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vivo X21 評測:當瀏海屏遇上螢幕指紋

近兩年來,全面屏可以說是手機廠商爭相追逐的一股潮流。畢竟在這個凡事都要先“看臉”的時代,螢幕作為智能手機的“門面擔當”,當然是集萬千矚目於一身,任何微小的改動都舉足輕重。

vivo 同樣沒有錯過這股浪潮,去年的vivo  X20算是推開了通往全面屏世界的大門。時隔不足半年,頂著爆款“瀏海頭”的新一代 X21正式亮相。本次更新的部分雖然不太多,但在外觀和螢幕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螢幕指紋等新鮮技術的引入也很有看頭。本次愛範兒(微信號:ifanr)會重點對這些主要更新的部分進行解析。

屏下指紋和面部識別,哪個更好用?

全面屏和 Home 鍵在智能手機身上水火不容。更高屏佔比的全面屏是大勢所趨,也就意味著 Home 鍵將不得不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之前一直集成在 Home 鍵上的指紋識別模塊也將“無家可歸”。因此智能手機廠商一般選擇兩種解決方案:

一種是壯士扼腕,直接轉頭擁抱面部識別技術,比如 iPhone X;

一種是退而求其次,把指紋識別模塊後置,雖然有點別扭,但好歹算是個繼續沿用成熟技術的權宜之計。

而 vivo 嘗試了第三種可能,把指紋識別做到了全面屏下。作為全球第一家採用螢幕指紋識別技術的手機品牌,vivo 在今年年初的X20 Plus UD上率先嘗試了去掉後置指紋模塊,主打螢幕指紋識別;而到了這一代 X21 上,則分別提供螢幕指紋和後置指紋兩個版本,其它配置基本一致,售價相差 400 元。

在螢幕指紋版的鎖屏狀態,可以看到在螢幕下方有一個藍綠色的指紋圖樣,手指放上去即可解鎖,解鎖過程中還配合了或像是電路板擴散開來或像是水波蕩開漣漪的動畫,初試的確十分驚豔。所以,是否值得為了這個酷炫的螢幕指紋多掏 400 元?自然成了我們在選購時面臨的最大疑問。

此前 vivo X20 Plus UD 搭載的,是來自 Synaptics 首款量產的屏下指紋識別傳感器 FS9500 Clear ID;在 X21 上 vivo 則同時採用了來自匯頂和 Synaptics 兩家供應商的屏下指紋方案,這顯然是朝著進一步量產化的目的而做出的選擇。

但一段時間使用下來,X21 的螢幕指紋的解鎖體驗還是有待提高的,準確點說是它的表現“不夠穩定”,尤其是當大家已經習慣了一觸即開的實體指紋體驗,螢幕指紋失敗幾次就容易讓人失去耐性。現在的螢幕指紋有點像是在使用兩三年前的指紋識別模塊,無論是解鎖的速度,還是識別成功率,都比現在成熟的電容式指紋慢個半拍。

除了較為一般的解鎖效率,它的判定面積也是用戶要面臨的一個難題。X21 屏下指紋判定面積局限於指紋圖樣的一小塊,並沒有一個實體的凹槽能夠讓你閉著眼就能準確定位,所以從口袋裡拿出手機的過程中順便“盲解”幾乎是不可能了。另外它對螢幕材質(柔性 AMOLED),甚至是貼膜也有相應的要求,這和透光性有關,幸好現在 X21 屏下指紋版都會預先貼好官方貼膜。

顯然,如果只想追求高效的解鎖效率,螢幕指紋並不是一個好選擇,相比之下,我會更傾向於使用 X21 的面部識別 Face Wake:它的解鎖速度更快,整個互動更舒服自然,甚至可以讓你在 80% 的場景中忽視屏下指紋解鎖的存在。

X21 的面部解鎖邏輯是求“快”的:亮屏後開始識別,成功後直接進入主屏,如果是光線好的情況下,你基本不會看到鎖屏界面出現。整個互動效率極高,感覺好像是回到了螢幕不加密點亮即解鎖的時代。

