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國第一台自動駕駛計程車,我們坐了!真相是這樣的

11月1日真是一個有意思的日子。

那天百度在北京開了一個“世界開發者大會”,宣布L4級的自動駕駛紅旗車明年試製、後年量產。

騰訊當天在南京開的是“全球合作者夥伴大會”,公布了騰訊的自動駕駛布局,會上也亮相了一輛基於紅旗H7打造的自動駕駛汽車,不過這台車的自動駕駛等級是L3級的。

同一天,廣州有一則更勁爆、更吸引眼球的新聞發布:《國內首輛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廣州大學城試運營》。

哎呦,廣州可是老羊的大本營,這車我們坐定了!那麽去哪坐呢?根據這篇新聞稿,我們看到以下關鍵幾個資訊點:

運營時間:每天下午14:00-16:00時

搭乘地點:在地鐵站大學城北C出口、廣州大學正門(現場設定專人介紹和指引市民搭乘自動駕駛計程車)

預約方式:通過“如約計程車”APP下單

11月1日看到這條新聞的那天已經晚了,只能第二天去了,但今天能做的是趕緊下一個“如約計程車”APP。

下完之後懵了,這界面完全沒指引,單要怎麽下?按理說應該是在“網約車”這一欄裡下單,但下完之後如何保證來的是一台自動駕駛計程車呢?

算了,明天去現場再說。

第二天老羊吃過中飯,跨上我的坐騎就往大學城趕。

哦不,是這台酷斃了的榮威電動SUV!

大學城初探未遂

我們首先來到地鐵站“大學城北”C出口,到的時候是14點半。讓人謎之懵逼的是,C出口並沒有任何指引啊,除了拉客的摩的和等車的人以外,並沒有看到有自動駕駛明顯的指引。

第一站就受挫?老羊不甘心地跑進地鐵裡面看了一圈,還問了安保和安檢人員,他們均表示不知情。

呵,你們也太不關心時事了!

我們在C出口又逗留等待了一下,還是沒有收獲。正當我們打算撤退的時候,老羊心念一動:地鐵口有位身穿黑色套裝的女士,雖然身上並沒有自動駕駛相關指引,但本羊懷疑她就是那個指引人。

嗯,好死不死,沒錯,就是了!據她說,自動駕駛的計程車已經開回去更新了,今天可能沒得坐啦。

不過好心的她給了我們一個聯繫方式,如果非要體驗的話,去生物島或許可以坐上。

轉戰廣州大學大門

今天能不能坐上自動駕駛計程車,還說不定呢,我們又來到了新聞說的第二個地點:廣州大學大門。

這大門口簡直是個廣場,那天下小雨刮點陰風,唯一站大門口不動的,那鐵定就是指引人了!結果又撲街了!

“你們來晚了,那台車剛才還在呢!”

再次證實,車確實開回去更新了,那看來只能去生物島了。

排隊一小時體驗林肯MKZ

生物島是一個廣州市的江心島,島內車流和人流量都較少,相對簡單、封閉的島內交通很適合自動駕駛路測。

生物島上有一家知名度很高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景馳科技”,他們在這測試已經快一年了,聽朋友說,這裡半夜都能看到測試中的自動駕駛車。不過他們現在已經改名叫“文遠知行”了。這個公司今年上過好幾次頭條了,八卦稍後再說。

我們按照地鐵口指引人給的地點,來到了“文遠知行”的大門口!現場好熱鬧,好幾個同行都過來了。

於是就引發了一個問題,試乘可以,但要排隊呀!

我們在路邊等待的時候,發現了不同車型的自動駕駛車。首先是新聞所說的傳祺自動駕駛計程車。

這台傳祺GE3是一款純電動小型SUV,它採用了永磁同步電機和三元鋰電池,可輸出290N.m峰值扭矩、132kW最大功率,百公里加速成績為9.3秒。此外,GE3的綜合工況續航裡程可達310公里,快充僅需30分鐘即可恢復80%電量。

