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人民能打持久戰

抗日戰爭的血淚史告訴人們,落後就要挨打,妥協和屈服並不能解決問題。任何對中國利益的無理踐踏,中國理應堅定地走自己的路線,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1945年,張家口市慶祝抗戰勝利大會的群眾隊伍。

8月15日,對中國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73年前的今天,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意味著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戰勝了侵略者。這對中國來說意義非凡。歷史是一面鏡子。在當前的世界形勢下,回顧歷史,可以給我們更好的啟迪。

近代以後,外強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天朝”的大門。由於清政府的落後和軟弱,被迫簽署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落後就會挨打,妥協並未換得和平與安寧,一味地退縮反而讓欺凌變本加厲,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日漸昭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侵佔中國東北地區。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政府雖然認識到事態的嚴重,並表示“對日外交,不能放棄東三省。”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卻又不準備抵抗,甚至反對採用戰爭的手段。這種 “不抵抗”策略最終致使日本帝國主義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使東北人民遭受長達14年之久的被奴役生活。

遭受侵略而卻不反抗,這讓嘗到甜頭侵略者的膽量越來越大。六年後,盧溝橋的炮火再次敲響了民族存亡的鍾聲。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人民開始奮起反抗,掀開了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日篇章。從戰略防禦到戰略反攻,從淞滬會戰到湘西會戰,在漫長的持久戰中,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軀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最終打敗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抗日戰爭的血淚史告訴人們,落後就要挨打,妥協和屈服並不能解決問題。任何對中國利益的無理踐踏,中國理應堅定地走自己的路線,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當前貿易戰陰雲密布,中國堅決反對貿易霸凌主義。然而,卻有個別聲音認為,中國應“讓步”緩當前緊張的態勢。殊不知,這本身混淆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錯估了貿易戰的背景和目的。一味地忍讓只會換來對方的得寸進尺,使其得以尋找更多借口開辟對華打壓的新“戰場”。

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鬥換來中國的成長。今天的中國不是1931年的中國,中國要站著搞外交,搞平等外交,任何人都不要期望中國會跪在地上搞外交。面對一切無理的刁難和欺壓,中國必須丟掉幻想,堅定立場,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對貿易戰,正如外交部所言,中方在中美經貿問題的立場是非常堅定、明確的,沒有改變。美方的施壓和訛詐不會起作用。如果美方采取進一步更新舉動,中方必然會予以反製,堅決維護自身的正當合法權益。(綜編/海外網 戴尚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