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去哈佛與史丹佛的辯論台打比賽?

眼看著玩辯論成為身邊越來越多大孩子們課外活動的熱門選項,我們便想找專業人士討教一番,了解辯論這項活動的歷史與現狀,尤其是其中參與者甚眾的美式辯論。

美國演講與辯論委員會中國辦公室(National Speech and Debate Association,China,以下簡稱“NSDA中國”)學術總監Cale Halley欣然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01

賽製變革,只為讓更多人參與

據Cale介紹,美式辯論中歷史最悠久的是政策辯論(Policy Debate,以下簡稱PD),正反雙方2-2,就某一具體話題開展論辯。到了1980年代,參加PD比賽的辯手語速越來越快、比賽時夾雜了越來越多只有他們自己才聽得懂的術語。隨著觀賽門檻越來越高,PD逐漸成了辯手間的自娛自樂。

這時,林肯-道格拉斯賽製(Lincoln-Douglas,以下簡稱LD)開始興起。這一賽製采取正反雙方1-1的方式,不同於PD多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如某一法律是否應該被通過,LD則涉及倫理、現實、是非對錯等,議題更為廣泛。“儘管建立LD賽製的初衷是不要設立太高的技術門檻,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但由於教練是之前參加PD的辯手,賽事培訓也是由前PD辯手主導,現在的LD幾乎就是1-1製的PD。”Cale笑言。

2002年,NSDA創立公共論壇賽製(Public Forum),試圖再次扭轉LD路子越走越窄的現狀。辯題主要集中於當代時事,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來觀賽,能聽懂辯手們在說些什麽,也能表達自己的觀點。目前,NSDA中國隻提供PF,但隨著賽事網絡的不斷發展壯大,也有可能在未來增加LD、PD等賽製。

積累經驗比打贏比賽更重要

初中生也可以來挑戰

02

前兩年觀賽時,辯手們多是意氣風發的高中生,但近來我們發現一些臉上還帶著些稚氣的初中生也開始投入到唇槍舌劍的論辯中。到底多大的孩子適合參加辯論呢?

面對這一問題,Cale介紹說,的確大多數參加辯論的孩子是高中生,但也有初中生和大學生,沒有最低年齡限制。事實上,有不少高水準的選手是初中生,他們很早就開始參加辯論,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他們甚至可以與最好的高中選手一決高下。“我們一般不會硬性規定初中生不能和高中生打比賽。初中生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印象分,評委們看到他們小小年紀就一本正經地穿著正裝,非常可愛,這一點其實很加分。”

當被問及一個零基礎的辯手,需要經過多長時間的訓練才能上賽場時,Cale思忖了片刻說:“20個小時。”他進而解釋說:如果要去參加史丹佛或哈佛的比賽,當然得是水準很高的選手,因為他們要和英語是母語的辯手較量。但如果是常規比賽,只要有好的教練、科學的訓練方法,大約20個小時就可以讓一個入門者了解比賽的形製,做好參賽的準備。

當然,僅僅20個小時的訓練只是基礎入門,很難讓學習者贏得比賽,“但辯論最美妙的地方並不在輸贏,而是在一次次的比賽中增加信心、提升技巧。與獲勝相比,他們能從失敗中學到更多東西。”Cale說,“辯論作為一項活動,很有價值的一點就在於,老師會告訴孩子:輸了不要緊,太陽明天照常升起。

但如果孩子想成為頂尖的辯手,當然是投入越多時間越好,而且越早開始參與越好。Cale將之與體育比賽相類比:“與強手面對面過招的體驗是無可替代的,這就像你跟‘小皇帝’雷霸龍·詹姆士打籃球一樣,你可能會輸得很慘,但你能通過觀察、模仿,學到很多。”

在Cale看來,玩辯論與參加體育運動很像的地方還在於:首先,它能讓學生坦然面對風險和失敗;其次,達到準專業水準後,需要以賽代練,最好每個周末都有比賽可打。

03

厚積薄發,場上才能快速反應

觀看辯論比賽,最讓人過癮的就是辯手之間的你來我往、針鋒相對。那怎樣才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練就這樣的快速反應能力呢?

