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盛CEO貝蘭克梵——“華爾街惡魔博士”的傳奇人生

“我一直很難想象離開這裡。當形勢艱難時,你不能離開;當局勢好轉時,你不想離開。今天,我不想從高盛退休,但看起來是個合適的告退時機。”

這是高盛CEO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致全體員工的告別語。此前數小時,這家有著149年歷史的銀行正式公布了貝蘭克梵將於9月底卸任的消息。年底徹底退休後,他將轉任集團高級主席,將拿到8500萬美元的豐厚酬勞。

貝蘭克梵是高盛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CEO,沒有之一。大型企業CEO的平均任期一般不超過十年。

對於高盛而言,他的卸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或許,這也代表著華爾街一個輝煌時代的遠去。

現年63歲的貝蘭克梵就像是一個經驗豐富、個性沉穩的老船長。十年前,他曾長官這家華爾街老牌銀行挺過了金融危機。彼時,競爭對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和美林(Merrill Lynch)要麽倒閉,要麽被吞並。

在雷曼兄弟倒下的第十年,貝蘭克梵的卸任意味著當年對抗金融危機大風浪的“老船長們”只剩下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了。美國銀行CEO Ken Lewis和花旗CEO Vikram Pandit已先後在2009年和2012年被金融危機的浪花“席卷而去“。

在貝蘭克梵將向接班人David Solomon交棒之際,儘管高盛在同一天發布的財報稱二季度利潤跳增44%,今年實現了自09年以來的最強勁開局,但股價仍跌超1%。

“這反映了市場對高盛戰略性的擔憂,因為任職十二年的首席執行官將在不到60天之後離任。” 富國銀行(Wells Fargo)分析師Mike Mayo這樣說。

傳奇——從貧民之子到全球罕見的十億級富豪高管

貝蘭克梵的人生是一個標準的“美國夢”。

貝蘭克梵出身於1954年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一位郵件分揀員,一家人住在政府福利房裡。誰也沒想到,這個窮人社區長大的小男孩有朝一日能成為金融界叱吒風雲的億萬富豪,在中央公園擁有價值2650萬美元的豪宅。

為了解決一大家人入不敷出的窘境,貝蘭克梵年少時在洋基體育館找到了一份買熱狗的工作。這個年輕人從中學到了靈活做生意的訣竅和一些街頭智慧。

當他中學畢業的時候,貝蘭克梵甚至考慮過要不要讀大學,畢竟學費太高了。幸運的是,他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獎學金,在那裡,他先後獲得了歷史學和法律學學位。

不過,作為一個出身卑微的學子,貝蘭克梵可不是埋頭苦讀,而是很快就適應了豐富多彩、富家子弟雲集的哈佛。已步入晚年的貝蘭克梵曾對年輕學子們給出過這樣一個忠告:

無論你是誰,無論你來自哪裡,它們都是你手裡的牌。你不能把時間浪費在憤恨揉捏這些牌上。你得想盡辦法把它們打好。你要接受你的出身,享受你可以擁有的特殊優先權利,不必為這些而抱有什麽愧疚。

畢業後,貝蘭克梵去紐約的一家法律公司工作了幾年,但他厭倦了律師的工作和隨之而來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隨後,他改變了策略和人生方向。

作為一名律師,貝蘭克梵向很多金融公司遞交了求職申請,包括很多銀行,但屢屢铩羽而歸。終於,他被J.Aron & Company公司錄取為一名大宗商品交易員。在那裡,他找到了真正的工作激情。1981年,這家公司被高盛收購,從此,貝蘭克梵一路青雲直上,此後數年獲得了難以想象的財富。

今年,貝蘭克梵將以十億級富豪的身份正式退休——這在全球薪水最高的銀行界CEO當中都是一個罕見的財富水準。通常而言,十億富豪榜單上的名字都是企業家,而非企業高管。

貝蘭克梵的部分財富來自於多年間積累下來的高盛股票——他持有124萬股,按照每股233美元的現價估算,其持倉市值近3億美元。他在2015年首次登上了彭博十億級富豪榜單。當時至今,高盛股價漲了40%左右,因此他現在的財富可能更多。

