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按鍵/觸屏到手勢/語音:人車互動如何做到更高效?

幾十年前,當汽車的中控台還完全是各種物理按鍵和旋鈕時,一部名叫《霹靂遊俠》的美國電視劇火了起來。男主角的座駕是一輛配備了高度人工智能系統的龐蒂亞克火鳥,名為KITT。而男主角對KITT的操控以及與KITT的交流都是通過語音對話來完成的。

彼時我年齡尚小,被深深震到,崇拜之餘也開始幻想自己也能擁有一輛這樣的車——即使當時對車還沒什麽概念。

時至今日,隨著硬體技術、人工智能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汽車上那些代表工業時代的物理按鍵逐漸被科技的浪潮吞掉了,BIGGER THAN BIGGER的觸屏開始遍布車內,有些還支持手勢操作,配備人臉識別技術的攝影頭讓汽車也能夠監控你。而沒有配備智能語音的汽車也是不好意思稱自己為“智能汽車”的。

雖然方向盤油門刹車還是老樣子,但隨著功能的豐富,我們與汽車的交流形式,已經徹底改變了。

螢幕的革命

如果說物理按鍵的優勢是機械、精準、分明的操作,觸屏的優勢則是功能的豐富性、無限的拓展性和靈活性。

之前我們在汽車上可進行的操控不多,無非是空調娛樂以及車輛各個部位,操控邏輯簡單,用物理按鍵和旋鈕精準且高效。然而當無數新功能被帶入車機時,人機互動發生了質的變化,按鍵不夠用(或者說層級式操作太複雜),這時候便需要觸屏來包容諸多變化。

此外,觸屏與移動互聯網技術在其他領域幾經磨礪已非常成熟,需要做的只是接入和適配——即使汽車行業總是態度保守也禁不住這種誘惑,更何況還有無數帶有科技基因的攪局者進入汽車行業。

因此我們看到極端者如特斯拉一上來就消滅了所有物理按鍵,幾乎將所有操作都集中在了中控屏上。

後來者乃至傳統汽車廠商也逐漸跟進。異形屏,彎折屏,多觸屏聯動,手勢操作,全觸屏化操作,亮度自適應,各種黑科技紛紛上陣。

相比之下,這種操作邏輯更接近於手機,拓展性強,同時也能做到更加個性化的設置。

然而對於大屏來說,在某些場景下也存在明顯的劣勢。例如行車中盲操不方便,白天光線強烈時螢幕會有不同程度的反光干擾視線,某些功能隱藏太深不易操作等。因此,多數廠家如今的方案仍是按鍵和螢幕相結合,一些基礎常用的功能可以通過觸屏和按鍵雙通道操作。

語音會成為主流嗎?

當然,也一直有觀點認為,未來的人車互動將主要依靠語音來完成。這也恰恰印證了包括《霹靂遊俠》在內的很多科幻電影的想象,人工智能最終的歸宿將是語音化。

用語音進行操作的優勢顯而易見——不需要分散視覺注意力,保證行車安全;指令簡單直接,不需要手寫輸入或不斷點開多級菜單;可以理解部分口語化和複雜指令,更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和使用場景;擬人化的語音更有“感情”,更有利於互動。因此,和手機及智能家居一樣,智能語音操控也逐漸開始在汽車上大展拳腳。

如今,很多車輛的語音系統已經可以識別(甚至分區識別)並幫助你完成大部分車輛的操控,例如空調,音樂播放,座椅,車燈,車窗及天窗開閉,車輛信息查詢等。除此之外,還能結合車聯網查詢雲端的信息,遠程操控智能家居終端,甚至還具備了語音對話安撫小孩、講故事等更加人性化的功能。

而針對社交需求,最近推出的車載微信也是完全基於語音操作的一款應用。

隨著大數據的積累和算力不斷提高,語音功能愈發強大,在技術上也有很多問題需要面對,例如自然語義識別水準還有待提高,喚醒詞較為繁瑣,免喚醒詞後如何減少誤喚醒的情況,如何聯繫上下文進行無縫操作等。

因此,智能語音是一種看上去頗具潛力且很美好的互動方式。但離真正成為我們的智能夥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你“凝視”汽車時,汽車也在“凝視”你

本質上講,對車輛的操控就是用戶依據環境輸入指令,汽車執行指令的過程。而如今,我們更多的提到“互動”,便是由於車機系統借助各項技術能夠給我們更加智能的反饋甚至主動獲取信息,與我們交流。

很多車輛在駕駛位前方的配備的攝影頭可以監控駕駛員的行為和表情,在疲勞駕駛之時提醒你注意休息。

而結合雲端的氣象、交通狀況、市政等信息,車機也可以主動反饋相關的信息來指導你的行車乃至生活。此外,根據車輛和車主信息車機也能設定一些自動化的程序,日程提醒充電提醒之類都沒問題。

正如之前在駕駛功能上的不斷精進,圍繞出行場景汽車能夠自主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也將會越來越多的體會到汽車操控形式的變化。

有人癡迷觸屏,有人懷念物理按鍵,有人看好語音。人車互動形式隨著車機功能的拓展而不斷豐富,這些形式的優劣和發展程度決定了三者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共存,操控的重心也正在逐漸由以駕駛為絕對重心向多元化發展。在當今和未來,自動駕駛普及的過程其實正是人們不斷改變操控習慣、將操控權交給車機的過程,而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那一天,車內的操作重點便再也不是圍繞駕駛進行的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