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亮寶樓文博 : 兩千多年,它守護著那一抹醇香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酒,

都喜歡陳釀,

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五十年,

貯存一定的時間,

酒體綿軟適口,醇厚香濃,

但是你見過兩千年的“陳釀”嗎?

這天,陝西眉縣村民在取土時,

挖出了一個扁圓狀的秦代銅壺,

壺內盛有液體,

用手一搖發出響聲,

並從壺蓋的砂眼上滲漏出來,

可以聞到一股酒香。

經過科學鑒定,確認是酒。

不過它變成了這樣……

戰國銅扁壺(旁邊為壺中的酒)

綠油油的,感覺有毒……

原來它長時間存放在青銅容器裡,

融入了大量銅的元素。

而盛放它的容器就是青銅扁壺。

扁壺

對於這樣的造型,有學者稱:

“奇狀令人不解,平放似不美,豎起似不便,殊不知是物原來專宜系掛鞍側……最切實用。”

確實,

這個造型既不像傳統青銅器渾圓飽滿,

也不能夠沉穩的放置,

仿佛青銅器中的“異類”,

但它卻有著別的器物不可代替的作用。

明妃出塞圖(局部)

這是一種源自遊牧民族的器物,

它造型精巧、便於攜帶,

馬背民族用其盛滿水或酒,

掛在馬鞍上遊走四方。

戰國魏公扁壺

東周時期,

隨著各地區交流的增多,

扁壺傳入中原。

既然來都來了,

那就感受一下中原人民的熱情吧。

在原來的形態上,

加個鋪首,加個圈足,

再加點好看的紋飾。

然後注入當時最流行的飲品——酒。

就出現了我們現在看到的,

形態各異的扁壺。

戰國錯銅蟠螭紋錍

戰國刻畫山獸紋扁壺

戰國蒜頭扁壺

因為某種原因,酒沒喝掉,

就出現了開始的那一幕。

戰國時期,

頻繁的戰爭沒有阻擋古人的精致生活。

扁壺除了在裝飾上豐富了以外,

功能也有了進一步發展。

出現了像這樣的雙口壺。

戰國雙口鎏金刻銘銅扁壺

戰國雙口鎏金刻銘銅扁壺線圖

銅質,橢圓體,短頸、鼓肩、扁腹,腹部兩側有鋪首銜環,長方形圈足,通體鎏金。器上部設有兩個流口,壺內腹中部鑄有垂直的銅隔板,以區隔左右兩邊腹記憶體儲的酒液不相混合。

兩個壺口,兩種口味。

即使打仗也不忘享受生活。

或者說它根本不是隨軍的水壺……

原因在於,

這個壺底足中空,

從底部殘留的木屑看,

原來應該是鑲嵌在木質底板上。

而且底足外側刻有銘文“食官酒”。

想必是皇家禦用之器。

由此也可以看出,

此時扁壺已經不僅僅是用於馬上。

春秋時期錯金銀銅扁壺

之後,扁壺從材質到造型,

逐漸豐富,既有中土風格,

又具有濃鬱的異域風情。

北齊黃釉扁壺

其功用也逐漸出現分化,

一些扁壺開始被用做室內擺設。

元代龍紋扁壺

明代青花人物如意耳扁壺

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獨特的“品種”

當它無需再經歷金戈鐵馬的時候,

它趴下了……

遼代三彩龜形扁壺

遼代三彩龜形扁壺

扁壺從引進、吸收再到因地製宜的演變,在歷史發展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但在形製上卻沒有太大變化,而且數量較少。這很大原因在於,漢民族的定居生活方式,削弱了扁壺的功能性,而更多的作為賞玩之物,因此也就隨著人們的審美而逐漸消沉。

亮寶樓藝術博物館藏青銅扁壺

亮寶樓藝術博物館藏青銅扁壺(局部)

亮寶樓藝術博物館藏青銅扁壺(局部)

亮寶樓藝術博物館藏青銅扁壺(局部)

亮寶樓藝術博物館藏青銅扁壺(局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