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I女神離職谷歌背後:不作惡信條已從員工守則刪除

李飛飛。來源:視覺中國李飛飛。來源:視覺中國

  “AI女神”離職谷歌

  李飛飛是中美科技界的重要人物,被視為華裔“美國夢”的典型代表。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陳睿雅

  編輯 | 馬吉英

  有“AI女神”之稱的李飛飛暫別谷歌,在國內外引發關注。

  2016年底,作為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終身教授,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視覺實驗室主任,李飛飛利用學術假期加入谷歌。近2年後,9月11日凌晨,谷歌雲CEO黛安娜·格林(Diane Greene)在谷歌雲官方部落格上發文,證實李飛飛暫別谷歌的消息,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電腦科學院院長Andrew Moore教授,將在2018年底接任谷歌雲AI負責人一職。李飛飛正式回歸斯坦福大學當教授,並過渡成為谷歌雲的AI/ML顧問。

  Andrew Moore曾於2006年-2014年在谷歌工作。巧合的是,2年半前,Andrew Moore暫別谷歌,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辦公室裡,他還與李飛飛討論了後者應該去那裡修學術假期。“他當時特別鼓勵我來谷歌雲,也和我分享了他自己之前在谷歌8年工作的心得和體驗。”李飛飛在離職感言中寫道。

  學術假期雖然並不長,但李飛飛在任內,積極參與、推動谷歌重返中國——2017年12月,在上海舉辦的Google Developer Day China 2017活動上,李飛飛宣布谷歌AI中國中心成立,由她與谷歌雲AI研發主管李佳博士共同長官。因此,她還被稱為谷歌與中國的“關鍵中間人”。

  如今,任期宣布結束,在李飛飛的看來,她與谷歌雲的同事們一起創造了多個有影響力的產品。“人類前行的路線需要思想燈塔的照耀,這是學術界和思想界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和機會。”她寫道。

  離開谷歌

  如今,李飛飛是中美科技界的重要人物,被視為華裔“美國夢”的典型代表。

  李飛飛生於北京、長於四川,16歲隨父母移民美國。在移民的頭兩年,她幾乎全是在中國餐館打工,或者給人打掃房子,直到她獲得普林斯頓的全額獎學金。1999年,李飛飛從普林斯頓本科畢業,擱置了華爾街的工作邀請,選擇去西藏研究一年藏藥。此後,李飛飛在加州理工攻讀博士學位,專業為人工智能和計算神經科學。2005年,李飛飛進入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探索電腦視覺識別領域。

  除了在學術領域所取得的成就,2014年,出於對高科技產業界性別平等的主張,李飛飛還曾在斯坦福校園內發起一項AI For All計劃。這項計劃鼓勵高中女生參與AI研究,每年從全球招收32名高中生來斯坦福校園參加為期2周的AI夏令營,以此激發學生們對AI技術的好奇心。梅林達·蓋茨、英偉達CEO黃仁勳等參與資助了這項計劃。

  今年3月,她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如何讓AI利於人類》。“我擔心這股熱潮讓我們忽視了AI對社會的消極影響……所以如果我們希望AI在未來的世界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它必須以‘關懷人類’為指導。我將這種方法稱為‘以人為本的AI’”。

  表面上,李飛飛學術假期結束,如期返回斯坦福,本應是情理之中。但李飛飛是否繼續在谷歌全職工作的疑問,早在今年6月28日被提起。

  外媒Business Insider援引消息人士稱,李飛飛被卷入谷歌與美國五角大樓的軍事合約爭議事件中,在被泄漏的工作郵件裡,李飛飛的言論傾向於擔憂公司的對外形象,而非軍事合約的道德問題,在公司內外受到批評;在未來6個月,李飛飛將返回斯坦福。

  消息發布當天,谷歌AI負責人Jeff Dean與李飛飛共同在北京出席清華——谷歌AI學術研討會,Jeff Dean直接否認了消息,李飛飛則表示,自己的學術假期將結束,需要再回到學校,但並非如傳言般——徹底離開谷歌。

  谷歌式困境

  去年9月,谷歌官方開始內部討論,如何向公眾提起谷歌與五角大樓合作的第一個重大AI項目。《紐約時報》在報導中,摘錄了部分李飛飛的工作郵件內容,其中一句是“全力避免任何對AI的提及或暗示”,另一句則是“AI武器化可能是人工智能最敏感的話題之一——如果不是最敏感的。這是給谷歌招來媒體攻擊的紅肉”。

  李飛飛的判斷非常正確,此事隨後激起千層浪,但也為她招來非議。據《紐約時報》,谷歌獲得的是五角大樓Maven計劃合約的一部分,該計劃試圖使用人工智能來解釋影片影像,以及改善無人機打擊的目標。但雙方合作引發谷歌員工抗議,甚至以辭職表達反對。2018年6月,谷歌最終放棄該項合作。

  在該事件中,人們質疑谷歌是否還能堅持Don’t do evil(不作惡)。

  創立至今,谷歌樹立了don’t do evil的道德標杆。它對待搜索引擎付費排名廣告的態度與做法,也常常被拿來與百度進行比較。甚至2010年,谷歌官方給出的撤退中國的理由,也與此相關。但如今,人們開始質疑,谷歌是否真的能don’t do evil。

  據《華爾街日報》,過去10年,谷歌以每篇5000美元至40萬美元的價格,資助了數百篇研究論文,為其市場主導地位所面臨的監管挑戰辯護。國外媒體gizmodo在今年5月報導,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立時,Alphabet就把don’t do  evil的座右銘換成了Do The Right Thing,但當時谷歌仍維持了原版,而今年,谷歌則將don’t doevil的信條從員工守則中刪除了。今年夏天,關於谷歌將為中國開發接受審查的搜索引擎一事,也在國外引發了巨大爭議。

  如今谷歌不僅告別了創始人直接統率的時期,甚至已完整經歷了第一任職業經理人周期。作為Alphabet旗下一份子,最穩定的“現金牛”,其執掌者為現任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有觀點認為,谷歌所立足的數字廣告領域如今面臨著更多競爭,智能設備銷售增長乏力,谷歌雲計算營收雖在2018年Q2大幅上升至44.3億美元,但仍落後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此外,不論是美國本土,還是歐洲,谷歌也面臨著監管甚者高昂罰單。這些都是皮查伊任上的谷歌需要攻克和解決的問題。

  或許,不再高舉理想主義,對於谷歌而言,也是另一種“成長”。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