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斯克:死在火星上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出品 | 遠讀重洋

最近,SpaceX公司研發的載人龍飛船,搭載著兩名NASA宇航員成功發射。

這是美國自2011年航天飛船退役後的首次載人發射。

更重要的是,這還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商業機構進行的載人發射。

在過去,載人發射都是國家機構才能完成的事情,而現在,SpaceX作為一個私營商業機構,竟然成功地完成了這一項目。

這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載人航天進入商業時代。

而開啟這個新時代的人,是SpaceX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早在1992年,馬斯克輟學準備創業時,太空就成為了他最想涉足的三個領域之一(另外兩個領域是:互聯網和清潔能源),不過人們只是把他當瘋子來看,因為太自不量力了。

而近30年過去後,馬斯克成為了太空領域商業探索的第一人,他的火箭被多國政府征用,他成功地進行了載人發射。

前無古人,後也看不到來者,人們不再稱他為“瘋子”馬斯克,轉而把他視為冒險家。

那馬斯克的冒險精神從何而來,他為什麽要涉足太空領域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馬斯克的冒險精神

馬斯克的冒險啟蒙來自於他的外祖父約書亞·諾曼·霍爾德曼。

他的外祖父在自己事業最巔峰的時候,毅然變賣了所有的產業,帶著全家離開了加拿大,前往南非定居。

那個時候,他已經48歲了,之所以選擇南非,是因為這個非洲國家聽上去就像是個冒險之地。實際上,外祖父此前並沒有去過南非。

在南非,他的外祖父開始不停地探險,曾帶著全家深入到叢林中,尋找失落之城,一家人差點因此葬身獅口。

外祖父還曾在近50歲的時候,駕駛自己組裝的飛機,飛越數萬公里,從南非到挪威,再輾轉到澳大利亞。

外祖父組裝的飛機非常簡陋,上面沒有任何儀器,甚至沒有無線電,也沒有航空地圖。但這也無法阻止他對冒險的熱愛。

經歷過很多九死一生的時刻,最終他在72歲時,因為駕駛飛機練習著陸發生事故,折斷了脖子,結束了瘋狂的一生。

外祖父離世的時候,馬斯克還只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他並沒有親眼見證過這些瘋狂的故事。但自打幼時起,他就一遍又一遍地聽家人講起,還看過很多跟外祖父相關的幻燈片資料。

馬斯克一直視外祖父為偶像,在他看來,冒險精神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成長過程中,馬斯克也會有意無意地嘗試一些冒險活動,加上當時的南非正值動蕩時期,充滿了各種瘋狂的暴力事件。

在那裡,做什麽都不算太瘋狂,比如說少年時期的馬斯克,就曾經自製過火箭模型,那可不是什麽紙糊的道具模型,它是可以靠動力裝置推動真正“發射”的火箭。

火箭的動力裝置也是馬斯克自製的,他把強酸和強鹼混合在一起,再加上氯粒,這種混合物產生的巨大爆破效果,可以用來推進火箭“發射”。

製作爆炸物可並不是一件很安全的事情,弄不好就會把10根手指都炸掉。但馬斯克在製作的過程中,卻安全無事。

你可以將其歸結於幸運,但在幸運背後,更重要的是馬斯克對於相關知識原理的掌握。

書呆子馬斯克

馬斯克從小就是個十足的書呆子。每天讀10個小時的書,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他還在上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把學校和鄰近的圖書館的書都看完了,還把兩套《大英百科全書》讀得爛熟於心。

這些知識把他變成了一個“活百科全書”。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在外面玩,隨著天色漸漸暗淡下來,小夥伴開始往家跑,因為他們怕黑。

這讓馬斯克非常不理解,他脫口就說道:別怕,黑暗是只不過是因為沒有光,沒有400-700納米的可見光。

小夥伴顯然聽不懂馬斯克在說什麽。

還有一次,他和弟弟妹妹在院子裡玩,妹妹看著天上高懸的月亮,好奇地問:“月亮離我們到底有多遠啊?”

