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話題 | 城鎮調查失業率首次正式亮相,為何如此重要

4月17日,一個與很多人有關的數據——城鎮調查失業率首次亮相。據統計局網站首次公布的失業率數據顯示,1月至3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5.0%和5.1%,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9%、4.8%和4.9%,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1、0.2和0.1個百分點。一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7441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88萬人,增長1.1%。

國內外對於失業率的關注已有時日,原因在於失業率所指向的意義巨大。它是指一定時期滿足全部就業條件的就業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旨在衡量閑置中的勞動產能,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主要指標之一。失業率與經濟增長(GDP)、物價指數(CPI、PPI)和國際收支指標一道,被稱為四大巨集觀指標。

此前,中國也有相應的失業率數據公布,隻不過是城鎮登記失業率,但這一統計方法存在某些固有缺陷。比如,相關部門主要把沒有工作並到勞動部門登記的人員算作失業者,而沒有登記的失業人口則遊離於統計數據之外。尤其是部分農村閑散勞動力,在以往統計中很難被納入其中,容易造成數據與現實的脫節。

而城鎮調查失業率的出現,邁出了中國科學統計失業率的一大步。

媒體怎麽說

中國金融新聞網的卓尚進在《做好調查失業率統計工作意義深遠》一文中認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公布調查失業率,接軌了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就調查失業率數據提供的資訊來說,其發布和利用意義深遠——

“失業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勞動力資源利用程度的核心指標,各國政府歷來都把失業率作為判斷巨集觀經濟運行狀況和勞動力市場景氣程度的重要依據,進而頒布或調整相關巨集觀經濟政策和就業政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公布調查失業率,既是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國政府統計服務社會的客觀需要。通過公布調查失業率,可以為科學制定就業政策提供資訊支撐;可以為科研機構及專家學者分析研判中國勞動力市場狀況,開展就業失業科學研究和就業政策谘詢提供基礎數據;可以為社會公眾及時了解全社會就業失業狀況、進行就業選擇提供有益參考;可以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經濟形勢和就業狀況、開展國際比較提供官方標準。將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並用,同時公布兩種來源的數據,能夠為分析研判我國就業失業狀況提供更加全面、準確、完整、及時的資訊依據。”

同時卓尚進也認為發布調查城鎮調查失業率是就業失業測量體系趨於完善的結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業統計方面的制度及指標發生了幾個階段性的變化。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政府勞動部門登記‘待業登記’指標;1994年後,將‘待業登記’更名為‘失業登記’,‘城鎮登記失業率’的概念也由此開始使用;2005年,我國正式建立了全國勞動力調查制度,按照國際通行做法組織開展勞動力調查,進行失業率統計;2009年,又建立了31個大城市月度勞動力調查制度;2016年,為了更加全面、快速、準確地反映我國勞動力市場變化,將上述並行的兩項勞動力調查進行了整合,建立了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調查範圍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州、盟)。”

“此次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月度調查失業率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調查制度和就業失業測量體系日趨完善,對科學構建巨集觀經濟景氣監測指標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京報的社論《城鎮調查失業率更真實反映就業現實》一文中也認為用調查失業率代替城鎮登記失業率這種做法,不僅與國際接軌,其樣本和統計方式更加科學。就國際層面來說,這個數據也展示了中國的經濟透明度——

“此前,中國也有相應的失業率數據公布,隻不過是城鎮登記失業率,但這一統計方法存在某些固有缺陷。比如,相關部門主要把沒有工作並到勞動部門登記的人員算作失業者,而沒有登記的失業人口則遊離於統計數據之外。尤其是部分農村閑散勞動力,在以往統計中很難被納入其中,容易造成數據與現實的脫節。”

“以城鎮調查失業率代替城鎮登記失業率價值在於,統計方式與國際勞工組織推薦的標準接軌,樣本和統計方式更為科學。此次首次亮相的城鎮調查失業率,通過針對全國城鄉的家庭戶與集體人口抽樣調查,增加了調查覆蓋面。而為了避免調查樣本老化,每個調查戶兩年內完成4次調查就退出,補充新的樣本,搜集數據經用戶認可後,報送到國家統計局聯網直報系統。國家統計局加權生成全國和各地的調查失業率等各項數據。”

“如果將視野擴展到更巨集觀的國際層面,這個數據也是中國對外展示經濟透明度的視窗之一。讓其他國家對於中國真實的勞動人口就業現狀充分加以了解,消除不必要的誤解,有利於未來國際間進一步加強在經貿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澎湃新聞的社論《失業率從“登記”到調查,中國跨出了這一步》一文從更深遠的角度認為:中國社會和經濟結構的轉型,讓中國失業情況的科學調查變得不可忽視——

“在過去,中國的失業率的角色也不如發達國家那樣重要。一者,中國社會處於轉型過程,即使經濟繁榮,新增的就業人數也很龐大,如農民工、高校畢業生,新增就業崗位比存量的失業率更重要;二是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摩擦性失業’較多,農民工就業的波動性也很大,失業率的分子和分母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限制了失業率成為巨集觀調控目的的角色發揮。”