但不在鎖屏界面停留也意味著你無法像 iPhone X 一樣,先判定資訊的重要性再決定是否要解鎖手機。單純說解鎖速度,X21 顯然更有優勢,但從實用性來說,iPhone X這種的“輕互動”也有它的價值,所以兩者其實不具有可比性,因為解鎖邏輯完全不一樣。

另外為了應對光線不足的情景,X21 的螢幕指紋版頂部還配備了專門的前置紅外線傳感器,這也是後置指紋版 X21 沒有的元器件。“近紅外”技術目的在於提高暗光和黑夜環境下的人臉解鎖效率,如果在全黑的環境下亮屏,便會看到手機額頭上一閃而過的紅色小燈,具體解鎖速度則會根據光線的好壞情況有所區別。這也是對螢幕指紋版的一個實用的補充。

至於安全性問題,上一代 X20 曾遭遇過“照片解鎖”的質疑,理論上這種非 3D 的面部識別技術的確有被照片欺騙的可能性,但現實裡想要做到並不容易。我嘗試使用了幾張自己的照片甚至是影片來進行測試,均以失敗告終。或許做一個人形立牌可能就可以了?

如果對安全性比較在意,可以選擇關閉 X21 面部識別功能目錄裡的“更快識別”的選項,從而可以“降低照片或是影片解鎖手機的可能性”,但識別的速度會相對降低。

從解鎖場景來說,vivo X21 依靠 Face Wake 面部識別已經能夠獲得足夠好的體驗,而屏下指紋識別則可以視為一個輔助手段存在——尤其是當手機平放在桌面時,你不用非得拿起手機對著臉才能查閱消息,這確實很方便。雖然只是一個小細節,但有,總比沒有要來的強。

更何況,我們還要考慮支付場景,目前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手段還不支持 X21 的人臉識別,如果你不想每次都輸密碼,指紋識別的支持還是必要的。指紋識別作為安全認證手段方興未艾,完全閹割指紋對現在的 Android 手機而言還是過於激進了些。

所以,螢幕指紋的確不失為一種發展方向,保不準過半年後,這個體驗就趕上來了呢?對於這項技術突破,我們還是要給 vivo 點讚的。

為 AI 而生的驍龍 660 AIE 芯片

這一次 vivo X21 特意強調了驍龍 660 AIE 芯片的重要性,雖然在性能參數上它和原版驍龍 660 基本一致,但區別就在於“AIE”這部分,即高通的人工智能引擎 AI Engine,其目的,就是讓驍龍 600 也可以具備和驍龍 845 處理器相似的 AI 運算能力。

AI 也是今年的一個流行趨勢,獲益於芯片上的支持,相信之後出場的次數隻多不少。但 AI 具體會影響到我們哪些方面的體驗,如何證明一些體驗上的提升是 AI 帶來的,宣傳上還很難解釋清楚,消費者則更加模糊。

以高通這套 AI Engine 為例,引擎本身是新東西,但它是基於分布式架構,即結合高通芯片中的 CPU、GPU 以及一系列 SDK 來實現 AI 計算。在沒有像蘋果華為一樣配備獨立 AI 模塊的情況下,高通這種邏輯對於 Android 開放生態來說比較取巧,也更符合旗下多家手機品牌的彈性需求。

從用戶角度來說,AI Engine 現階段帶來的影響更多是效率提升方面,比如以往一些機器學習任務需要靠雲端支持,像一些實時 AR 濾鏡、實時語音互動等服務,但現在本地就可以處理了,這對於降低功耗和提升續航同樣是有幫助的,至於其它應用場景就要看開發者的想象力了。

