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識別老年人抑鬱症五問,「自檢」父母的心理健康


通常來說,精神疾病是很難被確診的。通過血檢,我們能確診糖尿病;通過活體組織檢查和醫學成像,我們能確診癌症;但精神疾病一般都是根據測試表和病人自述來確診的,對於不了解抑鬱症的患者和家屬,完全有可能忽略和否決掉這個診斷。本文作者Ruby父親的抑鬱症診斷之路或許對您有一些參考,當我們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時候,也別忽略了父母的心理健康。

文、圖|Ruby 編輯|曹新星

部分圖片|unsplash

老爸六十歲的時候,還有著一頭黝黑閃亮的板寸,這讓身邊早早就開始染髮的朋友們都羨慕不已。可是,老爸引以為傲的頭髮,卻在某一天突然開始往下掉,一塊一塊的如銅幣般大小,從此掉了長,長了掉。

這種事情發生在處女座又愛美的老爸身上,被視為「滿清十大酷刑」也不為過。

從此,家裡多了一系列治療斑禿和掉發的瓶瓶罐罐,每天吃藥塗抹,各種注射也沒少打。掉了好幾年頭髮,情況一直也沒見改善。掉頭髮的同時,老爸也在日漸消瘦。

他心裡急,擔心自己是糖尿病。儘管醫院各種血糖檢測都證明他血糖不超標,他還是很不服氣,把飲食都改成了糖尿病人吃的。去醫院做體檢得到一切正常的結果後,老爸反而有一種一無所獲的失落感,我和老媽總在他耳邊安慰他:「千金難買老來瘦!」老爸依然黯自傷神。

隨後幾年裡,老爸胳膊疼、腿疼、頭疼、便秘、拉肚子……各種病症沒歇著,我和老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最急得是很多都查不出病因。腦部CT查了沒問題,又以頸椎增生治了好幾個療程。老爸的性情似乎也和從前不大一樣,那個曾經豁達、開朗、幽默的父親變成了一個整天鬱鬱寡歡、愛抱怨的老頭。

那時候,我最怕接到老媽的告狀電話,這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的日子,讓我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每次和老爸通話都得注意自己說每一句話,生怕一個詞沒說周全,就傷了他的「玻璃心」。

最近,老爸老是抱怨自己整天腦袋昏昏沉沉,像進水了一樣,視力也開始模糊了,我們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該如何是好。老爸藥盒子裡的葯日漸增多,老媽抽抽搭搭地打來電話:「你爸瘋了,每天亂七八糟地吃一大把葯,中藥西藥輪著來,但還是不見好轉。」

最終,老爸自己也頂不住了,也許是覺得「死馬當活馬醫」,跑去掛了個精神科,醫生和他一聊後,妥妥地確診為抑鬱症,給他開了葯。回家後,老爸吃抗抑鬱的葯不到半個月,腦袋不昏沉了,視力也清晰了,一切漸漸明了——原來,還真是得了抑鬱症!

其實早在三四年前,老爸就被我一個精神科醫生朋友診斷過:「老頭子怕是抑鬱了吧!」對抑鬱症這樣的精神疾病,我雖然有些了解,但總覺得這病跟老爸應該扯不上關係,不就是消瘦了,掉點頭髮嗎?老年人多少有這裡那裡的小疼小病,精神萎靡不振才是抑鬱吧。

在我看來,老爸雖然性格似乎有點變化,但不像是抑鬱的感覺。老爸更是視此診斷為人格侮辱,在他心裡,抑鬱症是和神經病掛鉤的。老人家認為,自己怎麼可能是個神經病呢?那是罵人才說的話。所以,老頭子很堅決地否決了我朋友的診斷,更別說去精神科治療了。

通常來說,精神疾病是很難被確診的。通過血檢,我們能確診糖尿病;通過活體組織檢查和醫學成像,我們能確診癌症;但精神疾病一般都是根據測試表和病人自述來確診的,我的朋友當時通過和老爸對話其實已經確診了他的病情,但是對於我們這種不了解抑鬱症的患者和家屬,完全有可能忽略和否決掉這個診斷。

