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羨他蝴蝶宿深枝:王維的詩畫人生

作者:薑冰

王維,唐代山水田園詩作的傑出代表,也是南宗水墨山水畫的創始人,堪稱“詩畫雙絕”。後世稱他“詩佛”,固然由於母親的陶然,使他自幼篤志奉佛,更因為詩人字裡行間的禪意,能把人帶入一種靜遠空靈的境界。

王維的一生充滿了詩情畫意,令人羨慕不已。

(一)出身望族,少年成名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那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家族,他 9歲時就已經會寫詩,和弟弟王縉齊名,都是那麽聰慧,不得不佩服,王家基因真的很好。

15歲的王維離鄉去京城應試,這個才華橫溢的翩翩美少年,“妙年潔白,風姿都美”,在長安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舉薦。

京城是那樣的熱鬧繁華,但卻無法撫慰漂泊異鄉的孤獨感,也就在那個重陽佳節,思鄉之情噴薄而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樸素無華的語言道盡了萬千遊子的悠悠鄉情。

當時詩人只有17歲,少年才俊卻已注定名垂青史,一句足矣!那是多少世人甚至文人墨客絞盡腦汁也難以望其項背的。

王維的詩語淺情深,《渭城曲》《相思》《伊州歌》都是當時梨園傳唱的名曲。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惜別之情用一句勸酒辭真摯道出,竟演繹出《陽關三疊》這樣的古琴名曲。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從此“紅豆”代言相思,流傳千年。據說安史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四處流浪時常常演唱此曲,聽者無不動容。

(二)仕途風波,福兮禍兮

公元721年,年輕的王維狀元及第,官封太樂丞,卻因為伶人舞黃獅子違禁受牽連,被貶濟州。也曾經辭官隱居嵩山,“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歸嵩山作》)。

直到公元735年,得到宰相張九齡的賞識提拔,王維重回京城。後來被當權者排擠而奉命出塞,所以才有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他寫邊塞詩也很在行。

王維的仕途也不是那麽一帆風順,雖然沒有遭到什麽迫害,甚至還有升遷。但是由於政局不斷變化,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煩擾,讓自幼奉佛的王維厭倦了,大約40歲,他開始了亦官亦隱的生活。

這真是個挺牛的事!

就是這樣的生活,給了王維豐富的閱歷,走過的那些山、那些水都是靈感的源泉,所以才讓他登上了山水田園詩的巔峰。相對而言,王縉要官運亨通得多,曾兩次出任宰相,他的成就卻止於“文筆泉藪,善草隸書”。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公元756年,長安失陷,玄宗外逃,王維扈從不及,被叛軍所擒,被迫當了“給事中”的偽職。

長安收復後,投效叛軍要追責,大部分的“唐奸”都被治罪。

此時,刑部侍郎王縉平叛有功,且上書自請降級為兄贖罪,也因那首忠君愛國的潛詩《凝碧池》,王維得到了寬大處理,僅僅降級了事,後來還一路升遷,官至尚書右丞。危險來臨時,我會擋在你的前面,這種兄弟間共患維的深情厚意,怎麽能夠不讓人羨慕?

(三)亦官亦隱,置家南山

很多人都喜歡旅遊,出門之前要做的事情很多,作好攻略、調整假期、賺夠錢,出門之後也許還會遇到糟心的人山人海。這些煩惱,王維一點也沒有,他的家放在現在簡直就是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做官後,王維得到了座落在藍田南山麓的輞川別墅,據說該別墅曾是初唐詩人宋之問的產業。

別墅佔地很大,亭館相望,著名景點就有二十處,比如竹裡館、鹿柴、華子岡、欹湖、柳浪、辛夷塢等。秀才裴迪是王維的至交好友,兩人常常 “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文士丘為、崔興宗也是他的常客,幾個人結伴遊覽,賦詩相酬,琴樽自樂。簡直就是神仙一樣的日子,而且這種生活大約過了十幾年。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裡上孤煙。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讀這首《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有點讓人忍俊不禁。秋天的一個黃昏,王維在家門口悠閑地倚著杖,迎著風,聽蟬鳴,看風景。這個時候,好朋友裴秀才跑到他家來撒酒瘋,不知道裴迪喝醉了酒唱了什麽歌,詩人把他比作楚狂接輿,描寫他的醉歌憨態,我竟然感覺到了一點小小的寵溺。一生中有這樣志趣相投的知己,實在是件特別幸運的事。

(四)詩畫互融,交相輝映

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你可以讚歎王維詩寫得真好,卻遠遠不夠,他的書法也好,繪畫也好,篆刻也好,深通音律,琵琶彈得也好,簡直稱得上全才。他的傳世畫作有《雪溪圖》、《孟浩然馬上吟詩圖》、《雪山圖》等。多種藝術融會貫通,才使王維達到了詩畫相融的境界。

王維把繪畫融合入詩,他的詩著色很美,色彩映襯鮮明極富神韻,“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積雨輞川莊作》)、“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輞川別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漢江臨眺》)

這首融畫入詩的力作,為我們展示了一幅色彩素雅、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前人評價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

王維把音樂融合入詩,他的詩動靜相宜,聲光變化自然頗為細致,“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青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空山新雨後,氣象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

這是王維山水詩的名篇,遠景近景,仰視俯視,冷色暖色,人聲水聲,把繪畫、音樂與詩歌的多種美感充分地結合起來,多方位,多角度地描繪出一個世外桃源,同時也以自然美表現出詩人的人格美和理想中的社會美。

參悟禪機,心無塵埃

王維的很多詩遠離塵世,不帶人間煙火,達到了“詩中有禪”的意境。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都充滿一派親近自然,身與物化,隨緣任運的禪機。

如果一定要找到王維人生中的缺憾,也有啊,那就是他的個人情感。在王維30歲左右,妻子就去世了,而他一直單身到老。

在他的筆下,寫給妻子的詩一個字都沒有,儘管傳言很多,說法不一,我們還是不知道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不可說的秘密。

或是情真,或是情殤,或是情劫,不管是來自他的妻子還是哪個別的女人都不重要了,“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因為信仰,佛祖已經助他放下了那些機心妄念。

公元761年春,王維61歲了,也許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向皇帝上《責躬薦弟表》,請求辭官,以換取當年為救他而被貶蜀州的弟弟回京師,五月,王縉被調回。

七月,王維臨終之際,寫了數幅辭別親友的告別書,內容多是勸朋友奉佛修心,然後了無牽掛,毫無痛苦地停筆而化,離開了這個讓他用生花妙筆細細地描摹過的婆娑世界。

這一點也尤其讓人羨慕,要知道人類最大的恐懼來自對未知的敬畏,因為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麽,這是我們所有煩惱的根源。

王維恬淡又多彩的一生,有那麽多的方面都是人所不及的,所以,羨慕這個程度遠遠不夠,豔羨可以麽?我已詞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