回到 X21 本身,雖然驍龍 660 AIE 說是驍龍“6 字輩”,但在今年的驍龍 700 系實現大規模量產之前,驍龍 660 依舊是目前 vivo 中端走量產品的最佳選擇之一。這塊芯片的 CPU 表現已經可以媲美旗艦,GPU 部分雖然不算強悍,也足以負擔得起這一兩年內的主流遊戲,而且在各種功耗控制上也都十分不錯,配合 6GB 的運存,日常使用其實已經挑不出什麽大毛病。

針對 AI 這部分,本次 X21 專門加入了一個名為“Jovi”的智能助手,除了有遊戲模式、駕駛模式和 AI 相機美顏這些我們已經熟知的功能外,還可以開啟“智慧識屏”的螢幕取字功能,互動上類似於 Smartisan OS 的“大爆炸”,同時會自動識別其中的人物、快遞、景點地址、網址等關鍵資訊:至於“智慧場景”則是更有效地將通勤時間、票務酒店預訂、步數、氣象等這些生活資訊整合在負一屏進行展示。

具體在遊戲方面,和 vivo 有官方合作的《王者榮耀》自不必說,全面屏、高幀率模式均已獲得適配,還有內置遊戲競技模式的特別優化,整個體驗基本已經做到完美。

至於逃不開的熱門“吃雞”手遊,我挑選了《絕對求生刺激戰場》進行體驗,配置為高清畫質(默認是均衡)和高幀率模式(鎖 30 幀),Gamebench 持續測試 30 分鐘左右,全程基本可以維持在平均 29 幀的水準,雖然偶爾會有較大幅度的幀率波動,但單局遊戲體驗還是非常穩定的,發熱、功耗程度也在可接受範圍內。

不過對比已經獲得全面優化的《王者榮耀》,兩款騰訊吃雞手遊均還未對 X21 的全面屏進行適配,這一點也稍顯遺憾。考慮到目前《絕對求生》手遊已經給高配機型開放了超高清畫質和超高幀率模式,不排除未來 X21 也會進一步放開性能獲得更好的體驗。畢竟以 vivo 的體量,這種定向優化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逃不開的“瀏海屏”

關於瀏海屏的手機的論點和槽點,之前愛範兒已經有專門的文章進行過評論。雖然有人會覺得這種“異形屏”看著很怪,但拋開這部分爭議不談,目前 X21 在高度、寬度和厚度均和上一代基本保持一致的情況下,螢幕尺寸從 X20 的 6.01 英寸提升到了 6.28 英寸。

從視覺觀感來說,這種提升不僅足夠直觀,給消費者換機也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從外觀來說,本次 X21 邊框進一步收窄,螢幕四角的 R 角切割更貼合邊框,至於底部的“小下巴”的保留則因為封裝工藝在所難免;和前代的金屬材質不同,這次 X21 的背部採用了 3D 曲面玻璃材質+金屬邊框的組合,背面在光照下會有獨特的光澤。

雖然觸感上會有一些油膩的感覺,但實際上手後我發現這塊玻璃完全不沾指紋和油汙印記,算是在意料之外。

變化最大的除了材質,還有握持手感的改變。vivo X21 在設計上偏向“輕薄”和“貼合手掌”,所以曲面玻璃過渡到左右兩側的金屬中框時,越往兩側會越薄,這種追求極致輕薄手感但不太圓潤的收邊設計,也讓不帶套的 X21 會有一點咯手的感覺。簡單來說,不帶套,不踏實。

在軟體適配方面,vivo 在發布會時稱 X21 已經對日活 Top100 的應用進行了適配,還取巧地採用了導航欄背景色的動態設定,盡可能地消除黑邊的情況。事實上,在經過了去年第一批全面屏手機浪潮後,如今主流應用基本都完成了適配工作,至於一些小眾應用,也可以使用最大比例顯示。

而對於手遊來說,適配全面屏可能顯得更為緊迫,畢竟多數遊戲還是以橫屏互動為主,而非 UI 也需要進行另外的調整。如前文所說,未適配的《絕對求生》手遊仍然保持了 16:9 的顯示比例,左右兩側便會留下一定的黑邊,這大概是之後 vivo 需要努力去爭取的部分。

