,帶動弱勢群體、老少邊窮分享數字紅利。

第三,我們如何讓科學家真正得到應有的尊重?如何為科研人才營造一個安心做研究的工作環境?如何很好地打通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這些是我最近思考比較多的問題。

2018年11月7日上午,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開幕式上演講。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新京報:面對目前科技企業相對融資不易的環境,你有什麽建議?

馬化騰:受多重因素影響,資本市場和投資市場比以往更冷靜,但這不意味著沒有融資機會,相反,優秀的企業依然會受青睞。對創業公司來說,最重要的工作是打磨“內功”,也就是做好產品和服務體驗。在創業浪潮中,看到同一個痛點的人很多,最後跑贏跑輸,取決於你有沒有站在用戶角度把體驗做到最好,做到極致,通過產品與用戶的心靈對話,這非常關鍵。

新京報:最近遊戲行業受到國家版號政策、青少年遊戲管制新政策等影響增長受阻。遊戲業務佔騰訊的營收比例較大,你是如何看待中國遊戲產業的未來?以及騰訊遊戲的增長太空?

馬化騰:遊戲行業在過去幾年高速發展後,進入了一個調整階段,這讓整個行業更加注重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其實更有利於長遠可持續發展。

騰訊作為遊戲行業的領軍企業,這些年一直在不斷推動遊戲產業的健康發展。最近,我們剛剛再次更新了《王者榮耀》健康系統,率先接入警察權威數據平台,對用戶進行最嚴格的實名校驗。未來騰訊旗下其他遊戲,也將逐步接入警察權威數據平台,持續落實最嚴格的實名策略。

同時也在不斷探索遊戲的社會價值和公益價值,今年以來,我們陸續推出多款功能遊戲,通過這種方式來傳承傳統文化、鍛煉科學思維、普及科學知識,從而推動遊戲行業的轉型更新。

由於目前騰訊的雲服務、支付服務和社交廣告業務都有不錯的表現,遊戲業務在騰訊的收入佔比也在逐步下降,只有四成左右。騰訊作為科技加文化的互聯網企業,對遊戲的依賴也越來越小。

談戰略更新:更加重視科技驅動力

新京報:2017年,騰訊營收增速迅猛,股價屢創新高。2018年騰訊營收增速放緩,股價動蕩,但同時在雲計算、廣告等產業互聯網領域進行多元化布局。如果要給騰訊的2018年在歷史上標定一個位置的話,應該如何看待?

馬化騰:今年是騰訊成立20周年,也是面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

過去一年,我們在挑戰中其實找到了新機遇,比如我們第三次的組織架構調整就是看到了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更新的機會。我發現傳統行業的人特別喜歡聽到產業互聯網這個概念,覺得他們終於可以在互聯網領域成為主角了。現在各個行業開始轉型更新,開始進入產業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階段,這對騰訊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位置和機會。

我們將更加重視科技驅動力。過去,中國互聯網與科技行業的創新,往往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未來,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創新來自“技術突破尋求產品落地”。

我們有理由期待,數字時代能夠實現工業時代難以達到的技術水準,創造出更高品質、更為獨特的產品與服務。當然,騰訊並不是要到各行各業的跑道上去賽跑爭冠軍,而是要立足做好“助手”,幫助實體產業在各自的賽道上成長出更多的世界冠軍。

新京報: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相互融合的過程中,騰訊有哪些思考?做產業互聯網會選擇那些領域做突破口?

馬化騰: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融合過程中,騰訊最優先的是聚焦在一些我們能做而且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其他合作夥伴能實現的,也應該盡量用好他們的資源和力量,讓合作夥伴發力,我們提供支持。

我們希望在未來的合作中,騰訊的業務接口更加集中,合作規則更加清晰,資源能力更形成合力。騰訊將把數字化服務的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目標是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系統化、安全可控的商業解決方案(BaaS, 即Business as a Service)。這不單單能夠幫客戶節省成本、提高效率,而且還能夠幫助客戶在數字化轉型更新過程中,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增長點。

這次調整,我們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思考和醞釀。騰訊自2012年以來組建的七大事業群,目前已經重組為六大事業群。騰訊每隔六七年就可能進行一次大的組織架構調整,以順應外界變化帶來的戰略更新。

新京報:做產業互聯網會選擇那些領域做突破口?

馬化騰:目前我們已經在醫療、教育、交通、零售和製造業等領域進行初步嘗試。

新京報:騰訊過去雖然也做過移動夢網這樣的B端業務,但C端基因相對更強一點。目前,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騰訊要如何快速積累B端、G端的客戶,突破口在哪裡?在你看來,為C端B端G端客戶服務有哪些不同?

馬化騰: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這對大量的傳統企業來說,要盡快打通從生產製造到消費服務的價值鏈,實現從智慧零售到智能製造,消費到產業(C2B)的生態協同,這就不能僅僅滿足於一個完整的傳統產業鏈,更需要與互聯網公司進行跨界融合,觸達海量用戶,並實現硬體、軟體與服務三位一體的生態化能力。

我們非常願意成為各行各業的最好的“數字化助手”,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幫助傳統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更新。

新京報:目前的互聯網領域新風口層出不窮,你認為騰訊要如何保證不錯過新熱點?

