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捷龍一號運載火箭首飛 “國家隊”加速進軍商業航天

騰訊科技(喬輝)在剛剛過去的周六(17日),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捷龍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以“一箭三星”方式順利將三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捷龍一號運載火箭執行的首次飛行任務。

捷龍一號固體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標誌著“國家隊”加速進軍商業航天,勢必對民營商業航天發射市場局面產生很大的影響。

捷龍一號火箭有什麽特點?

捷龍一號總長約19.5米,箭體直徑1.2米,起飛重量約23.1噸,是我國固體火箭中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火箭。

捷龍一號規模雖小,但是性能優異,能夠實現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200公斤運載能力,在我國商業火箭中運載效率最高。

採用自行式運載火箭發射車,可實現運輸過程及射前衛星艙等關鍵部位保溫,提升了對衛星地面環境的保障能力。

採用我國第一型自行式運載火箭發射車,可實現廣地域機動隨機無依托發射,大幅降低了火箭對發射條件的要求。

民營固體運載火箭的發射回顧

最近幾年,民營商業航天發射領域如火如荼,各家火箭企業都在進行商業航天發射嘗試。

藍箭航天首次拿到中國民營運載火箭發射許可證,並獲得官方正式的服務支持。2018年10月,首次嘗試用固體火箭發射中國第一顆商業衛星,但非常可惜的是,衛星在最後階段沒能入軌。

2019年03月,另一家民營航天企業“零壹空間”在酒泉發射“重慶兩江之星”固體運載火箭,但火箭在一級分離後失去控制,發射任務遺憾告敗。

2019年7月,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升空,首次成功把載荷送入預定軌道,刷爆了各大媒體。

小型固體火箭的市場競爭力分析

從技術上來講,固體火箭的研製周期比液體火箭要短,可靠性要好。但固體火箭有其局限性。

固體火箭的直徑不能做的太大,一般不會超過3米,LEO載荷一般不會超過一噸,從經濟性和技術性上來講,都是一個臨界點。在一噸以下的發射市場,固體火箭是有優勢的。但在固體火箭發射市場領域,“國家隊”具有強勁的競爭優勢,例如長征11、快舟以及捷龍系列固體運載火箭等。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看“捷龍”火箭的競爭優勢:

低成本、高可靠:面向民用市場選用貨架產品等手段,全周期、全方位降低火箭的研製、製造成本。在降低研製成本、加快研製進度的同時,可有效控制技術風險、提高可靠性。據相關報導,捷龍的市場報價僅2500萬人民幣,明顯低於同類型的火箭報價。

模塊化、產業化:面向商業航天發射需求,採用模塊化衛星艙設計,適應不同衛星的需求。火箭大部段集成總裝總測等手段,提高產品拓展適應性,並提高研製生產效率。

低保障、易維護:採用產品化、通用化設計思路,減少保障資源種類;基於成熟型號的研製技術基礎,採用獨立測試系統,具備良好的測試覆蓋性,方便火箭的貯存維護。

目前,航天科工的快舟(KZ-1A)固體火箭,航天科技集團的長征(CZ-11)固體運載火箭、捷龍固體運載火箭均已成功實現首飛並開始商業化運行,且500km太陽同步軌道運力規模均在200-350kg,報價也已經低至平均3000萬左右;據悉,捷龍火箭目前已經得到了30發左右的意向訂單,反映了其性價比在固體小火箭市場的競爭力,可以說,在固體小型火箭領域留給民營企業的空間和時間都不多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因為固體火箭的核心配套產品發動機的主要構成屬於火炸藥,屬於嚴格管控和央企壟斷經營的產品,決定了固體小型火箭市場天然不適合民營企業。無法實現自主控制的供應鏈,會使得民營企業的固體火箭同國企產生市場競爭的時候喪失競爭力。

科普時間:液體火箭和固體火箭的優缺點是什麽?

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優勢在於燃料易於製取、通常從石油或化工原料中可以直接製成,燃燒的比衝大、推力強勁、持續性好,所以,世界上多數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都使用液體燃料發動機作為動力,像我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絕大多數都使用液體發動機作為推進系統,少量採用的固體推進器也只是輔助手段。

但是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燃料灌裝和存儲困難、技術要求高、同時使用風險很大,液體燃料經常伴隨著高揮發性和毒性,像我國發射衛星使用的“長征”運載火箭主要使用偏二甲肼為燃料,這就是一種集揮發性和劇毒為一體的燃料,同時,液體火箭的體積也很大,轉移和機動都很困難。

固體火箭發動機是目前小型火箭、火箭炮彈藥、多數軍用導彈的主流動力源,其燃料易於工業製成,同時便於存儲和運輸,基本沒有揮發性和借助空氣傳播的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較好,而且壽命很長,能夠存儲十多年,而液體燃料最多三個月就會變質。

但是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燃燒比衝較小、燃燒延續時間較短、同時整體的燃料質量很大、又受到固體燃料燃燒性質的影響,所以用途受到限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