考慮到 Google 在最新的 Android P 已經提出了對異形屏進行兼容性調試,所以適配這方面的問題也不用過於擔心,全面普及只是時間問題。

除了瀏海屏的使用,vivo X21 還借鑒了 iPhone X 的導航手勢(左右滑動底部可以切換應用、中間上滑返回主屏、上滑停住可以呼出多任務等),這基本也是目前國內全面屏 Android 手機都默認會採用的手勢操作了。

雖然在流暢度上還略顯生硬,但 iPhone X 的這套互動的確很適合全面屏產品,實在不喜歡的用戶也可以在設定裡改回傳統虛擬按鍵的方式。

淡而不膩的拍照風格

至於 vivo X21 主打的拍照,其配置組合也基本和 X20 一致,即後置 1200 萬像素的主攝影頭,來自於三星的 S5K2L9,光圈為 f/1.8,配合一顆 500 萬像素的輔攝影頭負責景深處理;前置同樣也是採用 1200 萬像素攝影頭,來自於三星的 2L8,光圈為 f/2.0。

在配置沒有太大改變的情況下,引入 AI 元素自然成了本次 X21 主打的宣傳點,尤其是在自拍美顏上,X21 會根據場景光線、膚質、性別等因素對美顏效果進行匹配。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也說過,當拍照是否清晰這個痛點功能逐漸被解決後,如何拍得更美會成為廣大自拍黨們的下一步剛需,未來這種經過 AI 解讀並“再加工”的自拍照,也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微博時間線和朋友圈之中。

從樣張來看,X21 仍然保持了 X20 時代的穩定出片水準,部分場景色彩偏淡,但有些也偏暖,觀感上不會太膩;虛化模式下的摳圖精度小圖沒問題,放大看還是會發現邊緣的不足;另外我會更推薦使用 2400 萬像素模式進行拍照,這比默認的 1200 萬像素拍照損失一些對焦速度,但也可以換來更好的細節。

而在“逆光”這種有過針對性優化的場景,用 X21 拍出來的照片也明顯要比 iPhone X 的更討人喜歡,這種“小痛點”的解決也是目前 vivo 手機拍照的優勢之一。

下面是一些 vivo X21 的實拍樣張,均為普通模式下拍攝,未做後期處理。

vivo 的妥協與創新

如今 vivo 的線上輿論口碑已經要比前幾年好不少,從去年發聲說要做螢幕指紋到現在大規模量產,以及今年年初APEX全面屏產品的亮相,在互聯網用戶群中獲得了不少發自內心的認可和好評。雖然 APEX 只是一個概念性產品,但很多主流外媒已經將它視為今年“瀏海屏同質化”趨勢中一個難得的創新,證明這種“秀肌肉”的策略對於提升品牌形象是有幫助的。

不過另一方面,對於希望走量的核心中端產品線 X 系列,vivo 依舊選擇的是保守但穩健的“瀏海屏”設計,自然免不了一些爭議。至於對錯,我不好評價,從個人角度來說,在如今 vivo 作為全球前五手機品牌這個新標準上,我顯然更希望它能夠做出領先者的風范,而不是單純的迎合需求並成為跟隨者,儘管大部分消費者仍然會選擇用錢包來投出自己堅實的一票。

所以,單純從產品層面來說,如果不糾結 micro-USB 接口,不糾結 NFC,不糾結無線充電和光學防抖,vivo X21 就是一款整體足夠均衡的好產品,至少我們不會用“高價低配”這個字眼來評價它:瀏海屏設計、螢幕指紋、中高端配置,配合優秀的拍照體驗和 Hi-Fi 音樂享受,vivo X21 在當下這個節點依舊有一定的差異化競爭力。

不過,如果是對 X21 瀏海屏還不太感冒的上一代 X20/X20 Plus 用戶,其實可以繼續等待下半年的新品;至於再老一點的 vivo 機型,我還是挺推薦換新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