馬斯克回答說:“離我們238855英裡(約384400千米)”。接著,他又補充道:當然了,這是平均值,具體的數字,還取決於你的位置。”

這時的馬斯克,還在上小學,但他的知識量已經非常豐富了。每當別人有問題時,總是會說:“去問問那個天才小子(馬斯克)。”

他不僅知道天文知識,也知道化學知識,包括火藥是如何製作的,如何才能產生巨大的爆炸力等等,所以他才能從“自製爆炸物”中保證平安無事。

這都得益於他閱讀的習慣。成年後的馬斯克,也一直保持著閱讀的習慣。

有一次,他跟公司的同事在拉斯維加斯舉行慶祝活動,大家都在喝咖啡、聊天,而馬斯克卻自己在那裡讀一本晦澀的小手冊。

這本小手冊是講蘇聯造火箭的。當時的馬斯克已經創造了PayPal,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但他對於火箭,或者說對太空始終有著濃烈的興趣。

馬斯克的太空夢

馬斯克的太空夢也源於小時候,在他讀過的眾多書籍中,他最喜歡的就是科幻作品

比如說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羅伯特·海因萊因的《嚴厲的月亮》,以及《銀河系漫遊指南》。

在這些科幻小說中,馬斯克讀到了主人公參與登月火箭的製造和航空計劃的經歷,這給他埋下了太空夢的種子,“這些事情實在是太有趣了”,馬斯克心裡想著。

很多小孩都曾對於太空有過幻想,這不足為奇,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幻想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漸漸磨滅。

但不知為何,對於馬斯克來說,這個幻想卻變得越來越真切。等到他15歲的時候,他甚至已經把人類在宇宙的征程看做了自己的使命。

這時的馬斯克深知,南非不是一個可以幫助他實現夢想的國家,這裡衝突不斷,由於長期實行種族主義,正面臨著國際社會的製裁。

那哪裡才是圓夢之地呢?馬斯克心裡的最佳答案是:美國。

在他看來,美國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夢想的土地,所以這個南非的男孩,決心要前往那裡。

幾經波折,馬斯克在20多歲抵達了美國。

他加入了一家矽谷的創業公司,這家創業公司被當時的媒體大肆吹捧,因為在那裡有一群科學家正在研究超級電容器,可以作為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革命性來源。

馬斯克覺得有點意思,便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了。在這裡,馬斯克對於超級電容器有著不同的看法。

他認為可以利用超級電容器釋放巨大的能量,來製作《星際大戰》中的那些雷射手臂,這樣可以用在未來的科幻電影中。

他認為還可以把這種電容器用在導彈上,能夠給導彈提供能量。在這裡,馬斯克以電容器為基礎,展開了一系列商業實驗。

馬斯克不同於常人之處在於,馬斯克有很多夢,但他從不做白日夢。

因為懂得把自己的夢和商業化結合在一起。

馬斯克的商業之路

按照計劃,馬斯克原本準備去史丹佛大學攻讀材料科學和物理學博士學位,從而推進關於超級電容器的工作。

但故事並沒有按照這個方向發展,馬斯克在史丹佛大學待了兩天,就退學創業去了。

他並沒有直接選擇太空領域,因為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他還想不出如何從中盈利。

因此他選擇了先投身到互聯網領域,這個領域既受到資本的青睞,也是馬斯克一直感興趣的領域。

馬斯克對於互聯網的初探索是跟弟弟一起完成的,他們共同創立了一個叫黃頁(Zip2)的網站。

這個網站有點類似於“高德地圖”和“大眾點評”的結合版,大家可以通過這個網站在地圖上搜索附近的商家。

後來這家公司被計算機制造商康柏(Compaq)以3.07億美元的資金收購了。

之後,馬斯克又創立了一家叫做X.com的金融公司,他把自己從Zip2賺來的錢幾乎都投進了X.com。

在當時的人看來,馬斯克簡直是瘋了,竟然把自己的全部財產押進一個類似於網絡銀行的有點不太靠譜的項目上。就連他的合夥人也說,馬斯克承擔個人風險的意願達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

