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參加兒子班上的一場義賣,看到三種截然不同的父母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攝圖網

1

前幾天,參加了一場兒子學校的義賣活動。

因為老家有事,在活動的前一天我才回家。

那天晚上我看他準備的義賣物品。

總共有五六本書,還有幾個小玩具。

書本倒是選的不錯,《神奇校車》和《你看上去很好吃》都被他拿了出來。

而玩具就顯得太小氣了一點呀,那些恐龍可一隻也沒拿來。

媽媽說他堅持選這些物品,不希望我們干涉。

而且價格也是他制定的。

一本書標價5元,另一本立體書也標價5元。

一個小毛毛蟲玩具標價1元,一隻大熊也只要5元。

我當時心裡就犯嘀咕。

要不要跟孩子談談價格和價值呢?

會不會顯得太說教了?

2

第二天,到了活動現場,你就會看到一些這樣的情景。

而這可以看出幾種不同的父母。

一個強悍的媽媽,顯得專業、用心,一切可以包乾。

可是孩子呢?

已經不見了蹤跡。

比如我們去的第一家攤位。

一位媽媽把面前的物品擺的整整齊齊。

而且還有完整的促銷方案。

如果不是看到義賣二字,真的會以為在逛夜市呢。

這位認真的媽媽,真的會把你帶進這樣的情景之中。

可惜的是,孩子卻在一旁坐著,靠在母親的身側。

雙手捧著錢罐子,一聲不吭地看著媽媽賣東西。

你只要夠細緻,就能看到全場有不少這樣的爸爸媽媽。

盡心儘力地把攤位整理好,招呼著客人來買東西。

而孩子卻變成了局外人。

這時我倒真的有點心疼那些或蹲著,或端坐著,或跪在攤位上的孩子。

他們焦急地等著,盼望有人來光顧自己的小店。

我看到小小魚認真而緊張的神情。

真的有點不忍心,想去幫他。

可我還是忍住了。

因為我知道他能勝任。

還有一種父母也非常打眼。

他們或把幾個小東西放在膝蓋上,或者放在盒子裡。

店鋪的名字沒有。

商品也是稀稀拉拉地隨便放置著。

看上去沒有好好準備。

面對學校的活動,總是有父母草率地面對。

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這樣。

孩子在整場活動中都只能是神遊的狀態。

因為根本不會有人來光顧自己的小店。

這時我倒是慶幸,我們準備的店招非常好看。

上面有小小魚跟表哥一起畫的圖紋。

雖然很簡單,卻是孩子們小小的心意。

更是一種態度。

活動的態度,往往決定活動的結果。

有很多人說養孩子不要拘泥於這些小節,

可我還是贊同一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呢?

孩子的行為習慣往往受父母的影響。

當你將這種無所謂的態度傳遞給他的時候。

那學習習慣的培養,真的會成為一個問題。

3

適合的爸媽怎麼做呢?

在這一場義賣會中,有一位媽媽讓我很受觸動。

她跟兒子坐在禮堂的一根立柱旁邊。

兒子坐在靠前方一點,而她靠後一些,中間隔了一點差距。

當我注意到攤位上的一個龍形盾牌時。

孩子們看著我,不知道怎麼招呼。

媽媽提醒了一句「客人來啦!你可以開工啦!」

然後她一句話也沒有插。

「請問老闆,這個盾牌怎麼賣?」

「要5元。」

「能不能少一點呢?」

「那就3元吧!」

「好的,成交!」

我拿起盾牌準備撤。

轉身的時候聽到那位媽媽說:「兒子真棒,恭喜你,第一筆生意做成了!看來我們選的位置也不差呀!加油加油!媽媽相信你!」

我回頭看那個孩子。

他臉上滿是笑容,也在享受這快樂的時光。

如果仔細想想。

就能看到三種不同的父母給予了三種截然不同的愛。

第一種是最原始的愛,表現的是赤裸裸地保護和包辦。

這是很多父母都具有的,而且連母雞都有這樣的本能。

但是會很容易掉入溺愛的漩渦,去替代孩子成長,其中弊大於利。

第二種是放養型的愛。

這一類父母常常提倡放養,不要對孩子管束太多。

所以自己常常會表現地無所謂呀!

卻不利於孩子好習慣的培養。

第三種是守望型的愛。

怎麼理解這種愛?

在《麥田的守望者》裡,作者塞林格說:「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

其實這種狀態非常像養孩子。

我帶小小魚去樓下的小遊樂場玩時候,感受就特別深。

一群孩子在那玩著各種把戲,有時危險的玩具槍和鐵棍都會出現。

危險沒有的時候,我就遠遠地看著他們。

但是危險來了的時候,一定要抓著它。

4

可以說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而差的父母代替孩子。

而且這一切還離不開孩子自己,比如能不能勝任?

所以還要記得好好訓練孩子,就拿義賣來說,

可以在活動前花點時間,跟孩子往往討價還價的角色扮演遊戲。

還可以跟孩子談談活動的初心。

記得活動前,面對小小魚給商品的定價,

我還是忍不住地跟他說:「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給山區的幼稚園小朋友捐東西嗎?」

「我知道,老師說他們的爸爸媽媽不在家。」

「還有呢?」

「他們希望得到禮物,可是沒有人幫他們實現。」

「對,我們可以幫他們實現夢想,比如有一個小朋友說想讀關於動物的書,那我們家剛好有,我們是不是可以送給他們呢?」

「假如我們通過義賣能幫到小朋友,那爸爸覺得你有的價格可以定高一點。」

「不行,就是要這樣。」

「來,跟爸爸一起玩玩算數遊戲。你猜猜這本書有多少頁?」我指著一本厚厚的書問他。

「不知道。」可他會翻最後一頁看頁碼。

「有80頁」

「再看看這一本,有多少?」

「這個有30頁」

「你說哪一本需要更多的紙張?」

「厚的這本」

「每一張紙都是需要材料的,比如會用樹,而且還需要工人。」

「我知道了,厚的這本要更多的材料和工人。所以要貴一點。」

「是的,在正常情況下就是這樣。你再看看這本立體書,它跟厚的比,誰會貴?」

「厚的貴!」

「這個可不一定的。」

「為什麼?」

「因為這個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製作這些拉頁和立體圖。要知道,時間也是非常珍貴的。」

當我跟兒子講了這個之後。

他開始自己重新定價。

這時他會考慮每一件商品的價格。

雖然無法給每件商品一個合適的價格,可是他已經開始去學會預估定價了。

我們渴望孩子獨立,那就不要拴住了孩子的手。

而在孩子獨立前,也需要一個過程。

父母要做孩子的後盾,在別人都不在意、不看好自家孩子的時候,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支持、鼓勵,父母就是他堅強的後盾。

做好那個守護者,而不是替代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