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編不是亂編,為什麽FGO的梵高我無法接受

  實際上我們穿越大地,我們只是經歷生活。——文森特·梵高

  法國南部的鄉下田間,烈日噴吐著濃稠灼熱的岩漿,席卷人間每一個角落,將一切所見之物全部融化。而在這洶湧翻滾的金色熱浪中,文森特·梵高卻始終迎著太陽,用畫布接住了扭曲撕裂的浪花。

  如果要票選國人最熟知最喜愛的西方畫家,我想一定會是梵高。他的畫作與人生軌跡,仿佛透著如同神秘學一般的力量,令人一旦陷入其中就無法自拔。

  這樣一個傳奇畫家,最近被寫進《Fate/Grand Order》成為了英靈,但是改編形象卻並沒有借著梵高的名聲直步青雲, 反而成為了眾矢之的,引起了許多爭議。為何如此?將歷史與傳奇人物改編進遊戲真的存在著雷區嗎?

宏大敘事的陷阱

  如果一定要用一兩個詞來形容梵高的人生,他可以說是痛苦的、偏執的甚至孤獨的。他的人生經歷在現在看來可以算得上十分悲慘,但是他通過畫筆,把這些苦難全部傾瀉於畫布上,變成了對太陽、對生活以及對自我表達無與倫比的熱情和追求。

  他就像是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在舍身飛向太陽的過程中被烈日融化。

  傳聞道,他最後於自己畫中的麥田開槍自殺。

  麥田裡依然濃鬱著熟悉的金黃色,但是這生命的海浪卻被陰鬱夜空死死壓住,在道路盡頭透著不安與惶恐。

  在這片被天空與大地擠壓的田野裡,不用特意去表達何為憂傷何為孤獨,一切都靜悄悄地埋藏在黑夜深處,直到一聲槍響…驚起海浪裡無數黑色的烏鴉,原來這些死亡使者始終都藏在生命的洪水裡。

  《麥田裡的烏鴉》仿佛正描繪了槍響後群鴉四起的場景,死亡氣味令人窒息,因此有許多人都誤以為該作便是梵高生前最後一張畫作。梵高的自殺具有強烈的藝術性,得知這個故事的人再次佇立於這幅畫作前,都難免會為其所散發的不安而顫栗惶恐。

  《Fate/Grand Order》引起爭議的部分,正是關於梵高的死亡。

  在遊戲中,梵高雖然生前偏執又瘋狂,但是仍有堅強的信念。梵高用自己的畫作來追求月亮外側星之彼端的神明,然而當他得知那外神其實是邪惡之物後,為了拒絕外神的召喚、為了不向其妥協,梵高選擇了用自殺來抵抗。

  如果不了解梵高的人生,或許會覺得這樣寫並沒有什麽不好,畢竟為了人類的信念、為了自己的意志、為了不向邪惡屈服而自殺,這個結果可以說是偉大的。

  但“偉大”正是其令人不悅之處。

  不可置否,梵高確實是偉大的畫家,但是他的死不應該寫得這麽英雄主義。若是一味地將他的死亡描繪得悲壯又激憤,反而是完完全全無視了梵高本人身上的痛苦和掙扎,以及這份掙扎背後他對生活的渴望。

  正如開頭所引用的那句話:“實際上我們穿越大地,我們只是經歷生活。”

  《Fate/Grand Order》劇情習慣性地將角色帶入宏大敘事當中,完全拋棄了梵高人物的本質、甚至直接否定了梵高現實的形象,這種做法是相當傲慢的。

  換句話說,那這個角色除了身上堆砌的“梵高”元素,沒有一處是屬於梵高的。更不用說這個角色還縫合了希臘女神克呂提厄。

  羈絆故事 4:“可以說,這位梵·高的性格和肉體都是克呂提厄的。”…吐槽一句,那你乾脆就寫個克呂提厄的英靈不好嗎。

0

  這其實是很多歷史改編作品常犯的問題。

  如今絕大多數遊戲都習慣性將故事基調,定在“人定勝天”的英雄主義之上,喜歡將故事講得越大越好、犧牲越悲壯越好。然而這樣真的好嗎?這不好,尤其是角色有現實原型的遊戲。

  遊戲角色們動不動就拯救世界、拯救人類,甚至把明明非常私人化感情化的自盡也寫成對抗邪惡力量,到頭來只會讓角色成為雄壯劇情的工具人。既然都是工具人了,為何還要強行借用大家喜愛的歷史人物呢?

畫蛇添足的彌補

  假如說,自我了斷是人生中的一個缺陷,那麽《Fate/Grand Order》將梵高的自殺加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將這個缺陷彌補了,就能讓梵高的角色魅力更上一層嗎?我想或許會適得其反。

  那些名垂青史的傳奇人物,在遊戲中被剝離人性,變得只剩下偉大,這難道不算是一種侵犯嗎。我們不應該否認,即使是這些人,在他們的一生中也有好如普通人般的迷茫、也有情感的掙扎和猶豫、也有不那麽十全十美的決定。

  人無完人,然而改編故事想要將其塑造成完人,誤以為只要一味拔高就可以尊重歷史,誰知道這其實反而是對歷史的輕視。

  缺陷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他身上更迷人的特點。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Elliot Aroon 提出過一個觀點,那就是“出醜效應(The pratfall effect)”。

  在他的觀點中,全然無缺點的人未必討人喜歡,人們反而會更加青睞於帶有遺憾的人。

  他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四段採訪錄象分別放給測試對象看。

  其中有兩段錄像中,接受採訪的人都是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

  但是第一個面對鏡頭自然大方,表現得非常自信,他的表現十分完美,全程可以說沒有能挑剔的地方,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而另一個雖然同樣也是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但是他面對鏡頭時卻表現得略微有些羞澀,在主持人介紹他所取得的成就時,竟然不小心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

  放完後 Elliot Aroon 讓被測試者選出一位他們最喜歡的受訪者,結果卻出乎意料,有 95% 受訪者最喜歡的不是完美無缺的第一位,而是略有羞澀的第二位成功人士。

  可以看出正是由於缺陷的存在,才使得人更加富有魅力。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月球梵高是一個完美的形象,只是在劇本中將真實梵高的自殺加以“神化”,很明顯是一個畫蛇添足的行為,粉絲並不需要這樣的彌補。

  梵高開槍自殺後並沒有立即死亡,而是在兩天后由於傷口感染去世。他的弟弟特奧說,在梵高生命的最後,他依然保持著清醒的精神狀態,仿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清醒。同時他還說道,梵高最後的遺言為:“痛苦永存”。

尾聲

  梵高用其一生的苦難磨練,轉化成了繪畫上熱情洋溢的美。這種對生的熱情與痛苦,讓他的作品在矛盾之中,達到了高峰。他掏心掏肺地描繪生活,他就像田野裡裡極力成長的麥穗,朝著最後的成熟和綻放努力著。

  死亡真的不一定要有偉大的理由,我可以理解《Fate/Grand Order》的劇本作者希望寫出一個跌宕起伏、華麗壯觀的故事。但是在恢弘的背景下,梵高對生命質樸的感受、這種愛與痛的交融,難道不值得一寫嗎?

  他仰望著太陽。然後他用手抵住自己的太陽穴,扣動扳機。他倒下了,臉埋在肥沃又發出刺鼻氣味的麥田裡。他回到生生不息的大地母親的身體裡去了——歐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傳》。

  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杉果遊戲的立場。此外我們還有A站、B站、其樂、知乎、頭條等平台,關注我們獲得更多有趣的遊戲內容!

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