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墓壁畫中的胡瓶:外族酒器傳入中原 絲路交流重要例證

胡瓶

在洛陽唐代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中,墓道西壁繪製有胡人牽駱駝的形象,駱駝載著絲綢,還背負著一件胡瓶。這件胡瓶短頸、厚唇、無把、圓鼓腹、平底、白色。在第二天井東壁繪製有一名侍者,手提長頸胡瓶,此胡瓶為細長頸、鴨嘴式的尖嘴,圓鼓的腹部、高圈足向外微撇,瓶把手較長,自頸下至腹部,在頸腹部間和圈足上有花瓣樣紋飾。

胡瓶,指的是胡地產的瓶,實際上是胡人喜歡使用的一種容器類生活用品。

“胡”在中國古代專門指中原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但在唐代,“胡”也指西方人。美國著名漢學家和語言學家謝弗認為,在中世紀時,包括在唐代,“胡”主要指西方人,特別是用於稱呼波斯人、天竺人、大食人及羅馬人等。因此,這一時期從以上地區傳入的壺瓶泛稱胡瓶。

大唐國力強盛,在開放的大背景下,大唐帝國通過絲綢之路與西方各國及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各種文化交流及融合,使得外來文化悄然滲入中原文化。正是這種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使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等方面的發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而這些繁盛的歷史見證,通過唐代的歷史文化遺存,展示在後人面前。

隨著唐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胡瓶等胡人的生活用品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逐漸傳入中原,並在唐代飲酒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據史書記載,安祿山在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入朝的時候,向唐玄宗進獻金銀器物,其中有胡瓶兩件。可見,胡瓶已經成為唐代貴族階級的日常生活用品。

關於胡瓶傳入中原的時間,有學者根據出土的中國最早胡瓶實物認為是北周至隋,也有學者根據傳記所記載出現“胡瓶”一詞的時間,認為胡瓶的傳入期應該是三國時期,各持己見。總之,胡瓶在中原地區經過隋代之前的傳入期,到唐代時進入廣泛使用的繁盛期,直至被模仿並逐漸本土化,到了宋、遼時期,胡瓶在中原地區已很少見到。

唐代時,長安、洛陽及周圍地區成為外國器物的匯聚地和轉運站站,包括胡瓶在內的外國器物經由長安、洛陽向東流傳,一直到日本和朝鮮等國。胡瓶的流行時間很長,流傳的地域很廣,在羅馬、希臘、埃及、伊朗、中國、日本、朝鮮都有發現。

專家點評(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館長朱世偉):唐代是古代中國文化交流互鑒的最盛期,它接納並融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反映在中國出現的不少日常器物和裝飾品上,比如胡瓶。由於胡瓶形狀奇特、質地名貴,曾作為外民族對大唐皇帝的進獻之物,成為皇室貴胄追逐喜愛的奢侈品,大唐皇帝也曾以胡瓶賞賜功臣,因此在唐代風靡一時,成為唐代上層階級重要的生活用品。胡瓶作為酒器大量出現也改變了中土漢魏以來用尊杓盛酒、注酒的飲酒方式,到了宋代,類似胡瓶樣式的酒具品種逐漸增多,名稱也發生了變化,如酒注,也就是酒壺,直至今日。(洛陽日報記者 劉永娟 通訊員 段躍輝 文/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