我們可以看到它身上裝配了許多傳感器:車頭部位是一個32線的雷射雷達。

車頂最高處也有一個32線的雷射雷達,它的下面有三個攝影頭,然後攝影頭下面有一個黑色的方形傳感器那是毫米波雷達。這些傳感器的作用我們最後會細說。

然後我們看到了一台“文遠知行”的林肯MKZ,它車身的傳感器和傳祺GE3一致。林肯MKZ可以說是“文遠知行”的主力車型,當問及為何選用這台車作為自動駕駛測試車時,對方的回答是,這款車更容易入侵。

入侵的意思,羊老濕覺得就是黑進車的控制系統,奪取車輛控制權,包括油門、刹車、轉向等等。

也許有朋友會問,為何要入侵呢?因為車輛製造商、汽車廠不給呀!不管是出於商業利益,還是車輛本身的安全性,車輛控制權當然不能拱手相送。如果汽車廠願意合作,開放車輛控制權,那麽對自動駕駛公司來說,就少了一道成本。比亞迪秦Pro有一個開發者版本,就是對合作夥伴開放的專用版本。

本次新聞的主角傳祺GE3就是“廣汽新能源”和“文遠知行”合作之下的產物。一來廣汽本身在自動駕駛領域已有探索,目前成功實現了局部區域內任意預設兩點的全自動駕駛。二來,這台車是純電動,電氣化的調試也更容易,而且它還有自動駕駛試驗改裝和測試經驗,發揮更穩定!

可惜的是,當天我們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還沒排上傳祺GE3,排隊人不算太多,其實根本原因是……

車輛不夠!

集結了廣汽、文遠知行、白雲集團三方資源的自動駕駛版本的GE3就一台。後來車輛要開去更新,GE3是沒得體驗了,我們轉而體驗了林肯MKZ。

坐起來什麽感覺?

1、試乘人員只能坐後排,起碼我們體驗的過程是這樣的。駕駛位會有安全員,他的手一直放在方向盤附近,全程很少介入。而副駕駛,坐的是工程師。

2、為防止自動駕駛車被追尾,自動駕駛車後面都會跟一台車保駕護航。

3、進入後排,後排有一個製動踏板,平日裡工程師坐在後方調試用。

4、車輛當然被改裝了,中控那塊大屏涉及技術資訊,不能拍,所以我們愉快地打碼了。

5、生物島的試乘時長約10分鐘,路線是固定的,那條線路需要轉向、掉頭,還會遇到大概6個紅綠燈。對了,大學城那個線路也是固定的。

6、全程時速約20~40km/h,個人憑體感掐指算的

雖然老羊關注此類新聞較多,但這次也是第一次真正坐在一台自動駕駛車裡面。這種感覺當然很酷,但可能是因為等太久,倒沒有興奮。

如果你問我,擔不擔心安全問題?

我是不擔心的,一來對自動駕駛有一定認知,知道這家自動駕駛公司業界聞名實力不俗,也知道對方路測時長已久,固定線路上的各類交通信號數據均已收集,路況數據與車輛控制匹配度高。二來,生物島這路況車少人少,車速又不算快,真要遇到什麽緊急情況,這不還有安全員嗎?咳咳,另外坐後排的我還系了安全帶呢!

點擊影片查看自動駕駛乘坐體驗

整體而言,這台自動駕駛車全程發揮穩定。遇到紅燈會自動刹停,停早了的話,它還會再次啟動往前面開一點。遇到行人穿過馬路,它自己刹住了;遇到路上有自行車,它能減速避讓;該轉向的時候,安全員不需要動,它自己會亮起轉向燈(我在儀表盤看到了,注意看下方gif的儀表盤),掉頭的操作也很流暢。

左轉向燈,自動亮起

車輛自動掉頭,安全員並未觸碰方向盤

想體驗此類“黑科技”的朋友,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體驗。

但是!

