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單向歷:5 月 17 日,宜多元

今天是國際不再恐同日(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簡稱 IDAHO 或 idahomophobia ),源於 1990 年 5 月 17 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希望喚醒世人關注對同性戀的恐懼,因性傾向及性別認同,而產生一切加在肉體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對待。

 

前段時間號稱首部過審的內地院線同志電影《尋找羅麥》,在幾年的磨難後終於上映了。本人搶先看了早場,完全理解為何會有人大呼上當,甚至認為又是一次對同志的消費。結局不出所料,基本沒有留下任何關乎同志的預示鏡頭。然而除卻這些不可控因素,電影本身並非一無是處,某種意義上而言我還頗為欣賞。

《尋找羅麥》宣傳海報

導演、編劇與小說原著都是王超一人,這決定了影片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甚至是某類中心主義。法國人羅麥與中國人趙捷(韓庚飾)的感情含而不露,他們相識於巴黎,相會於北京。但因一次責任不在他們的交通意外殺死了一位少年,羅麥痛不欲生,前往西藏尋找平靜。雪崩遇難,趙捷接回火化,再把骨灰送歸他的家鄉普羅旺斯。劇情乍看之下平平無奇,甚至有人懷疑兩位男主角的互動。羅麥離法前還拒絕與一個女子結婚,但卻使她懷孕(羅麥試圖讓其墮胎,她實則生下一個兒子)。趙捷也有自己同在藝術團的同事兼戀人,回國後也依然跟她在一起,還面臨她的逼婚。我沒看過原著,不知原來如此還是為了過審改編的,但本身角色並非立不住。遊離於兩性間的同志電影主角並無不可,經典的《藍宇》裡胡軍飾演的陳捍東便是如此。

《尋找羅麥》劇照

羅麥與趙捷的感情並非沒有交待,趙捷對女友說“我曾背叛過你”,他找出爛醉的羅麥,與之爭吵處正是北京久負盛名的同志酒吧“目的地”的門口。影片還表現了趙捷去西藏接回雪崩遇難的羅麥,被向導托付給也上雪山的藏戲班,隨他們參演的藏戲《珠瑪》裡,男女主角都是男性扮演。趙捷途中學會藏戲,飾演男主角王子,與飾演女主角珠瑪的四郎深情相望。這是相當典型的暗喻與互文,遑論影片最後表現藏戲的“金剛舞”,唯二脫下面具對舞的正是趙捷與羅麥了(當然這一段是想象)。如果他們之間沒有感情,整部影片就無法成立。王超為了過審做出極大妥協,但依然把意思帶到了,就此批評他消費同志或噱頭過大,是有失公允的。

《尋找羅麥》劇照

電影的結構精巧,北京、西藏、巴黎、普羅旺斯,幾度穿插還不雜亂。敘事有前後遊移,卻不慌張。可惜韓庚的優缺點都太明顯,讓人扼腕。他的面容俊朗,體態稍顯松弛,符合人物形象。聲音柔軟,還有大量的法語台詞與部分藏語台詞,細聽發現下了功夫。然而,他的表演尤其是形體太過僵硬,不與《藍宇》裡的兩位比,哪怕比之題材近似的《無聲風鈴》裡的呂聿來也差遠了(不知為何,呂在此之後都在演爛片,可惜了)。他唯一讓我動容的,只有穿上藏服飾演《珠瑪》裡的王子,在使珠瑪復活的梅裡雪山前頌歌轉經一幕。或許有身為赫哲族的優勢,韓庚在頌歌時相當能打動人,一瞬間讓我想起《烏蘇裡的船歌》前的號子。可見他還是缺乏雕琢,如果總放任自己參演《前任 3 》這種作品,只會沉淪下僚。

《尋找羅麥》劇照

總之,《尋找羅麥》可以細品。雖然有不足,但並非不可取。只是其內核雖是同志感情,但太過隱晦,稱不上什麽審查制度的進步。如果這種尺度就達標了,那馮遠征早就十年前的《非誠勿擾》裡就表現過跨性別者(或異裝癖兼疑似同性戀)了。銀幕上的緊箍咒依然很強,我們要對公權大聲發問,但對努力做事的人不妨多些寬容。《尋找羅麥》在情節邏輯上算得上一部以同志感情為出發點的影片,至此的確算是一種進步。

 

以上文字來源於知乎作者:莫毒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