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康:“退”出更多綠 “還”來更多富

安康脫貧攻堅的任務依然艱巨。

川陝革命老區陝西省安康市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核心區和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還是國家確定的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市人口300多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5萬人,貧困人口45.39萬人、佔全省貧困人口的1/4,全市4個深度貧困縣的貧困人口佔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貧困人口的一半。

安康

一組數據也讓人眼前一亮。

2017年,安康市林業綜合產值達182.24億元,林業在全市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比達20%,林業收入佔安康市農民總收入的48%。

安康市山大溝深,山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91%,林業用地佔國土面積的81.6%、森林覆蓋率達65%。顯然,林業在脫貧攻堅戰中正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因如此,自新一輪退耕還林啟動後,安康市采取多種舉措強力推進山林經濟示範市建設,有力推動了群眾脫貧致富。

安康市將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和區域扶貧開發深度融合,制定頒布《安康市茶產業發展規劃》《安康市茶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關於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實施意見》《核桃產業發展規劃》《核桃產業發展意見》,成立安康市核桃產業協會和產業聯盟……5年來,安康在加強政策引導的同時,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10縣區財政每年各落實500萬元配套資金,整合超過20億元的涉農項目扶持涉林產業發展,撬動超過50億元的社會資本投入涉林產業建設。此外,全市還落實102個市直部門包抓城周綠化和林業產業園區,並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還引進西安榮氏集團加盟安康核桃產業發展。

這段文字與白河縣有關: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地無百畝平,土無三寸厚。在脫貧攻堅戰中,深度貧困縣之一的白河縣面臨了不少挑戰。在退耕還林工程的帶動下,白河縣已走出一條依靠山林帶動致富的路子。

日前,記者在白河縣農林科技局局長史建強帶領下來到冷水鎮三院村,見到正在核桃園裡收核桃的周晉虎。前兩年,周晉虎的妻子患重病去世,巨額的醫藥費讓他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戶。借新一輪退耕還林的契機,周晉虎將自家的4畝坡耕地流轉給村裡能人周漢勝的山林經濟產業園種植核桃,每年不僅土地流轉有收益,且享受退耕還林補助,此外,周晉虎長年在園區務工,每年工資性收入達2萬元。目前,周漢勝的山林經濟產業園種植核桃3000畝、油用牡丹1500畝、魔芋等作物500畝,並建了加工廠,帶動103戶像周晉虎一樣的貧困戶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白河縣城關鎮安福村是退耕還林的重點村。在一塊套種牡丹和芍藥地邊,記者見到了正在追施複合肥的該村11組的錢傑庭。錢傑庭家有3口人,因為缺少人手,前幾年他將自家的11畝坡地流轉給白河縣綠韻牡丹現代農業園區,雙方約定退耕還林補助仍由錢傑庭享受,另外他還可領取分紅。今年,錢傑庭領取退耕還林補助5500元,股金兜底分紅300元,加上1900元的短工收入,僅這些收入就有7700元。

自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來,白河縣大力推廣光皮木瓜和茶園建設,目前全縣14萬畝光皮木瓜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海拔千米以上茶園面積達8萬畝。

白河縣天寶園區近年來因梯田大放異彩。多年前,這裡的人造梯田揚名全省,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大量人口進城務工,很多家的梯田漸漸無人打理。白河縣興達公司借助新一輪退耕還林和陝南移民搬遷政策,將村民的6000余畝“掛牌地”一次性流轉過來,並投資1.5億元建設天寶農業園區和山下的裴家社區,栽植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效益的木瓜、茶葉、核桃、杉木、棕櫚、牡丹、黃薑等,形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集休閑、農業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同時,園區還將居住在山上的400多名群眾搬遷安置在生活便利的社區居住,使昔日的荒山坡變成了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貧困戶楊意明就從天寶園區建設中受益匪淺。楊意明說,在園區帶動下,他去年春季種了4畝油葵,當年就產了750余公斤,園區按年初協定,按每公斤2元價格收購,除去投入,當年純收入超過4000元。前幾年,楊意明還參加了縣裡組織的職業農民培訓,有了一技之長後他獲得長年在園區搞工程的機會,每月能賺3000元,他的妻子在園區乾園藝,兩人的工資加上油葵的收入,今年的收入至少有9萬元,今年肯定能摘下脫貧戶帽子啦!

白河縣天寶園區還精準帶動83戶350餘名貧困戶發展林果產業,今年人均年增收超過3000元。像這樣的園區,在安康市漢濱、嵐皋、平利、紫陽等縣區還有很多。5年來,安康市依托退耕還林政策,大力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積極培育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3個、市級現代林業園區120個,培育省級龍頭企業12個、市級龍頭企業37個。全市有5個縣區、25個鎮、40個村成功創建成陝西山林經濟示範縣、示範鎮和示範村標準,示範引領全市乃至全省林業產業發展。 

2014年以來,安康市累計爭取退耕還林計劃任務69.9萬畝。借助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安康市大力發展富硒茶飲、特色林果、蠶桑絲綢、林下種養、苗木花卉和森林旅遊六大主導產業。  

如果說,上一輪退耕還林徹底扭轉了安康“地越耕越薄,人越種越窮”的困境,新一輪退耕還林則正把“讓環境因生態而美,讓百姓因生態而富”的願景變為現實。

截至2017年,安康市茶園達83.84萬畝,生產茶葉3.01萬噸,實現產值50.03億元,平利縣、紫陽縣榮獲“中國名茶之鄉”稱號,紫陽富硒茶、平利絞股藍分別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和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紫陽縣還成功創建“全國富硒綠茶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全市累計發展核桃171萬畝、板栗221萬畝、鮮果102.16萬畝,發展以生漆、油桐、油茶、油用牡丹為主的木本油料面積207萬畝;發展林下種植55.93萬畝,林下養殖1089.4萬頭(隻);“旬陽拐棗”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榮獲“2017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旬陽拐棗系列產品、安康富硒奇異果、獅頭柑、金錢橘等產量品質逐年提升,安康櫻桃、瀛湖枇杷引領果旅融合發展。

生態好了、百姓富了,退耕還林帶來的生態效益也不斷顯現。

根據國家發布的退耕還林報告,安康市2014年退耕還林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52億元。

據漢江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顯示:位於陝西省白河縣的漢江出陝斷面水質連續多年且長年保持國家地表水二類標準;安康市空氣品質實時發布系統顯示:2018年9月13日前的317天中,安康市空氣品質優良以上的天數達到292天,優良率92.1%。(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