抑鬱症也容易被誤診,因為抑鬱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會有抑鬱的狀態,而從一個狀態到一個病症,會有很多其他的病理特徵或心理狀態去支撐。老爸這種渾身上下哪裡都不舒服又檢查不出病因的癥狀,恰恰是抑鬱症的表現之一。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診斷標準」,識別老年人抑鬱症有五問:

01 問是否每天情緒沮喪、鬱悶,認為活著拖累家人。

02 問是否對喜歡的事情提不起興趣。

03 問是否特別容易感到疲勞,休息也不能緩解。

04 問是否常常難以入眠,或早醒或睡得過多。

05 問是否有定位不清的身體不適感,經多方就醫、各種醫學檢查排除了相應的疾病。

我一看,老爸幾乎條條都中。不管怎麼樣,查明了病因,我們心裡都踏實了很多。而老爸自從確診以來,似乎也吃了一顆定心丸,接受了自己精神方面的疾病,畢竟折騰了多年,身體也檢查了個遍,只有抗抑鬱的葯才讓他的身體明顯得好轉過來,接下來就只需要堅持吃藥治療了。對於這幾年的誤診之路,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只能一笑置之,沒想到21世紀這種「時髦疾病」真讓老爸給遇見了!當然,我們也安慰自己,和癌症等重疾相比,抑鬱症還是相對好治療一些。

至於老爸為什麼會得抑鬱症,我也一直在反思,除去遺傳和生物化學因素,我對近幾年老爸的生活環境轉變做了總結與揣測:

到底是抑鬱症引起的掉頭髮,還是掉頭髮引起的抑鬱症?還是兩者都有?

也許是最近幾年沒有讓老爸幫忙帶孫子的原因?

還是因為老爸平時沒有太多興趣愛好?

亦或是作為女兒的自己對他不夠關心體貼?

事事追求完美的老爸,看不破這世間百態,最終引起了抑鬱?

也許這些都有,心病還需心藥醫。對於抑鬱症,專家給出的「小藥方」是:多曬太陽、多運動、多聊天、多參加活動,以及多點興趣愛好。但我還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對於治療抑鬱症藥片裡的說明書,那密密麻麻列出的、如洪水猛獸般可怕的各種副作用:請堅強!請忽略!千萬不要被嚇著!因為葯還是得吃的,特別是老年人。

針對抑鬱症的治療措施應當是綜合性的,包括生活、心理和藥物的共同治療。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精神病學家查爾斯博士在一項臨床研究中發現,對老年抑鬱症的治療來說,可能是衰老使老年患者出現了一些腦部的變化,喪失了部分精神功能,致使其與年輕患者的心理治療相比,藥物治療的作用更加明顯。

所以,他建議老年患者最好長期服藥治療,可能的話,可以終生服藥治療,這也是我精神科的朋友給我老爸的建議。她還強調:「老年抑鬱不同於年輕患者的抑鬱,老年患者得抑鬱症起來病更隱匿,多是各種各樣的身體不適主訴,但是多方檢查,又沒有問題,那就要到精神科就診。」

其實,不管是年老還是年輕,正面看待這種疾病,堅持吃藥,調整心態,放鬆心情,才是抗抑鬱的第一步。而作為晚輩的我們,則需要給予父母更多的陪伴與關愛,千萬別讓父母抑鬱了,因為父母抑鬱了,你的日子也不會好過,不好過了,你也要抑鬱了!

-end-

《捫「心」自問,我們健康嗎?》

|專欄|懂點心理學,生活更輕鬆

|專欄|還有32850天

好玩|金繕盡美——不完美的「完美」

本文原載於菁kids北京 11月刊《捫「心」自問,我們健康嗎?》,印刷版於2018年11月出版發行,掃描下方二維碼,可進入微店訂閱。

更多菁彩內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