不過,現在身價數億美元的貝蘭克梵否認他是受財富或地位的欲望所驅使,更對奮鬥成功之類的陳詞濫調很不耐煩:

我不是蓋茨比(Jay Gatsby)。要問我是怎麽來到這裡的,從統計概率上看,這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有人必須在這裡,隻不過碰巧是我。

改變——挺過金融危機

前高盛分析師William Tanona曾對貝蘭克梵有一句評價:他專注於賺錢,把業務重點從投行轉移到了交易,從此“開啟了高盛的冒險時代”。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到2006年秋天。當時高盛服務於John Paulson,幫助他在抵押貸款市場正火爆至極的時候逆勢做空。儘管後來兩年美國抵押貸款市場全面崩盤讓John Paulson狂賺約120億美元,但這在當時卻需要超越時代的眼光和膽識。

在當年12月的一場會議上,貝蘭克梵帶著“二把手“科恩(Gary Cohn)及投資總監David Viniar,在經過慎重研究之後,他們最終決定豪賭一把,跟注John Paulson的交易策略,大規模做空抵押貸款市場。

彼時,貝蘭克梵上任CEO僅6個多月。

隨後的那一年,次貸危機如雪崩般席卷了整個金融市場,迅速蔓延到全球。很快,曾經價格飆漲的抵押貸款證券變得一文不值,華爾街“屍橫遍野“,大大小小的金融公司成批成批地破產倒閉,花旗、美林、瑞銀等紛紛遭受重創。

而高盛則成了少數的幸存者之一,他們不但躲過厄運,還從中暴賺130億美元。這是讓高盛躲過危機的關鍵原因。

華爾街一度流傳,貝蘭克梵有一項神技能:他對風險的理解比一般人更加深刻,知道什麽時候該“迎風踏浪”,什麽時候該躲避風頭。

那一年,在很多同行虧光殆盡、被掃地出門的時候,貝蘭克梵獲得的現金、股票和期權獎勵反而大增近三分之一,高達6850萬美元,開創了當時高盛歷史上的最高記錄,也讓一眾同行蒙羞。

2009年,這位郵政分揀員的兒子被英國《經濟學人》評選為年度人物。他還被財富雜誌(Fortune)評選為美國商界最有權勢的五大人物之一。

高盛前政府事務負責人Jud Sommer把貝蘭克梵在高盛的崛起歸功於他“原始的腦動力”,而不是“高情商”。他說,這個男人很風趣,是個歷史迷,很享受工作。每當氣氛緊張時他就會開開玩笑。他會為了越洋電話而逗留到很晚。如果有人父親去世,他會理解這個人需要休假。

他是一個真正的人。這是華爾街。我不認為每個人在一天工作結束的時候都是個真正的人。

“貝蘭克梵在高盛的偉大成就之一,就是他允許個人成為他們自己,”當年的黃金搭檔、前高盛首席運營官科恩(Gary Cohn)評價道,“他很聰明,他的思維比一般人要快得多。”

貝蘭克梵的成功讓他成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首席執行官,但同時也引發了其他人的嫉妒,甚至是有些類似於妄想症的恐懼。一家競爭對手公司的董事說,每天清晨,當他醒來之後意識到必須與貝蘭克梵開展競爭時,他的胃就會扭成一團。

有些八卦媒體將貝蘭克梵的成功歸結於他在政府和金融界的熟人和朋友。因為眾所周知,“高盛幫”早已滲入美國的經濟和政界,他們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比如他的前任、前財長Henry Paulson,前世行總裁Robert Zoellick。

有海外媒體曾爆料:在金融危機期間,貝蘭克梵和時任財長Henry Paulson頻繁通電話,兩人的累計通話時長幾乎與財長與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通話時長相當。

