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藏藝術漫談:明清代犧耳尊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敬天法祖為歷代皇室的首要之事,往往直接表現在祭祀先祖和天地之上,其中的祭器則為禮製之體現,不可缺失,因此對祭器本身的形製與質地均有嚴格要求。

網絡配圖

明代黃釉瓷器除作禦用餐具外,還被用作方丘(地壇)的祭祀用器。嘉靖九年禮製改革,對祭祀重新厘定,對祭器的功用與外觀色澤均作明確規定,《大明會典》記載:“洪武九年定,四壇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行江西饒州府,如式燒造解京。”

網絡配圖

其以青、黃、紅、白四色象徵天、地、日、月,與之相應的藍色(青紫)、黃色、紅色、白色的瓷質祭器就依此燒製。祭祀用尊,源於周禮,《周禮·春官·司尊彝》載:“太尊,太古之瓦。尊益溯皇初之製,莫質於此矣。”

清 《皇朝禮器圖式》載月壇祭祀用瓷

清《皇朝禮器圖式》載日壇祭祀用瓷

明代犧耳尊出現的時代背景和工藝特點

犧耳尊,此品種式樣源目前可查最早出現於明弘治年間,以嬌黃釉著稱於世,後朝均有燒造,傳世不為多見,自明弘治年間宮廷祭祀禮器瓷質雙犧耳尊。為明代弘治朝同類器之力作,是少見的宮廷黃釉器物。明朝國都設天地日月四壇,地壇方丘祭器使用黃釉瓷器,這個應是弘治黃釉榮膺黃釉之冠的根本原因。

網絡配圖

我國傳統低溫黃釉瓷器以明弘治時產品最負盛譽。由於弘治黃釉瓷器一般用“澆釉”的方法施釉,故有“澆黃”之稱,又因其黃色淺淡嬌嫩,故亦稱“嬌黃”。明代黃釉瓷器以盤、碗居多,黃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類黃釉描金罐除置曲帶式耳者外,尚有置獸耳者,也有不置耳的,均屬宮廷祭祀用器,其傳世品多屬清宮舊藏。

黃釉瓷器就是以適量的鐵為著色劑,用氧化焰低溫燒成的釉色。瓷器上純正的黃釉,始自明初洪武年間,到弘治時期黃釉瓷已近乎完美,達到歷史上低溫黃釉的最高水準,明晚期曾一度停燒,直到清順治時期,才又恢復燒製。

網絡配圖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黃釉瓷主要是以仿宣德和弘治黃釉瓷為主,在沿襲明代黃釉的基礎上,勇於創新,把暗刻、劃、印、雕等各種裝飾工藝以及釉上彩繪共同運用到黃釉瓷器上,豐富了黃釉瓷器的品種,一改單色黃釉瓷以素取勝的面貌,形成黃釉瓷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高峰,晚清時期則以光緒黃釉瓷為代表,精品多為光緒朝慈禧太后禦用的官窯瓷器。

網絡配圖

清代犧耳尊種類、特徵以及用途

網絡配圖

清承明製,依然非常重視祭祀及祭器的製作,清朝雖初得天下但對中國古代的禮教文化吸納迅速,順治時期官窯雖未曾全面恢復燒造,然在僅有的傳世品當中就有茄皮紫釉和黃釉暗刻龍紋祭祀瓷盤,景德鎮珠山禦窯遺址亦曾出土多件類似的茄皮紫釉暗刻龍紋殘盤,當為祭天之禮器,由此可見,清廷對祭祀大禮的尊崇和對瓷質祭器的倚重。

網絡配圖

後至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後,四海升平,康熙帝參考前朝,複位禮製,對宮中各項用瓷明確功用與法度,遂有康熙二十年朝廷派員至景德鎮恢復禦窯廠的燒造之事。此次燒造的祭器當中仍然延續順治朝使用茄皮紫釉器皿作為祭天之禮器的做法,遂成清代乾隆以前的一項重要制度,直到乾隆十二年禮製改革才將祭天禮器的茄皮紫釉改為霽藍釉。

清康熙 茄皮紫釉犧耳尊 南京博物院藏

清康熙茄皮紫釉犧耳尊,本品式樣源自明弘治年間宮廷祭祀禮器瓷質雙犧耳罐。按照清代禮製規定,本品為祭天禮器(天壇茄皮紫、地壇黃釉、日壇紅釉、月壇白釉),罐身施以紫中泛藍的茄皮紫釉,釉質厚腴光潤,濃妍鮮亮,雙肩對稱飾以一對獸首耳,雕工精細,栩栩如生,生動傳神。