這次活動的用戶體驗有待優化

國內首輛自動駕駛計程車,這新聞一出來,想嘗鮮的朋友預計為數不少,但要實際體驗到的話,這過程可能會比較曲折。

首先是預約管道。

新聞所說的APP界面和白雲集團的官方微信號“白雲出租公司”並無此次活動的專屬展示和預約頁面,本人也打過白雲集團的電話,客服說會有人來聯繫我,但這種方式體驗不夠好。

如果車輛臨時需要更新、無法體驗,剛好有朋友請假一天專程去的話,無疑會撲空,浪費一天時間。

建議相關運營方,能設定一個具體到哪天哪個時段的預約頁面,同時在各個管道發布動態,提前告知因車輛或運營方的臨時問題。

其次車有限。主運營車就一台傳祺GE3,每天還只有2個小時運營時間,這2小時刨掉各種前後換乘、準備時間,估計每天只能滿足每次2人,每天最高20人的體驗名額。

再次,安全問題。雖然個人不擔心安全性,但萬一出現意外,這責任算誰的?算出行平台,還是自動駕駛公司?

這次活動讓合作三方都收獲了良好的曝光,他們分別是提供車輛的廣汽新能源、提供出行平台的廣州市白雲出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做自動駕駛的創業公司“文遠知行”。

三方實力都不錯,廣汽新能源將會在今年11月廣州車展上推出一款具備L2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純電動車,明年還將推出L3級自動駕駛車型,成為國內首個實現L3級量產的車企,同時L4級自動駕駛車已經在全國各地進行測試。

白雲集團,是一家“老字號”國有出租公司,前身可以追溯到1956年,目前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出租汽車企業。

“文遠知行”的前身是“景馳科技”,景馳的創始人是原百度高級副總裁、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這家公司聚集了不少自動駕駛相關的大咖。與實力同樣出名的還有八卦,比如去年年底,百度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起訴了景馳和王勁。“文遠知行”旨在打造面向中國市場的第四級別(L4)全自動無人駕駛。

你要是問我,這次體驗到的是L4嗎?我覺得不是。它使用的也許是L4級別的技術,但真正的L4已經是高度自動化了,我們試乘的是固定路線,路況也較為簡單,算不上真正的L4體驗。

汽車廠商負責製造提供車輛、自動駕駛公司負責提供自動駕駛技術、出行平台負責匹配自動駕駛車和出行需求方。這樣的三方合作或許也是未來可行的商業模式,本次活動就是一次三方合作,但合作程度並不深。

這次活動本身,從行銷上來說是很成功的,不僅有噱頭,也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展示前沿技術的視窗,如果能把體驗做更好的話,公眾對三方的評價會更好。對了,活動會持續下去,雖然體驗是麻煩點,但你想試的話,也不是沒機會……

最後,自動駕駛傳感器套餐了解下

從現場測試車外觀來看,“文遠知行”新一代的自動駕駛車用的是2個32線的雷射雷達+1個毫米波雷達+3個攝影頭的傳感器組合,它們分別是幹什麽的呢?

本質上說,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都是利用回波成像來構顯被探測物體的。

其中雷射雷達主要是通過發射雷射束來探測周遭環境,發出多少束雷射就叫多少線,比如32線,那麽就是32束雷射。線束越多,精度越高,但也越貴。下圖就是雷射雷達的識別效果。

雷射雷達的優勢在於探測範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缺點也很明顯:第一,在雨雪霧等極端氣象下性能較差;第二,目前來說很貴。順帶說一嘴,據路邊社消息,這樣一台自動駕駛車,成本是百萬。

上圖車頂是一個64線的雷射雷達

而毫米波雷達,從上世紀起就已在上等汽車中使用,技術相對成熟。毫米波雷達可以探測有沒有障礙物,解決的是有還是無的問題,探測距離遠、價格便宜、不怎麽受氣象影響。毫米波導引頭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相比於雷射雷達是一大優勢。

雷射雷達是可以建模的,直接可以有行車的具體數據。毫米波雷達是比較模糊的,難以量化,所以他倆是配合使用。

攝影頭負責獲取影像,攝影頭拍出來是二維的平面圖,雷射雷達可以賦予距離等維度的參數,從而建立一個數據化的太空、動態模型。

自動駕駛已成為交通、出行行業的風口,BAT已經開始大舉進攻。真正的高度自動駕駛時代什麽時候才會到來?十年後?二十年後?

哪一天到來羊老濕也不知道,但可以確認的是,自動駕駛不是目前哪家寡頭一己之力可以達到的,在車聯網、路面/城市智能化、底層芯片、智能算法、智能傳感器……各路英雄都有機會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

/ / / 熱 文 推 薦 /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