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節檔就像春晚,“李煥英”相當於“難忘今宵”

春節檔:中國自己的節奏和玩法

本刊記者/李靜

今年春節電影票真貴!這是所有觀眾的普遍反應。隨便點開北京一家南四環邊的影院,票價基本都在100元左右。但這並沒有影響觀眾的觀影熱情,熱門場次的座位並不好買,2月14日情人節當天甚至一票難求。在經歷了漫長的掙扎、調整、復甦之後,中國電影業在剛剛過去的牛年春節奉上了“史上最強春節檔”,造就了一長串中國影史新紀錄。

根據國家電影局2月18日中午發布的數據,2021年2月11日除夕至17日正月初六,全國電影票房最終以78.22億元收官,較2019年的59.05億元大增32.5%,創下了1.6億總觀影人次的新紀錄。2月12日大年初一以16.87億元創下史上單日票房最高紀錄,突破了單日票房15億元大關。同時創造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全球單一市場周末票房等多項世界紀錄。而這些成績還是在各地防疫限流50%、75%的情況下取得的,市場的火爆超出了業內原本的預期。

但市場的紅利並未均分給每一部電影。牛年春節檔的“馬太效應”明顯,《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英》兩部頭部影片瓜分了80%的票房。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春節檔的電影承載著更加複雜的內涵,充當了一種符合典型中國傳統節慶消費心理的消費品角色,人們捨得為節日消費品花錢,但是這件消費品要符合幾個特點:滿足人放鬆娛樂的訴求,物超所值,帶有誇飾性消費的屬性,還要增加人們在社交時的話題。

“李煥英”的逆襲

今年春節最大黑馬當屬小品演員賈玲的導演處女作《你好,李煥英》。在預售天天破紀錄、首映日就刷新單日票房、首日觀影人次等多項紀錄的《唐人街探案3》的競爭壓力下,《你好,李煥英》憑借真摯的感情和豆瓣8.1分的口碑,在前三日票房、排片遠遜於《唐探3》(以下簡稱《唐探3》)的情況下,從2月15日開始實現逆襲。

作為春節檔的知名IP,《唐探3》在拍攝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影片赴日本拍攝,幾乎把所有在中國有知名度的日本演員都招入麾下,且是全球第4部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技術的電影。有一個長鏡頭使用了400個群眾演員、兩天時間才拍攝完成,拍攝時一度傳出影片成本高達13億人民幣,但很快被劇組否認。

影片原本計劃在2020年春節檔推出,因為疫情影響時隔一年才上映,吊足觀眾胃口。可惜陳思誠並未把握好建立“唐探宇宙”與貼近普通觀眾之間的平衡,《唐探3》自始至終充斥著一股浮躁之氣,《唐探1》中可圈可點的邏輯推理一再弱化,《唐探2》中的生硬低俗笑點倒是發揚光大,且多個情節被網友指出有不尊重女性之嫌。影片更像是為了所謂“唐探宇宙”這一噱頭的堆砌之作,豆瓣口碑飛速跌到5.6分可謂“實至名歸”。

相比油膩燥熱的《唐探3》,《你好,李煥英》這部賈玲花了四年、改編自自己同名小品的影片,簡單質樸。沒有太多技巧和粉飾,賈玲懷念意外離世母親的真情與真誠暈染全片,笑淚相容的情節打動了很多人。網友在網上留言說:“笑的時候拍大腿,哭的時候口罩都濕了。”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陳山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經過去年一年疫情的洗禮,觀眾集體觀影心理發生了潛在變化,除了電影的藝術、商業價值,大家對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更看重了。《你好,李煥英》用喜劇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緬懷,既讓人體會溫暖,最後催淚的情節也給了大家宣泄去年一年情緒的機會,這是這部輕量級影片能夠彎道超車的重要原因。

可逆襲的故事不屬於其他幾部春節檔電影,往年常見的群雄爭鋒現象基本沒有出現。春節檔“二八效應”明顯,在兩部頭部影片狂掃了八成票房的大盤下,《刺殺小說家》等另外5部影片基本淪為炮灰。

由路陽執導、改編自雙雪濤同名小說的《刺殺小說家》,立意新穎、劇情緊湊,但僅僅收獲5億多元票房。這部講述信念和希望的故事,和路陽的繡春刀系列一樣,被他賦予了相當多的現實關照,但這也注定了它不會是“眾樂樂”式的電影,缺少大眾緣,沒有“春節檔賣相”。

