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尿蛋白並不能「一錘定生死」!結合這幾項檢查來看更有意義

通常情況下,尿常規檢查尿蛋白出現加號/陽性或者尿蛋白定量超出正常範圍,往往意味著腎臟已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這是由於腎小球的濾過功能、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損,原本受腎小球、腎小管管轄的大分子蛋白質從尿液中漏了出來,形成了蛋白尿。

所以,很多腎病患者窮極一生都在降尿蛋白、讓尿蛋白轉陰,大多時候,尿蛋白加號的減少或者蛋白定量的逐漸趨於正常值,說明腎病已經好轉了。即——尿蛋白減少,腎臟病變減輕,似乎尿蛋白對腎病起著「一錘定生死」的角色。可有時候,也不完全是這樣:

比如膜性腎病的治療早期,尿蛋白變化不明顯。這時可以檢測血清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滴度。如果滴度下降,則提示病情好轉(即使尿蛋白無變化)。因為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可檢測免疫學緩解,早於臨床緩解3~6個月,在滴度下降一段時間後,尿蛋白才會跟著下降。

當蛋白尿變少時,也可能是病情加重:如在腎臟病終末期,患者的絕大多數腎小球硬化,腎部門壞死,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濾過的蛋白質減少,蛋白尿反而會減少。

因此,腎臟疾病損害的輕重程度,不能隻憑蛋白尿來衡量,還要結合生化檢查(肌酐、尿素、尿酸、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電解質、血液二氧化碳結合力等指標)、腎臟超音波、腎穿刺等檢查來綜合判斷。

總之,尿蛋白只是我們檢驗腎病是否好轉的指標之一,並非只有尿蛋白減少就相安無事,而且尿蛋白轉陰也並非腎病患者真正的治療目標,以「延緩腎功能惡化、防治併發症」為目標的尿蛋白、肌酐、潛血等的好轉才更有意義。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