馬化騰:沒有哪一家企業能跟上所有熱點,最重要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進入任何一個領域之前,我們會先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們是否擅長?如果不做,用戶會有什麽損失?如果做了,在這個新項目中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

騰訊接下來會在扎根消費互聯網的基礎上,擁抱產業互聯網。我們要繼續做好“消費端”的智慧連接,更要促成“供應端”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幫助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更新,盡快打通從生產製造到消費服務的價值鏈,實現從智慧零售到智能製造、從消費到產業(C2B)的生態協同。

與此同時,我們會加大對基礎科學和前沿科學的關注。過去中國互聯網很多創新停留在應用層面,下一步,我們要啃“難骨頭”,更注重“技術突破尋求產品落地”。目前,我們在人工智能、量子科學、機器人等相關領域都建立了實驗室,並且邀請國際頂尖的科學家加盟,並將在公司建立技術委員會。

談投資與生態:投資更多是戰略投資

新京報:近年來,騰訊不斷投資了共享單車、美團等,另一個巨頭阿里也在投資。外界不斷猜測在兩大巨頭在讓合作夥伴站隊。那麽,你如何看騰訊越來越壯大與互聯網的寡頭格局?

馬化騰:騰訊所處的互聯網及創新科技領域,是一個快速創新和變革的行業。微信通過生死時速的一個月拿到移動互聯站票,今天依舊擔心隨時被其他創新應用所顛覆,這個行業沒有哪一個暫時領先的企業能夠“高枕無憂”。在美國,蘋果、谷歌等科技公司高速成長的同時,也不斷有新的創新公司出現。

我曾經說過,騰訊只有“半條命”,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從2011年開始,騰訊推動開放,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建互聯網新生態,把搜索、電商等業務都砍掉,把大量的垂直領域交給合作夥伴來做。尤其在數字時代,騰訊將專注做好“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

騰訊的投資更多是戰略性投資,目的並非是控制投資對象,而是以一種“去中心化”賦能和生態協同方式進行,各個被投資的公司能夠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全球獨角獸企業中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估值約佔全球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的43%。這說明中國的創業生態非常豐富,創業公司在得到支持的情況下,可以快速實現創新、贏得市場。

2017年12月3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參加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新京報:外界對於騰訊的投資日漸壯大和創新等有爭議,你認為騰訊的夢想是什麽?

馬化騰:多年前,騰訊就提出自己的使命是“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我們沒有高調宣傳,但我們確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實踐。

如果進一步闡述的話,一是和時代、國家的利益更加方向一致;二是和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融合;三是要能和業界的合作夥伴共同發展。在這三個層次體現出騰訊作為互聯網平台企業的價值,才能讓我們成為受人尊敬的互聯網企業。

新京報:投資業務是不是騰訊夢想的一部分?

馬化騰:投資是騰訊業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投資回報,我們更看重生態協同。我們的各個業務都將形成合力,服務於提升人類生活品質這個根本目標。

談騰訊二十年:一直如履薄冰

新京報:早前有影片流出,你於2003年參加央視某節目時給當時最著名的企業家之一海爾董事長張瑞敏介紹QQ,他表示並不看好,你在節目中“尷尬又不失禮貌”地微笑。如今的QQ用戶鋼彈10億人。當面臨質疑,你堅持做QQ的動力是什麽?如何跨越新生事物的創新擴散障礙階段?

馬化騰: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挑戰,因為它與人們的舊習慣不一致。用戶的積極反饋,是我們堅持做QQ的最大動力。QQ1999年上線,7個月左右,用戶就達到了100萬,整個團隊不斷改善產品,也同時在做客戶服務的工作。當時我們不知道如何盈利,但我們相信,只要為用戶創造了價值,早晚會找到商業模式。

新京報:20周年司慶日當天,騰訊發起設立了“科學探索獎”。這對騰訊的意義是什麽,為什麽要設立這個獎項?

馬化騰: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的探索都深刻推動了人類的科技革命,被視為國家崛起的“發動機”。科學探索獎每年將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方面的九大領域,遴選出 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獲獎者將連續5年、每年獲得6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

過去,很多科學獎都是對已取得科技成果進行獎勵,而科學探索獎將要獎勵的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從事的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的未來可能。鼓勵探索,激勵未來,是科學探索獎主要的目標。

這個獎項的設立與騰訊的願景不謀而合。今年是騰訊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又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騰訊作為一家成長在改革開放最前沿地區的互聯網領軍企業,理應肩負起社會責任,為科技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新京報:你當年創辦騰訊的初心是什麽?回望當年,什麽對於你和騰訊產生了重要影響?

馬化騰:我們創辦騰訊,最樸素的願望是,做出好產品,為用戶解決難題。當時人們進行在線社交還是比較困難的,這也是QQ誕生的背景。在騰訊發展的過程中,遇到過許多挑戰,有時候甚至關係到生死存亡,所以我們從來沒有把成功當做理所當然,一直如履薄冰,希望為用戶帶來最好的體驗。

新京報:你對二十歲的騰訊和小夥伴們,有怎樣的期望?

馬化騰:過去,中國互聯網與科技行業的創新,往往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接下來,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創新來自“技術突破尋求產品落地”。目前,騰訊正在不斷引入各領域的優秀科學家,也希望通過加大基礎科學投入、建立公司技術委員會等措施,盡可能為科研工作者和技術人員創造更好的工作氛圍和團隊文化,真正讓“科技創新”與“數字工匠精神”成為更多人追求的方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