清雍正 茄皮紫釉犧耳尊

茄皮紫釉創燒於明代中期,流行於清早期,因色如茄子之紫,故得名。以錳為著色劑,在850°C左右火候窯溫中燒成。釉色有深淺兩種,深者呈紫黑,淺者呈淡紫,以無裂紋者為上乘。此罐即屬於後者,釉水深邃飽滿,好似成熟的茄皮色。考察本品釉色之特徵,應該為二次燒成,以1300°C高溫燒成素胎後,將茄皮紫直接掛在素胎之上,再入窯用低溫燒成。明“法華”器紫釉,清康熙、雍正、乾隆時紫釉,均以錳為著色劑。《南窯筆記》:“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色。”

清《皇朝禮器圖式》載天壇祭祀用瓷

清雍正茄皮紫釉犧耳尊,其罐身施以紫中泛藍的茄皮紫釉,釉質厚腴光潤,濃妍鮮亮,雙肩對稱飾以一對獸首耳,雕工精細,栩栩如生,底為“大清雍正年製”篆書陰文款,筆道圓潤,結構規整。

清乾隆 黃釉金彩犧耳尊 南京博物院藏

清乾隆黃釉金彩犧耳尊,直口,溜肩兩邊各飾一對犧耳,圓腹下收至底,圈足,通體內外及底施雞油黃釉,釉面肥潤,底足修飾極規整,胎質如糯米般白滑,外壁施四道金彩弦紋。底部有不明顯的旋胚紋和跳刀痕,並有“大清乾隆年製”篆書印章刻款,字體比較特殊。

清乾隆 黃釉犧耳尊 南京博物院藏

清乾隆黃釉犧耳尊,直口,短頸,圓肩,下腹收斂,平底內凹成圈足,足端平切。內外壁均罩黃釉,有“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是一件典型乾隆年間皇家禮器。類似黃釉尊在1981年台北故宮單色釉瓷器特展和南京博物院康雍乾官窯瓷特展中展出,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美術館有同樣藏品。

月白釉犧耳尊 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美術館藏

珊瑚紅釉犧耳尊 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美術館藏

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美術館藏月白釉犧耳尊與珊瑚紅釉犧耳尊應用於月壇與日壇,為現存犧耳尊極為稀少品種。

清乾隆 白釉犧耳尊

清《皇朝禮器圖式》載天神壇祭祀用瓷

白釉犧耳尊直口微敞,豐肩,上飾雙犧耳,圓鼓腹,腹下漸收至底。器型莊重沉穩,犧首雕飾細致,生動傳神。尊通體施白釉,釉質細膩滋潤,底部陰刻“大清乾隆年製”6字3行篆書款。據史料所記,白釉犧耳尊應為清廷皇室於太廟、東陵祭祖時所使用。

瓷器釉料中的含鐵量降低到0.75%以下,施於潔白的瓷胎上,入窯經高溫燒製,就會出現白釉。嚴格地說,白釉是一種無色透明釉,而不是白色的釉。白釉是瓷器傳統釉色之一。

清道光 霽藍釉犧耳尊

在清代前期,瓷質祭器之中青色一項以茄皮紫釉為之,傳世所見有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實物,直到乾隆十二年禮製改革才將祭天禮器的茄皮紫釉改為霽藍釉。皇室祭器體現著朝廷對天地神靈、聖賢先祖的敬畏與膜拜,被賦予尊崇與神聖的地位,務必精心製作,小心使用。本品為道光朝為數不多的霽藍釉瓷質祭祀器皿,承載著道光皇帝對天地與先祖的無限敬畏與尊崇之情,見證了清宮一次次至高無上的重要祭祀,意義非凡。

清道光 黃釉犧耳尊

道光黃釉犧耳尊口微撇,溜肩,兩側置獸首形雙耳,腹身向內斜收。造型端莊穩重,整體施嬌黃釉,釉色鮮亮雅致,表面呈現“蛤蜊光”,色澤明豔。這種黃釉犧耳尊用於天壇正位的祭祀。

皇室祭器體現著朝廷對天地神靈、聖賢先祖的敬畏與膜拜,被賦予尊崇與神聖的地位,務必精心製作,小心使用,承載著清皇室對先祖與天地的無限敬畏與尊崇之情,也見證了清宮一次次至高無上的重要祭祀,意義非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以皇權為首的政治統治模式,祭祀作為一種禮儀制度,是統治階級用於鞏固其統治的一種外化表現形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