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亞洲龍代替銳志,豐田這一次又贏了

3月22日下午1點,亞洲龍AVALON在天津一汽豐田TNGA新工廠下線;3月22日晚上7點,亞洲龍在天津東麗體育館上市。

6個小時,亞洲龍踩著前所未有的快步調來到中國。然而,距離豐田公司在中國注冊“亞洲龍”商標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中間間隔了三代車型。

第一代亞洲龍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但時隔20年再相見,第五代亞洲龍是完全嶄新的。

早在2017年7月傳出一汽豐田將導入這款車型的消息後,亞洲龍一直是行業中的焦點。毫無疑問,不管是合資公司方面,還是豐田方面,均對其寄予厚望。

亞洲龍此次推出2.5L汽油版及2.5L雙擎版兩種動力,6款車型售價區間為20.88萬-28.98萬元。

當價格公開的一瞬間,朋友圈乃至全網絡都發出了幾乎相同的聲音——亞洲龍太便宜了!某閣和某某瑞還有人買嗎?

第五代亞洲龍毋庸置疑是一輛好車,但當一輛合資品牌B級車以20萬起步價格出現時,竟然能引發普遍的“便宜”評價。

毫無疑問,最大的贏家是豐田,至少,豐田的品牌溢價能力在這一刻已經超過了大眾,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新一代“神車”。

凱美瑞之上的衍生品

從亞洲龍的身世說起

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的行政級轎車市場,除了奧迪100和少數美系車型外,豐田皇冠、日產公爵王、本田裡程、馬自達929可謂存在感超強。

這些日系大型轎車,相當一部分通過廣東、福建等地以非正規渠道流入大陸市場。其中,豐田亞洲龍雖然也是日系車型,但其實是從北美市場進口過來的。

因為這輛車正是針對北美市場“特供”打造的——在凱美瑞在美國大賣的基礎上,豐田為了開拓北美全尺寸轎車(Full-size)市場,特別推出了亞洲龍。

豐田希望借這輛車,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品牌定位,另一方面打入這個此前由美系品牌霸佔的細分市場。

採用了3.0升V6自吸+4AT的第一代亞洲龍在1994年誕生,由豐田位於美國的肯塔基工廠所生產。

直到本世紀初在美國停產後,生產線又轉移到澳大利亞,一直生產到2005年,總計長達11年之久。

抬頭少了一列字,大家自行腦補

第一代亞洲龍在美國市場大受歡迎,上市短短一年後,銷量便猛增至6.6萬。至1995年,亞洲龍就存在於中國市場,1995年當時接近50萬元價格,超過了同排量的皇冠,更超過了雅閣、佳美與公爵王。

當年能夠在中國消費亞洲龍者,絕對非富即貴。要知道,當年在北京上海買一套小兩居也不過七八萬元。那時候的一輛亞洲龍,相當於如今價值大幾千萬的房產!

此後,以美國肯塔基為大本營,豐田又推出了第二至第四代亞洲龍,其中第二代還以豐田Pronard的名義返銷回日本市場。

每一代的亞洲龍都有一個共同點:與凱美瑞在平台上有一定的共同性,直白地說,就是拉長後的凱美瑞底盤。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另外兩個豐田車型的名字。它們是皇冠和銳志。在亞洲龍含苞待放的一年多時間裡,它們被認為是將被亞洲龍取代的兩款車。

銳志早已在2017年正式停產,而14代皇冠和15代皇冠的交接班時間尚未確定。在亞洲龍上市後,它將在事實上成為豐田在中國市場的旗艦車型。

有趣的是,如今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豐田銳志,得到的結果第一個就是一汽豐田亞洲龍的官網——豐田用亞洲龍作為銳志的替代者,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然而,亞洲龍與皇冠和銳志其實是完全不同的車型。它和凱美瑞血緣更接近——以前是K平台,現在則是TNGA-K體系——是基於B級車平台所打造出的一輛準C級車,偏重長軸距、大空間和舒適度。

而銳志基於日本本土銷售的Mark X而來,與皇冠同樣基於N平台(新一代則為TNGA-N),這一平台顯然定位要高得多。

雷克薩斯GS也出自這個平台,從C級平台打造出的一輛B級車,擁有後驅、前雙叉臂後多連杆懸架等配置,定位略微偏向於運動感。

幾乎確定已與中國市場無緣

亞洲龍與銳志唯一相同的,是它們的定位都介於凱美瑞和皇冠之間。然而從生產的角度來看,V6、後驅、前雙叉臂後多連杆的銳志要高得多。

銳志停產後,豐田並沒有考慮把仍然在日本銷售的新一代(其實也是10年前的車型了)Mark X繼續導入中國,而是選擇從北美導入亞洲龍,其中顯然也有成本方面的考量。

當所有人對著20萬起步的亞洲龍驚呼“太便宜”