選擇這種做法的人,要麽大獲成功,要麽最後一無所有。

而馬斯克現在屬於前者,X.com是PayPal的前身,PayPal後來被eBay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發生在2002年,正是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時期,整個科技行業都處在劇烈衰退的泥沼中,連生存都成為了問題。

而PayPal卻以天價出售給了eBay,成為了亂世中的贏家。馬斯克也從中淨賺了2.5億美元。

儘管馬斯克從中賺到了巨額的財富,但他在PayPal的收場卻並不完美。

當時PayPal的規模快速擴大,出現了網絡欺詐問題,由於馬斯克處理得並不是很好,董事會便對他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趁著馬斯克外出度蜜月的時候,董事會成員把他擠出了CEO的位置。

馬斯克收到自己被取代的消息,是在去往度假勝地的飛機上。那是一次被推遲了9個月的蜜月,也是馬斯克自創業以來,他首次休息。

卻迎來了這個結果,馬斯克曾半開玩笑地對妻子說:“我不再是一個神童了”。

此時的馬斯克,感覺自己置身於一個貿易展覽會中,那裡所有的人都任職於技術行業,並整天談論融資、IPO、追逐著豐厚的薪水。

而這種生活,對馬斯克來說漸漸變得沒有吸引力了,他做了個跟他外祖父類似的決定。在自己事業巔峰時期,舉家南遷,搬去了洛杉磯。

之所以選擇洛杉磯,是因為這裡有著世界頂尖的航空業人士。在這裡,他有很多的機會接觸到太空行業。

成為了億萬富翁的馬斯克,決定要開始追求自己兒時的夢了。

重新逐夢太空

原本他以為,在這裡能夠接觸到最新、最厲害的太空探索技術。但事實卻讓馬斯克有點失望。

有天,他登錄了NASA的網站,想要找到一些關於火星探索的詳細計劃,但一點相關的內容都沒有找到。

一開始他想,天哪,自己可能找錯地方了。但他找了很久,發現確實沒有,真的什麽都沒有,一點計劃和安排都沒有。

馬斯克想:“這真是瘋了”。本應大膽無畏、以探索太空新領域為使命的美國機構,卻對火星探索一點興趣都沒有。

此前,馬斯克一直都相信美國人骨子裡有著深植於人性的探索精神。而現在看來,這種精神似乎已經消失殆盡,沒有人再在乎什麽探索太空了。

但馬斯克在乎,而且他似乎有了一種使命感:不僅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兒時夢,也是為了重拾大家對於科學、征服未知和技術創新的熱情,去探索太空。

馬斯克成立了自己的組織——火星生命基金會(Life to Mars Foundation)。

他發布了一個活動,只要科學家和權威人士能夠提供一種技術性上可行的方案,可以把老鼠送上太空,他就為他們提供2000萬到30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

這一活動確實吸引了不少的專家,包括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但他們並沒有想出什麽好辦法。

馬斯克不願意放棄,他自己也在探索可能的方法,為了解決發射的問題,他曾秘密地跑到俄羅斯購買導彈,準備改裝後送上太空。

當俄羅斯專家問他為什麽要購買時,他回答說為了太空事業。在他們看來,馬斯克做事已經完全喪失了理智。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馬斯克純粹是在靠愛發電,靠自己對於太空的熱愛,乾著一件不太可能實現的事情。

俄羅斯的專家認為馬斯克太可笑了,而且也不認為馬斯克真的會出這麽多錢來買導彈,有點嘲諷地對馬斯克說:“別鬧了,小子,你沒這麽多錢”。

最後,這筆交易沒能達成,馬斯克的心情跌到谷底,他原本以為自己能夠為全人類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卻铩羽而歸。

沉默了很久的馬斯克,突然對同行的科學家說了句話:“兄弟們,我覺得我們可以自己造火箭。”

“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

在馬斯克之前,有很多有錢人和他一樣,雄心勃勃地以為自己能夠征服太空,結果都只是讓自己的財富付諸東流。

比如說金融界奇才安德魯·比爾(Andrew Beal),為了探索航空領域,投資了幾百萬美元,最後都打了水漂。

所以當馬斯克提出這一計劃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他,包括那些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心想:“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