“但形勢正在發生變化。城鎮就業人數已經佔到中國全部就業的比重已經從1990年的26.3%提高到2016年的53.4%,1%的失業率對應的非農就業人口從170萬上升到2016年的414萬。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了解真實的就業狀況遠比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更為急迫。隨著城市化的推進,新生代農民工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離土不離鄉’,除了農村戶籍以外,他們與城鎮居民無異,充分就業比以往更為重要。考慮到中國城市的公共服務主要覆蓋戶籍人口,非戶籍人口在城市的收入來源主要依賴工資,穩定的就業對於這些人來說至關重要。失業情況已經成為中國巨集觀經濟周期不可忽視的目標。”

但此文也指出目前公布的失業率還偏簡化,後續的數據需要覆蓋更多的社會人群,也需要更多的細化指標——

“我們還要看到,目前公布的失業率還很簡單,範圍也比較窄,僅包括城鎮就業,沒有覆蓋農村的非農就業,也沒有就業情況的結構數據,如不同年齡段、不同教育水準、性別等分組數據。這些都有待於未來的擴展。”

編輯有話說

為什麽準確科學的失業率數據在如今的中國變得如此重要?

實際上,在公布調查失業率之前,統計局公布的失業率數據一直是城鎮登記失業率。而城鎮登記失業率備受質疑的真實性,讓中國的“失業率”數據到底是否準確,飽受爭論。

根據近十年來的《中國統計年鑒》,我國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數據保持在4%左右。但在我國巨集觀經濟波動幅度較大的2008年至2009年間,城鎮登記失業率依然保持在4%至4.5%左右,與其他正常年份相差不大。這是因為,登記失業制度要求失業者主動申報、手續繁瑣、條件苛刻,並不能真實反映城鎮非農業勞動力的失業情況。

與此同時,不同的學者也對中國城鎮失業率進行了計算。影響力較大的計算結果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査資料所計算的2010年中國城鎮失業率,高達7.6%。另一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公開發布的中國城鎮失業率,為9.4%。顯而易見,這兩個數據都與官方公布的4%城鎮登記失業率差異巨大。事實上,各種研究中,多數估算出的結果都在6%-10%左右。

單從數據的合理性來看,中國的城鎮失業率應該要比登記失業率數據高出許多,這也是一些研究得出相當高失業率的一項依據。然而,官方調查和多項研究都表明,中國的城鎮失業率並沒有那麽高。可見,城鎮登記失業率的“失真”。這自然會讓大眾質疑。

事實上,早在2004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就已經啟動。之後,調查的時間密度更緊,地域範圍也隨之鋪開。2014年,首次發布官方調查失業率數據(2014年6月末,全國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5%)。在2018年4月,調查失業率正式公布。調查失業率公布“曲折”的背後,雖然有各種因素限制,但也有對公布真實失業率的恐慌。

失業率高了,怕不好看,失業率低了,怕被人猜疑。數據好不好看不重要,只要數據是真實的,能夠及時有效反映當前經濟形勢,做出相應的正確決策就行了。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增長也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了,在市場經濟相對成熟的環境中,GDP波動不大,就業情況比GDP更能反映出經濟運行狀況,美國等經濟轉型及後期的發展也印證了此現象,此時失業率的正確統計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而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在轉型期間對“奧肯定律”的背離。經濟學中著名的奧肯定律指出,高經濟增長可以降低失業率,低經濟增長會提高失業率,這一經驗規則在許多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得到了驗證。

按奧肯定律來說,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也應該相應的上升,但是中國的失業率卻沒有隨之相應的上升。這個時候需要另外一個經濟學假說即“鮑莫爾-富克斯假說”來支撐,這個假說可以簡單理解為:經濟發展,勞動力會向服務業轉移,而服務業生產率相對滯後,相同的GDP貢獻率下,服務業比第二產業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同時,經濟增速也隨之放緩。所以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卻沒有相應的上升。

拿中國來說吧,在2014年12月,第二產業和服務業對GDP增速的貢獻開始變化轉折。服務業貢獻率自2015年3月至今呈震蕩上揚趨勢,截至2017年12月,服務業高出第二產業22.5的百分點

中國的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佔比加大。服務業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但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卻更少。隨著服務業逐漸成為中國的支柱性產業,這種新產業結構的發展,決定了對勞動力的需求更加密集。而奧肯理論在中國的失靈也反映出:單單的GDP指標已經不能從更廣闊的層面來解釋新出現的經濟問題和現象。此時,就自然而然地需要失業率數據,來對勞動力市場、經濟運行做出更準確、更直接的判斷。

因此,未來城鎮調查失業率不僅是反應經濟景氣的重要指標,整個勞動力市場情況也將會是未來經濟政策實施制定的重要權衡。中國已經走出了公布調查失業率的一步,但還需要其他綜合指標的權重項。如美國等發布高頻就業人數數據指標,形成系統的勞動力數據指標,同時還可以輔助加強失業率數據的實用性。

歸根結底,科學的看失業率,科學的看失業問題。形成自由,完善的勞動力市場與相應的科學政策,從而真正達到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與經濟良性發展。

本期編輯:陳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