豐田已經贏了

當然,亞洲龍絕非一輛為了省錢而生的車型。它的車身尺寸比之凱美瑞有所增加,而與雷克薩斯ES相同,4975mm的車長已經接近C級車標準。

車內則採用了質感一流的柔軟皮料,裝飾縫線採用雙色縫線工藝,加上後排座椅加熱和觸控屏,它的檔次感超越了大多數B級車。

這顯然是豐田對中國的B級車市場有的放矢的結果。

豪華品牌尤其是二線豪華品牌,近年來價格下壓越來越明顯。二線豪華品牌的B級轎車如凱迪拉克ATS-L、沃爾沃S60L、英菲尼迪Q50L的價格都打到了20萬以內。

就連沃爾沃S90這樣一輛車長5.1米的C級車,終端價格也只有27萬左右,已經與合資B級車的頂配車型重合。

在這樣情況下,B+級車型生存狀況普遍堪憂。如福特金牛座,今年2月銷量已經跌至個位數。

如此一來,亞洲龍的定價是一道難題。如果太低,那麽與凱美瑞重合度太高,勢必將對凱美瑞造成太大衝擊;而如果定價太高,則面對二線豪華品牌,乃至自家的雷克薩斯ES的正面競爭。

如果翻看銳志在停產前的指導價,20.98萬-32.68萬元,我們會發現,這幾乎與如今的亞洲龍相同。

但亞洲龍的定位又與銳志完全不同,豐田拿掉了V6、後驅、前雙叉臂後多連杆懸架等更為“隱藏”的高檔配置。

帶來的是更新的平台架構、更年輕化的外觀設計、以及更好的內飾和安全、科技配置,用擁有這些擺在明面上的檔次感的亞洲龍,來取代相對更悶騷的銳志。

亞洲龍有最大功率達到154kW的直列4缸2.5L發動機,账面數據比銳志那部壓縮比只有10:1的老掉牙5GR-FE V6發動機還要好不少;而前麥弗遜後雙叉臂的懸架,在TNGA架構的調校下,也比銳志只好不差。

豐田對中國市場趨勢的把握,讓人擊節叫好!明面上的高配置、高顏值,顯然更對中國消費者胃口。

更重要的是,TNGA架構不僅有更低的底盤和更好的操控感,同時在生產層面也有巨大革新,其成本優勢明顯。TNGA架構下的亞洲龍,在成本上可能比銳志更有優勢!

於是乎,我們看到一個定價與銳志幾乎完全相同、成本可能比銳志還要低的亞洲龍,在取代了銳志後,被眾人齊聲高呼“太便宜了”。僅憑這一點,我們已經可以預言,豐田這一次又贏了!

新一代“神車”已經誕生

加上豐田混動技術的加持,亞洲龍上市後的銷量保守估計也在5000輛以上。坊間早有消息,一汽豐田為亞洲龍規劃了全年8萬以上的產能。

如此看來,其月銷接近萬輛也大有可能,很大可能將成為細分市場主流車型。豐田的勝利,還不僅僅是亞洲龍這一款車層面的勝利。

大眾曾經是中國車市的絕對老大,品牌溢價能力和品牌美譽度上都要更勝過所有對手。中國消費者就認VW這個標,覺得大眾車就代表科技、質量、安全和性能。

然而經過這麽多年的折騰,大眾頭頂的聖光似乎在逐漸暗淡。“神車”開始成為調侃,“德原朗”也成了網絡段子的存在,捷達甚至開始主動調頭往下走,成為獨立品牌去往5萬級的廉價車市場,與自主品牌比拚銷量去了。

豐田此時的崛起,逐漸頂替了大眾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位置。從漢蘭達到埃爾法,豐田一款款車型都可以加價到飛起,凱美瑞上市之初,更是有車主表示,加價五千也正常,豐田就值這個價!

這些場景,都一如當年的途觀與高爾夫——畢竟,在中國市場,誰能加價誰就是王者。

在人們心目中,豐田已經高高在上。於是乎,當亞洲龍20萬的起步價出現後,大家都替某閣和某某瑞擔憂,卻忘記了20萬的銳志,更想不起16萬的標致508L、17萬的現代索納塔、18萬的福特蒙迪歐、19萬的雪鐵龍C6……

對了,曾經的王者,帕薩特和邁騰,起步價也都都在20萬以內,比亞洲龍更低。

讓所有人驚呼“太便宜”的亞洲龍背後,是豐田在中國越來越強大的品牌溢價。

毫無疑問,亞洲龍來了,豐田又一次贏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