Cale以他們最近在打的一個辯題“美國應停止向沙特阿拉伯出售武器”為例,介紹了該如何從兩個方面著手準備。

首先,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話題,宏大到有些人甚至可以以研究這個問題為業,其中涉及美國與其盟友的關係、中東的外交事務等。面對這樣的辯題,知識儲備是第一步。“你知道得越多,準備得越充分,就會越有自信。”Cale說。所以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舉辦一次相關知識的講座,盡可能多地覆蓋這一主題的知識點。經過這種專項式的集中學習,很多孩子會比大多數家長都更了解沙特阿拉伯及與之相關的國際關係。

此外,他們也會教學生如何控場。如果被問到一個你不是那麽有信心去回答的問題該怎麽辦?Cale建議從事件的影響(impact)著手去分析, 比如問,為什麽沙特阿拉伯的事情就那麽重要?而影響又可以具體從三個方面去衡量:首先是量級(magnitude),比如有多少人會因此受影響、甚至喪生、造成了多大的財產損失,等等;其次是時間表(timeframe),即它的影響什麽時候會發生,拿禁止武器銷售和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相比,如果人力物力的投入有限,就需要衡量哪個是更緊急的事;第三是可能性(probability),比如你援引的材料是否真實可信,有科學依據,還是只是引用了川普的話。

Cale說,在日常訓練中,他們會講得更深入,這樣學生們就能運用這些技巧以不變應萬變。

當聊起為什麽中國家長對讓孩子玩辯論這件事越來越有熱情,從高中時代就開始成為NSDA會員的Cale又理性又動情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一個現實的原因是,參加辯論比賽能為申請大學加分。特別是申請美國大學的中國學生,如果告訴學校你參加辯論比賽,就等於給了大學一個信號——你不是一個只會考高分的學生,你有可能讓學校變得更好。因為大學招生官明白,玩辯論的學生知道怎樣審辯性地、客觀地去思考問題;知道怎樣跟人打交道,而不是整天窩在學生宿舍裡;他們會參加俱樂部活動,會去實習,當然也可能為學校的辯論隊出力。

但作為從高中玩辯論一直玩到現在將其作為自己事業的“辯論老司機”,Cale說,辯論不僅僅能為申請大學加分,事實上,它對整個人生都會有深遠的影響。首先,一旦具備審辨式思考的能力,你就會是一個領導者而不是追隨者,會獨立思考,不會人雲亦雲。“如果你從來都不去質疑你的文化、你的朋友灌輸給你的觀點,那你就只是一台電腦,接受輸入,然後按照既定程序輸出。”從在邁阿密大學讀研時帶當地中學的辯論隊,到如今已擔任NSDA中國學術總監逾四年,Cale接觸了不少孩子,他說:辯論會讓人“覺醒”,會促使你從各個方面去思考類似“我是誰”、“我看重什麽”、“我要怎樣度過這一生”這樣的大問題。

採訪完Cale,又與上外附中的蔡昕辰、上中國際部的Sophia和來自深國交的劉清源同學聊了聊他們參加辯論比賽的經歷,比如失利時如何調整心態、欣賞的對手具備哪些特質、對自己有哪些期許、怎麽通過同時構建正反兩方的觀點讓自己更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等等。言談間,他們思維縝密、視野開闊、態度謙和,於是又想起之前問Cale的問題——辯論是不是一項專屬於英文好的“學霸”們的活動?Cale的回答是:當然不是。在他看來,如果學生英文好,的確能更有助於溝通,但辯論不同於演講,不是照著稿子漂漂亮亮念出來就好了,更重要的是說出來的內容。

回想起自己參與辯論以來的這些年,Cale覺得最美妙最過癮的就是處於劣勢時,想出一個絕妙的觀點,做了超棒的總結陳詞,來了一次絕地反擊。“有時候,就算輸了那場比賽,但中間提出過很妙的論點,還是很讓人開心。”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