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繼華:滴滴應該怎麽活下去?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馬繼華

  滴滴要想真正的活過來,那是以上市為標誌的,但上市並不容易,首先需要改變的是公眾形象。

  曾經是最受矚目的獨角獸,也被稱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成功的創業企業,但是,一年巨虧109億,還是讓滴滴沉不住氣了。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滴滴的新聞少了很多,即便有,也是關於裁員和過冬。確實,滴滴從創業初期的高歌猛進到現在的壓力重重,需要調整的還有很多。不僅僅是裁員,還要重構。

  滴滴面臨的困難在哪裡?

  我們可以試著總結下,滴滴所面臨的內外壓力,主要的困難是什麽,其實,也就是幾個方面:

  1、監管和民意的壓力

  在這一點上,滴滴沒有遭受眼前困局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是看不到的,也並沒有看到,滴滴的發展腳步太快,以至於根本沒有顧忌公眾、司機、社會成本等等方面,以至於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多方不滿、抱怨發展到了幾乎不可調和,終於在兩起出行案件之後集中爆發。

  2、定位為題和經營方式壓力

  滴滴在合並了快的、優步中國以後,基本上處在壟斷位置,按說可以獲得超額利潤,但這在中國幾乎是癡心妄想,看看三家運營商就知道了。滴滴不應該致力於讓自己成為互聯網出行領域的基礎服務運營商,而應該只是其中最大最強的那一家。像學微信,但已經不是那個時代,也不會再有人給機會。

  3、商業模式以及成本壓力

  以互聯網燒錢的方法可以快速成長,但並未及時上市套現,讓現在的滴滴也難以再融資,必須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根據報導,此前一份滴滴出行內部流傳出來的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全年在司機補貼方面投入共計113億元,如此巨量的補貼也無法長期持續。

  解決的思路在哪裡?

  按照媒體的報導,在今年2月的月度全員會上,程維宣布了接下來滴滴的新方向:2019年滴滴將在安全技術、產品和線下司機管理及國際化等重點領域加大投入,繼續招聘2500人,2019年年底員工總人數將和去年底的13000人持平。

  簡單的來看,滴滴依然想著要繼續擴大規模,雖然方向是海外,而且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抓安全技術,可是,安全問題只是表面,是大家抓住的“把柄”而已,根源並非在此。否則,一年到頭,遠遠比網約車案件率高得多的計程車行業早就不存在了。

  不做太多的分析,我們認為,滴滴要想正常發展下去,就必須做好以下幾件事:

  1、先把盈利做起來,昂著頭活下去

  很明顯,如今的滴滴,既不盈利,也不“科幻”,還遭遇外部正在鬧的資本寒冬,希望盡快上市來融資的想法很難落地,接著再增資擴股,恐怕也不好找到下一個投資者。

  滴滴要想活下去,必須也只能靠自己。所以,滴滴宣布了“溫暖”的大裁員計劃,降低了員工日常福利,希望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這應該是第一步。

  接下來,滴滴應該縮減的是經營上的補貼,將網約車變成正常的運營企業,而不是為了市場份額而衝擊高估值的創業公司。同時,滴滴應該真真切切的明白自身的處境,縮小外部擴張的野心布局,暫緩在車後市場、汽車金融、造車等大出行行業廣泛布局,在外賣、大數據、旅店、共享單車、租車甚至共享汽車業務等方面低調再低調。

  2、本土市場老老實做好,國際化可以緩行

  據資料顯示,滴滴的國際化非常快,也進攻性十足。2017年,滴滴投資了東南亞最大的網約車品牌Grab;2018年1月,滴滴收購了巴西最大的本地共享出行服務平台99;同年7月,滴滴通過合資公司在日本啟動了計程車計程車服務。

  可是,看看優步,國際化的成果如何呢?在一個注定遭受各國嚴監管且法律文化嚴重不一樣的領域,網約車的國際化是一場緩慢的持久戰,滴滴還耗不起。何況,中國如此大的市場,還遠遠沒做好。

  當然了,做好不是做大,論市場份額和規模,滴滴已經無以複加,不過是國內市場發展,還是國際市場拓展,都不應該以繼續做大規模甚至壟斷市場為目的。

  3、養狼計劃實施,主動分拆部分業務對外融資

  據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從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滴滴的日活從1481萬下降到1105萬。與此同時,包括高德、首汽、嘀嗒等新興業公司都在成倍增長。很多人說這是滴滴的危機,其實,這正是滴滴生存下去的希望。

  滴滴不缺市場份額,特別是在用戶習慣形成以後,即便滴滴順風車很久沒運營了,可其他幾家依然沒有真正的佔據這一市場,滴滴缺的是對手,缺的是一個讓自己可以正常發展的均衡的市場環境。

  僅2018年,滴滴的公開投資項目的已知金額約為20億美元,折合134億人民幣。如今,這部分投資的業務完全可以“賣掉”,甚至自己分拆出一部分主營業務,主動形成競爭環境。學學王健林和萬達,只是滴滴的朋友真的有萬達一樣的遍天下嗎?

  4、將平台輕公司打造成衣務運營型重公司

  出行本來就是關係到每個人健康和生命的大事,互聯網公司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堅持輕公司運營賺錢平台利潤是不可行的。

  同樣是全國運營,通信運營商其實比滴滴所肩負的直接安全責任要小,但一樣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行業兩百萬人在維護網絡,每年投入在客戶服務上的直接成本更是以百億數。

  程維提出,“未來十年,滴滴平台將在全球範圍內服務20億用戶,滿足用戶50%的出行需求,並推廣超過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如果真是如此,滴滴需要不少於京東的員工數量,也就是數十萬人,而網約車平台的管理的可不是快遞員,滴滴管理能力夠嗎?

  5、上市是最終計劃,但先要改善公眾形象

  滴滴要想真正的活過來,那是以上市為標誌的,但上市並不容易,首先需要改變的是公眾形象。

  當然,改善公眾形象並不是做幾場座談會,也不是找幾個監督員,需要實實在在的長期用心。如今的狀況是,司機抱怨網約車平台抽成太多、管理太嚴,乘客認為車不好大、服務差,全社會都認為網約車不安全,麻煩更大的在於,大家都在抱怨,還都離不開。這是好事嗎?如果從商業上看是好事,但事實上這才是最大的壞事。

  要想徹底解決公眾形象問題,就需要好好思考,這種形象是怎麽來的呢?

  (本文作者介紹:達睿谘詢創始人,首席分析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