《新神榜:哪吒重生》《侍神令》和《人潮洶湧》位於票房的後三位,表現居然還不如排在第四位的盯準低幼市場的《熊出沒·狂野大陸》。《人潮洶湧》最令人唏噓。劉德華很早就入駐抖音親自上陣為影片宣傳,大年初一晚上導演饒曉志在微博上發文求院線增加排片,可惜還是沒能阻擋其排片降至5%以下、最終僅收獲1.5億元票房的慘敗局面。而《唐探3》《你好,李煥英》這樣的熱門影片,在許多影院甚至每隔30分鐘就有一場。

由於疫情影響,去年國慶檔又表現較差,影院對今年春節檔大片救市抱以很大期待,由此更加壓縮了不少影片的生存空間。

神似春晚的春節檔

在內地電影市場上,春節檔尚屬新生事物,它是在賀歲檔的基礎上演化細分的產物。1997年12月24日,馮小剛執導的《甲方乙方》開創了內地賀歲片的先河,此後兩年,《不見不散》和《沒完沒了》接連在年底上映,馮氏喜劇招牌確立,賀歲檔這個由香港乃至西方舶來的檔期概念逐漸在內地站穩腳跟。

從2012年開始,隨著一二線城市電影市場逐漸飽和,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各大院線公司將業務發展的重點逐步轉向三四五線城市,中國迎來了電影銀幕的“大躍進”。2017年年底,三線及以下城市銀幕數量佔比已達54.11%,趕超了一二線城市。中國高鐵的迅猛發展,使回鄉過年變得越來越容易,基礎設施的提升也為春節檔的出現助力,看一部電影,逐漸從一個人的城市文化生活轉變為一家人的春節歡度儀式。更適合西方人聖誕、新年假期的賀歲檔,隨著馮小剛的隱退逐漸沉寂,春節檔應運而生,可以說中國的電影市場建構慢慢找回了屬於自己的節奏和玩法。

既然成為春節期間的家庭式文化消費產品,春節檔電影就要符合中國文化傳統,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和春晚一樣的文化邏輯。左衡認為,春節聯歡晚會在黃金年代讓人印象最深的通常是兩類節目,一類是熱鬧歡快的娛樂節目,一類是以“難忘今宵”為代表的情感載體,滿足觀眾心理、感情上的需求,兩類節目給整個春晚帶來一種平衡感。放眼今年的春節檔,《唐探3》是簡單直給的娛樂,《你好,李煥英》相當於“難忘今宵”。“在這個特定的時間段,兩部頭部影片放在一起,平衡感就出現了,它們一起瓜分了絕大部分票房,是春節這個特定時間段人們文化消費和文化心理的投射,是在文化大於藝術的語境下完成的。”左衡說。

能夠把一家老小拉進影院,又有7天長假,儘管春節檔是新生事物,卻已迅速佔據了“第一檔期”的地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由於春節的特殊語境,並不是每部電影都適合這個檔期,例如《刺殺小說家》,劇情天馬行空,奇幻與現實不斷交織,敘事清晰有創意,視覺特效顯示出中國電影強大的工業水準,卻被兩部頭部影片牢牢壓製。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陳山認為,春節檔的觀眾有相當一部分是平時不進影院的,《刺殺小說家》的片名和主題對他們來說有些喪,如果不來擠這個春節檔,而是放在其他檔期,例如暑期檔,應該會有更出色的表現。而《人潮洶湧》無論放在任何一個檔期,也許都比勝者通吃的春節檔更合適。

暑期檔可以說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第二大票倉,其形成很大一部分源於動畫片的興起,最大的特徵是以學生為主要觀影群。暑期檔形成於2009年,當年有《哈利·波特6》等40部影片扎堆上映,創造了16.5億元票房。此後,暑期檔隨著電影市場的整體發展不斷壯大,誕生了《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封神之作。由於年輕人是主要觀影群體,近些年一些中小成本且較有新意的創作嘗試也在暑期檔獲得不錯的成績,例如《岡仁波齊》《無名之輩》均獲得高口碑、高投資回報率。

中國電影市場的另一黃金檔期是近年成長迅速的國慶檔。尤其是2019年的國慶檔,在《攀登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等主流商業大片的加持下出現“井噴”。2020年,《奪冠》《我和我的家鄉》的高票房,進一步奠定了國慶檔為新主流大片定製檔的印象。這一檔期雖熱,但受歡迎的片型相對較窄,以宣講主流意識形態的片型為主。

與幾大黃金檔期相比,因小長假而催生的元旦檔、五一檔、端午檔等小長假檔期還沒有成氣候,存在感都還不強。

放眼全年,中國電影市場檔期分布不勻的問題突出,也許這正是重點影片紛紛擠進春節檔的主要原因。左衡認為,如果中國整個一年裡的各種周期都能給優秀影片留有足夠的空間和可能性,也許大家就不會太往春節檔這樣的重要檔期裡硬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