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醫養生筆記丨小滿:恭喜你的身體將獲得新一年的能量

文/李博成

“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歐陽修的這首《歸田園四時樂春夏二首(其二)》恰是一部描繪了小滿時節的田園物語,寫盡了小滿時節鄉間田園的繁忙景象。

小滿,夏季的第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時節中氣溫攀升速度最快的一個節氣。溫潤的南風開始向北吹來,帶來豐饒的“物產”:小麥在暖風中搖搖晃晃,如學步之孩般嬌憨可人;肥綠的葉片上,春蠶正啃個不停。好一派生機勃勃的節氣圖景!

小滿是一個表征物候的節氣,其關注點在物,而不在氣。寒來暑往是氣候,鳥語花香才是物候,所以小滿也是最接地氣的節氣。因而小滿與農候關係咩切,故而說“古人名節之意”,“皆為麥也”。

對人而言,小滿是夏,但對於麥子來說,小滿是秋。小滿“三候麥秋至”、“小滿,四月中,謂麥之氣至此方小滿,因未熟也”等古語都說明了這一點。

對古人來說,“麥秋至”有著重大的意義。在青黃不接的日子裡迎來新鮮糧食、品嚐到新麥,意味著身體獲得了新一年的能量、“新生之加持”。

在《左傳》中就有一則“嘗新麥”的軼事典故。公元前581年,晉景公病重,做了一個惡夢。醒後召桑田巫詢問,巫師認為其命不久,“不食新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巫師認為晉景公等不到來年的新麥就會死。

後景公病情加重,便向秦國求醫,秦國派名醫醫緩前來。在醫緩來之前,景公又夢到兩個小孩因害怕醫緩要逃到肓之上、膏之下。醫緩診查後直言景公已“病入膏肓”,無法醫治。

不久,景公想吃麥食,令人獻上新麥,並召桑田巫來見證,打算食過新麥後將其殺掉,但“將食,張;如廁,陷而卒”。

這則故事雖然疑為後人所編,內容也略顯荒誕可笑,還是可以看出人們對新麥的重視。

麥專指小麥,是五穀之一,也是藥食同源的一種作物。小麥經歷了秋播、冬灌、春穗、夏收,在小滿節氣開始灌漿,種子逐漸飽滿,即將成熟。小麥和梅花相似,都是自苦寒中來,氣象越冷,霜雪越大,來年的小麥才長得越好。

生長的環境也決定了小麥的性味功效,其味甘,性溫熱,能補益脾胃、舒暢肝膽氣血,還有間接溫補心氣心血的功效。中醫學認為其有伸張舒展氣機的稟賦,在臨床中用以治療內心鬱怒、壓抑以及肝膽不舒所致的情志、身心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運用小麥的代表性藥方就是《傷寒論》中的甘麥大棗湯。這劑藥方是取小麥疏導肝膽、調暢心氣的功效,來主治婦人髒躁證(主要表現為情緒情感障礙,莫名悲傷哭泣、哈欠頻發等)。

此外,那些乾癟、不飽滿、淘洗後浮在水面上的小麥同樣具有藥用價值。中醫稱之為浮小麥,主要用於治療烘熱、自汗、盜汗、喜怒悲哭無常的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再有方劑學中的獨聖散,就是把浮小麥一味單獨磨成粉讓患者服用,有很好的斂汗止汗功效。

所以,小滿節氣的意義更多的是讓人們深刻地把握日常飲食。《周易》就告誡眾人:“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這樣的告誡是想要說明,君子在時機尚未成熟之時,需要學會等待,猶如小麥在開始灌漿之後、成熟之前一樣。君子唯有堅守正道,不急於躁進,安心以飲食調養身體,聯誼宴樂眾人,以養心志,方有“雲上於天”之時。

(編輯:柯恩)

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文/李博成,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喜歡該類內容歡迎上微信關注“騰訊道學”微信公眾號!(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