有很長一段時間,貝蘭克梵是頂著“華爾街惡魔博士”的頭銜出現在財經媒體上的。

在貝蘭克梵的長官下,高盛在當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不僅做空了抵押貸款市場,同時還向客戶出售了高風險產品。最臭名昭著的是哈德遜(Hudson)和森林狼(Timberwolf)這兩款CDO。它們包含了高盛不想要的評級糟糕的抵押貸款。

這些不良資產被高盛重新包裝之後推向了市場,“接盤俠”甚至有摩根大通這種金融巨頭。而且,他們還在沒有通知客戶存在這種利益衝突的情況下就大規模做空了抵押貸款資產。

這些“有毒”資產的威力有多麽猛烈呢?森林狼當年曾被賣給一家澳大利亞對衝基金,短短一個月後,這家基金就破產了。

“上帝”與“魔鬼”的結合

過去數十年來,貝蘭克梵和他長官下的高盛始終沒有擺脫罵名。

人們的質疑在於:高盛不僅在金融危機期間押注樓市崩盤,還將明知有問題的抵押貸款資產公開出售,從中賺得巨額收益,而且還公然獲得了來自聯邦政府高達100億美元的紓困資金。而這些衣著光鮮的華爾街銀行,一邊在領取納稅人出資的巨額救助款的同時,另一邊卻還向高管們發放天量薪資。

貝蘭克梵2008年的收入高達6850萬美元。儘管09年他的薪酬減少到了900萬美元,但此後三年總計獲得了5100萬美元。

當時,數百萬美國人的抵押房屋喪失贖回權,大批人丟掉了飯碗。顯然,高盛和貝蘭克梵的天量薪酬點燃了美國普通納稅人的怒火,他們不得不面對公眾的尖銳批評。但也有人認為,貝蘭克梵只是高盛的一個傀儡,是金融危機的替罪羊。

富比士將貝蘭克梵列為最不光彩的CEO。這種評價有個原因:2008年,儘管做空抵押貸款資產讓高盛進账幾十億,但公司整體上仍沒有躲過虧損。而貝蘭克梵本人不僅領取了幾千萬美元酬勞,還給近1000名高盛雇員發放了數百萬美元的獎金。

對於這些批評,貝蘭克梵選擇了忽略,從不公開回應。他說:“無論你做得有多好,總會出現一些麻煩。”他補充說:“如果你確實做得很糟糕,那麽,你被麻煩纏身的概率大概有9%。如果做得非常好,這個概率就是3%。”

2010年,《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上一篇署名Matt Taibbi的文章將高盛描述為“一隻纏繞在人類臉上的巨大吸血烏賊,無情地將觸角插進任何聞起來像金錢的東西裡。”

對此,貝蘭克梵不久之後說出了一句引發公眾一片嘩然的回應:“我只是一名銀行家,在做上帝的工作(doing God’s work)。”

曾有投資者在高盛的股東大會上直截了當地呼籲貝蘭克梵辭職。對此,他也只是當場回應說:“謝謝,我會慎重考慮。”在結束股東大會後,當記者再次問及他是否會辭職,貝蘭克梵說:“什麽?!放棄這一切?”

隨後不久,貝蘭克梵在接受採訪時說:

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不管是好是壞的事情,不僅是婚姻如此。你不能僅僅因為好的那部分就簽字了。想想封建時代既享受特權又需要戰鬥的武士們。這是一場戰爭,必須上去戰鬥。如果不去做一個CEO在壓力時刻必須要做的事,你不可能成為CEO。

轉型——從“精英投行“到“肉骨凡胎”

站在2008年金融危機十周年的重要節點上,貝蘭克梵再次帶領高盛作出了重大風格轉變。同時,這也揭示了一個讓華爾街老兵們無比感慨的現實:買賣不死、交易為王的輝煌時代已化為一縷歷史的塵煙。

在後金融危機時代,面對銀行交易業務逐漸頹靡,疊加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新的監管法規,這一切都讓貝蘭克梵逐漸意識到,以往那種掏出公司自有現金、大手筆押注市場的瘋狂賭客玩法在金融世界新的秩序中是行不通的。

