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會引發抑鬱?心理專家總結的4個“強心”建議,快收藏

糖尿病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最重要慢性疾病之一,血糖過高引起的全身代謝異常,會導致全身多種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數據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數1.14億,未診斷糖尿病患者6130萬人,另有糖尿病前期4680萬人。

作為一種慢性病,糖尿病不僅會導致身體方面的疾患,同時由於患者的心理素質、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的不同,也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疫情以來,糖尿病患者承受著基礎疾病和新冠疫情所帶來的雙重壓力,可產生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如何做好心理管理和乾預,田紅軍教授來支招。

受訪專家

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院長、

精神醫學科主任醫師田紅軍

糖尿病是一種“心身疾病”

我們經常提到“身心健康”,與之相對的是“身心疾病”,而對“心身疾病”這個詞卻比較陌生。心身疾病,簡單理解即心的問題轉成身體的問題,是一組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但以軀體症狀表現為主的疾病。

日常生活瑣碎和各種突發事件,都會對內心造成壓力和衝突,當這些壓力得不到緩解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以生病的方式表示抗議和預警,而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

田紅軍表示,“有調查顯示,綜合醫院門診的1/3的病人是心身疾病,像糖尿病、消化性潰瘍、哮喘、冠心病、高血壓、癌症等這些都屬於心身疾病,這類疾病的發生除了跟患者自身素質有關係以外,就是精神心理因素所影響。”

每個人生來擁有特定的身體素質和軀體狀況、性格特徵,這些遺傳因素成為心身疾病的基礎,比如,有些人天生對壓力的察覺很敏銳、容易焦慮,更容易出現心身疾病。

而心理因素的影響,如長期反覆的承受壓力、焦慮、憤怒、抑鬱等負面情緒而無法疏解,也可能患上心身疾病。

因而,學習情緒調節和管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於預防糖尿病十分重要。患病後學會與疾病和平相處,保持身心愉悅也有利於控制糖尿病的進行和發展。如果察覺到自己長期處於負性情緒的困擾中,就應主動進行情緒調節。

陷入負面怪圈,要及時察覺、乾預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麻煩或者挫折,難免會產生消極情緒。而長期沉溺消極情緒中卻是很危險的狀態。

對於糖尿病這類慢病患者來說,由於疾病影響更容易出現精神心理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反應保持敏感性。

糖友以及家屬可從這三方面入手,簡單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態。

觀察患者的睡眠和飲食狀態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焦慮抑鬱,那麽很多時候都會影響他的睡眠以及飲食。經常性的入睡困難,早醒,食欲不振或者階段性的暴飲暴食都要注意。

觀察患者生活的是不是快樂,精力是不是充沛

如果患者總是高興不起來,悶悶不樂,情緒低沉,對以前感興趣的事情現在都失去興致,總是感覺疲憊,提不起精神,就要高度懷疑是否同時出現了抑鬱。

觀察這種狀態對他生活的影響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雖然是有一些心煩,情緒不是太高,但時間不是很長,對生活沒什麽太大影響,那麽可以借助運動、娛樂、與家人朋友溝通或自我調節等方式疏導不良情緒。

如果已經嚴重的影響到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則需要去正規的醫院找專科醫生及時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有焦慮症或者抑鬱症,那麽治療不只是治糖尿病,同時也要對焦慮症或抑鬱症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這些心理疾病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心理疾病不解決,糖尿病控制就會很困難。”

心身要健康,記住這4個建議

1

正確認識疾病,減輕心理負擔

疾病對每一位患者都像一個“不速之客”,首先我們要學會接納和理解這個疾病狀態。因為每個人都會遇上不如意或者得各種各樣的病,這是生活的一個部分。

同時,要有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念,糖尿病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可怕,通過控制和乾預,延緩病程和併發症,照樣可以長壽。

患上糖尿病,有些病人毫不在乎,不當回事。既不按時監測血糖和服藥,在飲食上也不注意;而有些患者卻非常的小心翼翼,考慮自己身體狀況和家庭未來的經濟負擔,特別的緊張,引發焦慮情緒。

“這兩種極端都不可取!”田紅軍建議,要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心理上要接納和正確認識糖尿病,行動上要嚴格管控生活方式,按時監測血糖和服藥,只有這樣才能正常去應對。

糖尿病患者承受著身體、心理以及經濟方面的多重負擔。值得欣喜的是,國家醫療保障局會同財政部印發的通知,明確表示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從而減少了患者的經濟壓力,也減輕了心理負擔。

2

合理平衡膳食,規律作息

糖尿病患者飲食要均衡,並注意能量攝入應符合體重管理目標。每日所需熱量45%~60%來自碳水化合物,25%~35%來自脂肪,15%~20%來自蛋白質。

飲食可以多菜少肉,每天1斤蔬菜。烹飪時要盡量採用植物油,保證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限制鹽的攝入每天控制在6g以內,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吃飯要細嚼慢咽。

糖尿病人需要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節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作息時間。糖尿病人很多存在睡眠不足的情況,成年人一天要保證6.5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3

加強運動,控制好體重

運動本身就能激發人的人體的心理自愈能力。通過加強運動,可以減壓和放鬆。例如揮拍運動,像打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就是非常好的減壓運動。

此外,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等也可以讓自己保持一個比較好的心理狀態。

體重跟腰圍同時增加的話,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更高。超重或肥胖者要將BMI(體重指數)調整到24左右,或體重至少下降7%,並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準。

練啞鈴、肌力訓練帶等抗阻運動能減少脂肪,促進肌肉增長,提高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島素抵抗,讓降糖藥物療效更顯著。

4

學會排解情緒,多與他人溝通

當患者產生負面的情緒時,要學會化解。

可以通過參加戶外運動以及放鬆訓練,如練氣功、聽音樂等方式進行化解,或者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

也可尋求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主動與家人交流溝通,解決認知上的困惑。同時,主動付出幫助別人,也可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田紅軍教授介紹“深呼吸法”來幫助患者調節壓力。

深呼吸法:呼吸時,靜靜地感受自己的呼吸,慢慢由鼻孔吸氣,吸氣過程中,腹部漸漸鼓起,整個吸氣過程可以維持5-10秒,停頓一下再呼出來。呼氣時,慢慢讓肚子凹下去,將氣息由鼻腔緩緩送出,接著再循環。

注意要點:這樣一個慢節奏的呼吸要講究“細悠勻長”,要特別深,特別長,不要大口呼氣大口吸氣,關鍵是保持靜心。放鬆,讓思維停下來,腦子很清靜,沒有念頭,並調動自己的覺知,自己的感觀非常清晰,似乎周圍掉一根針都能聽得見。▲

參考文獻: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 diabetesatlas(8th edition 2017)[EB/OL].(2017-12-01)[2018-11-28].https://www.diabetesatlas.or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