但馬斯克是認真的,他拿出了一份表格,在裡面詳細地列明了建裝配和發射一枚火箭的成本,裡面還涉及到了火箭性能特性,內容非常詳細。

原來,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馬斯克一直在研究航天工業和背後的原理,他看了包括《火箭推進原理》、《天體動力學基礎》、《燃氣渦輪和火箭推進的空氣動力學》在內的各種專業書籍。

就如同他童年一般,孜孜不倦地吸取著其中的知識,最後他發現“自己造火箭”是可行的。

儘管如此,但身處太空領域的大部分人都不太相信馬斯克能乾成這事。在他們眼中,馬斯克就是個有錢的瘋子,原本可以只花2000多萬美元,而現在他卻要花掉幾個億美元,最後的結局也不過是像前人一樣:把錢都燒光了。

馬斯克才不管他們怎麽看,既然他認定這件事可行,他就是鐵了心要乾。馬斯克也不需要這些不看好的專家,他把那些唱反調的人全都淘汰了,隻留下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精英工程師。

馬斯克把他們召集在一起,成立了一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也就是SpaceX

在這裡,馬斯克開始造火箭了。不同於波音公司、俄羅斯人和其它國家發射的大型火箭,馬斯克制造的火箭不會搭載大型衛星,而是要成為更小載荷的新型火箭。

因為只有這樣,公司每次發射的成本才能降低,發射的頻率才能提升。這樣,才能真正地進駐太空產業,這才是馬斯克對於太空的終極幻想——人類可以成為跨星球的物種。

儘管這聽上去是個不錯的概念,但一家民營公司能否成功製造火箭,還是一個未知數。

火箭發射不僅是個非常燒錢的工作,這項工作通常都需要政府的資金支持,而且這也是個對於技術要求非常嚴格的工作。

如果你去網上搜索“火箭爆炸“的視頻,你能夠看到幾千個在美國和前蘇聯發生的發射事故。在1957年到1966年,僅美國就嘗試發射過400多枚火箭,其中有大概100枚都爆炸了。

對於這樣一項極具挑戰的工作,SpaceX成功地完成了。2003年,他們發射了一枚火箭,這距離SpaceX成立,僅僅過去了15個月,堪稱奇跡。

此後,SpaceX還上演了無數個奇跡,它從航空業的笑柄變成了最穩定的運營商之一。

SpaceX差不多每個月都要發射一次火箭,為了給國際空間站補充供給,或者是為了某個國家運載衛星。

而馬斯克最初的願景也實現了,人們重拾起了對於科學、未知和太空的熱情。

在過去的10年裡,美國衛星製造、衛星相關服務以及火箭發射服務市場呈現爆炸式增長。從每年600多億美元,增長至2000多億美元。

前不久,馬斯克接受美國媒體採訪,他在採訪中說:像巴菲特這樣的人還是少一些好。

他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他覺得巴菲特的工作雖然很重要,但是太無聊了,大部分時候都在做資本配置,讀年報和會計報表。

而他要乾點有意思的事情。

自從輟學創業後,他一直在三個最想涉足的領域中浸淫:互聯網、再生能源和太空。在馬斯克看來,這三個領域會深刻影響人類未來的發展。

目前來看,馬斯克不僅涉足了這三個領域,而且似乎做的都不錯。

互聯網領域有PayPal,太空領域有SpaceX,再生能源領域有太陽城,這是目前最大的商用太陽能電池板供應商,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特斯拉。

不過,儘管馬斯克在商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也清楚地知道如何做才能創造商業價值,但他對於名利表現得卻不如其他富豪一樣。

他甚至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億萬富翁已經成了貶義詞,要那麽多錢沒有意義。

他覺得應該把賺來的錢財,孤注一擲地投進自己喜歡的項目中。現在,他有一個堅定的目標:移民火星,他要全力以赴地把它變成現實。

馬斯克說:“死在火星一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正如在前文中提到過得:像馬斯克這樣的做法,要麽大獲成功,要麽最後一無所有。

我不知道馬斯克最後的結果是什麽樣,但我希望是前者,這個世界需要像馬斯克這樣的冒險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