事實上,高盛長期以來的利潤引擎——交易業務——自金融危機之後就逐步陷入萎靡。

2009年,高盛的交易部門風光無兩,債券、外匯和大宗商品的FICC部門交易額每十個交易日左右就能達到10億美元量級,曾創收330億美元。然而,如今只剩下當年的大約三分之一。

2017財年的四季報幾乎成為壓垮高盛信心的最後一顆稻草:高盛債券交易部門整整一個季度的收入勉強10億美元,是08年來最令人沮喪的財季。最新季報顯示,高盛交易收入同比幾無增長,而對手摩根大通的交易收入則同比大增25%,花旗的增速也達到19%。

為了應對新的局面,貝蘭克梵和高盛不得不去適應新的監管環境。他們的對策是收縮風險較高的交易陣線,並首次轉向不那麽光鮮亮麗的零售領域。

這極其不同尋常,放在十年前甚至都是不可想象的——高盛花了100多年才打造出世界頂級銀行的卓越聲譽,客戶至少要有1000萬美元才能享受高盛的財富管理服務。而現在,只需1美元,隨便一個路人就能擁有高盛的高收益在線儲蓄账戶。

“從某種程度上說,高盛的轉型就像是從魚子醬變成了奶酪漢堡,從提供高端金融服務轉向了為普通大眾服務,”富國證券銀行業分析師Mike Mayo這樣評價。

布滿迷霧的未來

然而,高盛向零售銀行轉型的路線並不順利,目前落後於競爭對手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花旗。偏偏在此時,公司正式邁出了“換帥”的步伐。

高盛宣布選定David Solomon作為接班人的時機比許多人想象的要快。就在去年11月,貝蘭克梵還拒絕就自己的接班人問題發表評論,開玩笑說他會死在辦公桌前。當時很多人猜測他將在2019年初高盛的一百五十周年時期宣布退休。

至於卸任後的貝蘭克梵將會做什麽,高盛發言人稱貝蘭克梵目前尚未有相關規劃。CNN認為,貝蘭克梵可以效仿他的前任Henry Paulson進入政界。但即使從政,他也不太可能效力於川普——畢竟他曾多次公開批評對方。或者,貝蘭克梵可能是個很好的市長,就像彭博創始人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一樣。

貝蘭克梵在2015年被診斷為淋巴癌。他稱,接受了一年的化療之後,他的癌細胞已經去幹淨了,自己身體很好。今年3月,他在波士頓一個會議上還說:“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麽,但我知道我想做些事情。我還在尋找。”

接班人選的確定表明,高盛的轉變不只是業務領域,還包括了對掌舵人風格的選擇。David Solomon最擅長的領域是投行和融資。這與過去幾代高盛CEO出身於交易和銷售有著明顯的不同。

季報顯示,David Solomon之前長官的投行部門在二季度的表現創出了公司歷史上第三大佳績,三年來該部門收入首次突破了20億美元。

更讓人感到新奇的是,David Solomon有著鮮明的個人色彩——他是一位酷愛打碟的跨界DJ(詳見《認識一下高盛“新王”——所羅門》)。他還花了不少功夫追求美食和美酒,還喜歡陪女兒做瑜伽。

除了繼續向著消費者相關領域轉變之外,目前尚不清楚David Solomon長官下的高盛是否會比貝蘭克梵時期看起來大不相同。

富國證券銀行業分析師Mike Mayo認為,新的CEO將如何支持這些變革舉措將是問題所在。

一些分析師對換屆過程中的高盛表現出擔心。“一旦進入接班換屆流程,你就成了跛腳鴨。”資深銀行業分析師Charles Peabody說,“你很難感覺到掌管高盛一如往昔,也很難再繼續擁有自己是富有成效的一份子的感受。”

投資者一直對高盛轉型抱有疑慮。該集團股價今年以來跌超10%,表現顯著遜於其所在的銀行板塊,是今年表現最糟糕的銀行股。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